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寶寶跌跤後媽媽該如何處理

寶寶玩耍時難免摔摔打打。 寶寶跌跤後, 媽媽首先要檢查寶寶的傷處, 首先排除骨折症狀, 確認肯定不是骨折, 再進行傷口清理。

媽媽掌握一些急救處理方法, 可減輕焦慮, 也減輕寶寶的痛苦。

骨折的辨認

若寶寶跌傷較重, 會出現明顯骨折徵象。 常常表現為:劇烈疼痛, 患肢運動受限;患區壓痛極為明顯;患部出現腫脹, 皮膚變色;在關節脫位和嚴重骨折時, 發生肢體變形。

媽媽對策

●如肢體活動不能自如或明顯受限, 跌傷部位出現明顯腫脹、畸形等, 此時應馬上去醫院。 在去醫院過程中, 應避免挪動骨折部位。

Advertisiment
如四肢骨折, 應找一塊木板將骨折兩端固定於木板上;如腰部或胸背、肋骨骨折, 應找一副擔架, 擔架上放一塊木板, 或直接用木板將患兒抬到醫院, 儘快診治。 切忌背著或抱著傷兒移動, 否則可能會因骨折部位活動錯位而損傷神經、血管, 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針對骨折處出血, 送醫院前可以採用壓迫止血或橡皮筋管、橡皮帶環紮肢體止血。 每隔30分鐘左右放鬆一次, 以免影響血液迴圈導致肢體缺血壞死。

擦傷

寶寶擦傷以肘部、手掌及膝關節處為多見, 一般表現為出血和皮膚破損。

媽媽對策

●如果擦傷很淺, 創面比較乾淨, 範圍較小, 為了使創面結痂, 只需在傷口周圍皮膚塗一些碘酒, 然後用乾淨消毒紗布包紮一下即可。

Advertisiment

●如果傷口有泥土或汙物, 則要用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沖洗乾淨, 然後在塗些碘酒, 然後塗上一些抗菌軟膏, 外敷紗布包紮。 若2-3天內局部無紅、腫、痛等炎症現象, 就結痂痊癒。

●如果擦傷面積太大, 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髒物, 或受傷位置重要(如臉部), 建議父母及時帶孩子去外科做局部清創處理, 並注射破傷風針劑。

扭傷

最容易扭傷的部位是腳踝, 所以寶寶學步時、戶外活動時, 一定要注意保護寶寶的腳。 寶寶扭傷後, 可表現為受損的關節腫脹, 活動受到限制;疼痛與觸痛, 會隨著患部的活動而增強;肌肉會不自主地痙攣;幾天後傷處還會出現青腫。

媽媽對策

●寶寶剛剛扭傷時, 要將扭傷處墊高, 避免患處活動。

Advertisiment

●切忌立即揉搓按摩。 為了減輕腫脹, 應在第一時間內, 用冷水或冰塊冷敷約15分鐘。 然後, 用手帕或繃帶紮緊扭傷部位, 不僅保護和固定受傷關節, 也可幫助減輕腫脹。 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淤、消腫的中藥外敷包紮。

●注意傷後48小時內, 不可對患部做熱敷。 1-2天后媽媽可在患處為寶寶進行按摩, 促使血液迴圈加速, 使腫脹消退。

注意:由於扭傷常常伴有骨折和關節脫位, 尤其幼兒容易發生橈骨頭半脫位, 所以當患兒疼痛日漸加重, 應去醫院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