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寶寶營養不良症狀和防治

[病因]
營養不良以消瘦和發育生長遲緩為主要特徵。 主要是由於生長所需營養攝入不足、餵養不當、消化吸收不良, 或繼發於各種慢性疾病等引起。
[症狀]
主要表現不同程度的消瘦, 皮下脂肪薄, 肌肉鬆馳, 毛髮稀疏、乾燥、無光澤或紅棕色, 可出現全身水腫, 面色蒼白, 皮膚彈性差, 色素沉著、脫屑、潰瘍等。
[分類]
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類:
輕度:體重低於正常均值的15%~25%,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為0.4~0.8釐米。
中度:體重低於正常均值的25%~40%,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在0.4釐米以下。
重度:體重低於正常均值40%以下, 腹部皮下脂肪幾乎消失。
Advertisiment

[合併症]
常伴免疫功能低下, 易感染, 合併缺鐵性貧血和多種維生素缺乏, 以及各類感染、自發性低血糖等。 嬰兒期寶寶患營養不良的時間越早, 遠期影響越大。
[檢查診斷]
具有不良飲食習慣或餵養不科學病史。
一般早期表現為體重不增或減輕, 病久者皮下脂肪漸消失, 順序先是腹部, 再為胸、背、腰、臂部、四肢, 最後是面頰部。
[治療]
給予胃蛋白酶、胰酶以助消化, 口服維生素, 必要時肌注。 食欲差者可用普通胰島素肌注, 每日1次, 注射前先服20~30克葡萄糖, 1~2周為1療程。 病情嚴重者可少量多次輸入血漿。 具體用藥需由醫生確定。
[飲食療法]
選擇適合患兒消化能力和符合營養需要的食物, 盡可能選用高蛋白和高熱量的食品, 並給予足量的維生素。
Advertisiment
除母乳外, 可選用牛乳、羊乳及代乳品等, 各種蔬菜和水果是供給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不可缺少的食物, 須從小量開始, 逐步增量, 以免引起腹瀉。
[預防與調理]
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如偏食、吃零食及餵養不定時等, 保證寶寶的營養需求。
合理餵養和安排生活, 保證充分睡眠。
注意改善生活環境, 包括新鮮空氣和充足陽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