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寶寶總是吃手嗎家長不要慌

很多家長都很疑惑,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已經改掉的吃手習慣, 在3歲以後又故伎重演?而且不管家長如何“嚴厲管教”, 孩子依舊把手吃得津津有味。

嬰兒吃手現象比較普遍, 吸吮是嬰兒出生即有的本能, 體現了嬰兒用嘴對手指的一種探索行為, 說明嬰兒支配行動的能力達到了手、口動作相互協調的智力水準。 此外, 這一行為對穩定嬰兒自身情緒有很大作用, 即自☆禁☆慰行為。 一般在孩子斷奶後, 吃手的習慣就會消失, 但如果3歲以上的孩子仍在吃手, 就得在身體發育或心理發展方面找原因了。

大孩子吃手的原因

Advertisiment

A. 孩子體內缺少微量元素如鋅、鐵等, 會引起異食癖, 誘發吃手。

B. 孩子心理不健康, 壓抑、焦慮、強制、逆反等情緒也能引起吃手。

C. 孩子感覺無聊時會吃手。

D. 孩子的好奇心養成吃手的嗜好。

吃手害處多

如果孩子形成了吃手的壞習慣, 不僅影響身體健康, 也容易產生各種不良情緒情感, 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1.對牙齒排列形狀的損害。

孩子吸吮手指時, 手指會頂在上牙的內側和口腔的上部, 由於吸吮的力度, 會通過手指由內向外推上牙, 從而造成門牙向外凸, 或上頜牙弓由正常的“U”型變為“V”型。 這種牙齒排列的變形, 會對咬合、咀嚼造成一定的困難, 同時也使上部牙齒遭受撞擊的危險增加。

2.影響發音、說話。

當上下頜前牙不能正常咬合時,

Advertisiment
孩子就不能準確地發出如“zi”“si”“shi”“chi”“po”“bo”等音節。 發音不准, 會造成孩子說話時口齒不清, 進而在日後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3.對手指的傷害。

手指長時間浸泡在口水中, 皮膚會變得柔嫩脆弱, 手指變得腫脹、發紅, 容易被嘬破, 感染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長期吸吮和皮膚破損會使手指的皮膚形成粗糙的老繭, 強力吸吮還可能造成手指骨骼變形, 使手指關節彎曲, 不能伸直。

4.引起其他疾病。

3歲以上的孩子會隨家長出現在各種場所, 雙手可能沾滿各種細菌。 被吃到肚子裡的細菌, 輕則會引起腹瀉, 重則會感染傳染病。 即便是“洗乾淨了”的手, 被嘬破後的手指也很容易感染, 將細菌帶進口腔。

5.被同伴嘲笑。

3歲以上的孩子吃手, 是由於長期形成了自我安慰和自我愉悅習慣,

Advertisiment
孩子對這種行為並沒有特別的意識, 只是覺得安然和舒服, 當孩子突然遭到同伴嘲笑時, 會非常困惑和難過, 造成最直接的心理傷害。 另外, 孩子也會因為心理緊張和外界壓力才會吃手, 而來自同伴的嘲笑更會加劇孩子心理的恐懼和脆弱。

與“吃手”說再見

如果發現孩子在3歲時仍有吃手習慣, 家長就應馬上糾正, 讓他與“吃手”說再見。 家長對孩子吃手的行為切勿過於緊張, 更不要取笑, 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家長可以採取不鼓勵的態度, 留意孩子的心理需要, 瞭解吃手的動機, 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糾正過來。

1.檢查微量元素。

若孩子是因缺少微量元素導致愛吃手, 就要及時給他補充相應的微量元素。

Advertisiment

2.多陪伴孩子。

家長盡可能多陪伴孩子, 與他一起玩耍、遊戲, 降低他吃手的意識。

3.減少心理壓力。

如果孩子有壓力, 經常處在焦慮狀態, 就應採取措施緩解壓力, 以鼓勵的方式來促進孩子改掉壞習慣。

4.分散注意力。

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 轉移他的注意力, 切不可打罵、恐嚇, 以免造成更大的心理傷害, 引起孩子的吃手欲望。

5.正確引導加獎勵。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大孩子了, 應該盡力改掉壞習慣, 或者用精神或物質獎勵來鼓勵他改掉壞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