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寶寶鵝口瘡的發生、治療和誤區

鵝口瘡是新生兒和小嬰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真菌感染性疾病, 主要是白色念球菌感染多見。

白色念球菌常寄生在正常人的皮膚、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和婦女☆禁☆陰道等部位, 白色念球菌是條件致病菌, 當營養不良造或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受到抑制的時候則可以發病。 例如長期使用抗生素, 尤其是廣譜抗生素;長期使用激素類的藥物以及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 造成人體內菌群失衡, 白色念球菌增多, 引起發病, 以上屬於內源性☆禁☆感染。 另外, 比較多見的是外源性☆禁☆感染, 由機體直接接觸而引發的。

Advertisiment
例如常見的鵝口瘡。 在出生不久的新生兒感染鵝口瘡可能與產道分娩時接觸產道念球菌感染所致。 但是大多數新生兒或小嬰兒主要是接觸了污染的食具、包括護理人員或餵奶者不清潔的操作和手指污染、媽媽乳☆禁☆頭不潔、孩子啃咬不清潔的物品等等, 都有可能造成鵝口瘡的發生或者反復感染遷延不愈。

剛出生的新生兒消化道是沒有細菌的, 出生後細菌很快從口、鼻和肛門侵入, 到生後3、4天接近高峰。 細菌主要是集中在大腸和直腸中。 腸道的細菌含有各種酶, 可以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纖維素, 合成維生素K和B。 這些細菌包括益生菌和致病菌。 一般情況下處于平衡狀態, 主要是益生菌佔優勢。

Advertisiment
腸道細菌的種類在一定程度上也與食物的成分有關, 例如母乳餵養兒, 由於母乳中含有雙歧因數, 能夠促進雙歧桿菌生長, 而抑制大腸桿菌生長。 大腸桿菌、白色念球菌等屬於條件致病菌, 平時不發病, 但是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就有可能成為致病菌。

鵝口瘡主要是發生在新生兒或小嬰兒的口腔的兩頰黏膜、唇、舌面, 上顎、牙齦等。 嚴重者可以累及咽喉部。 鵝口瘡是一種白色的乳凝塊狀物, 類似奶凝塊, 不易剝去, 如果強行剝去則局部黏膜出現潮紅、可以滲血。 孩子患鵝口瘡一般沒有疼痛感, 也不流口水、不影響吃奶。 但是當孩子抵抗力下降時, 病變開始向下蔓延, 造成咽喉部、食道、腸道、氣管或者肺部感染, 出現嘔吐、嗆奶、聲音嘶啞和呼吸困難等表現。

Advertisiment
極個別的可以侵入血液而發生敗血症、肺炎或腦膜炎。

對於鵝口瘡的處理、既要治標也要治本, 因此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要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中含有很多免疫活性物質, 如母乳中的主導蛋白質α-乳清蛋白起到益生元的作用, 不但可以促進益生菌雙歧桿菌在大腸中定殖, 還能繼續繁殖起來。 更何況母乳中還含有雙歧因數、免疫球蛋白, 主要是分泌性lgA抗體、乳鐵蛋白、溶菌酶……。

如果是因為營養不良造成抵抗力下降、或者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長期使用激素類的藥物和免疫抑制劑等造成的鵝口瘡, 就需要採用全身支援療法, 增加機體抵抗力, 不要濫用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避免長期使用激素類和免疫抑制劑藥物。

Advertisiment
同時使用抗真菌的藥物, 如制黴菌素。

對於因接觸不潔食具造成的鵝口瘡, 孩子所用的一切物品、包括食具都要進行清潔消毒。 同時護理人員必須注意自身的清潔和、尤其是護理孩子前要洗乾淨雙手。

治療鵝口瘡可以用2%碳酸氫鈉(即蘇打)溶液清洗口腔, 因為鹼性環境不利於白色念球菌生存。 然後塗抹制黴菌素, 其溶液配製一般是5毫升水(或甘油)里加上制黴菌素50萬單位(制黴菌素一片多為50萬單位), 最好在孩子吃奶後進行塗抹, 以免藥物被沖掉, 每天3次。 嚴重者或反復發作者, 可以同時口服制黴菌素, 一般一天25~50萬單位。 提請注意:療程一定要要用夠, 以徹底清除病原體。 同時需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肝、腎情況。

Advertisiment

一些反復感染的患兒主要是因為在某個感染途徑清潔沒有做好、或者使用抗真菌的藥物治療沒有用夠療程、也有可能就是孩子本身存在著免疫缺陷, 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

有些教科書建議使用龍膽紫藥水進行塗抹, 但是根據報導認為龍膽紫是潛在的致癌製劑。 因此英國衛生部門對紫藥水的使用範圍和包裝說明作了新規定。 通告中將紫藥水的使用範圍縮小到只能用於局部未破損的皮膚, 而嚴禁內服, 嚴禁塗抹於口腔、肛門、尿路等粘膜處或破損的皮膚傷口上, 以防誘發癌症。 目前醫生已經多不採用龍膽紫溶液進行治療鵝口瘡。

由於長期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衡的情況, 可以使用益生菌佐治。但是仍以抗感染為主,益生菌只能輔佐。目前沒有報導說單純使用益生菌可以治療鵝口瘡。

對於媽媽乳☆禁☆房的清潔,不建議使用香皂等洗浴物品,每次孩子吃完奶後擠出幾滴乳汁塗抹在乳☆禁☆頭上,待其乾燥即可,孩子吃奶前用清水擦拭後就可以讓孩子吃奶了。

人工餵養的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具等物品使用後要及時清洗乾淨,需要提請注意的是:雖然奶瓶等食具清洗乾淨,放置乾燥,仍然會有一些細菌存活存在著致病的可能,因此必須採取水煮或蒸的消毒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發佈的《如何沖調嬰兒配方乳品讓您在家裡用奶瓶喂哺》文件,在“清潔、消毒和存放”一節明確指出:嬰兒配方乳粉並非完全無菌。它可能含有會導致嬰兒發生嚴重疾病的細菌。正確地沖調和保存嬰兒配方乳粉,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風險。在使用前對所有用於喂哺及沖調乳粉的工具(例如,奶瓶、奶嘴和瓶蓋)進行徹底地清潔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對工具進行清潔和消毒可以殺滅喂哺時滋生的致病菌,防止嬰兒患病。

清潔:第一步,用香皂和水清洗雙手,然後用乾淨的毛巾擦乾。第二步,在熱肥皂水中徹底清洗所有喂哺和沖調工具。使用乾淨的瓶刷和奶嘴刷擦洗瓶子和奶嘴內外,確保清除各個死角殘留的奶液。第三步,在乾淨的水中徹底沖洗。

消毒:使用市面上的消毒器(遵照廠商的說明),或者在鍋中用沸水滾煮。對清潔後的工具進行消毒。第一步,在大鍋中注水。第二步,將清洗後的喂哺和沖調工具放入水中。確保工具完全沒入水中,內部沒有殘存的氣泡。第三步,蓋上鍋蓋,煮至沸騰,注意水不能燒幹。第四步,在您需要使用喂哺工具時再打開鍋蓋。

存放:清洗並擦乾雙手,然後接觸消過毒的工具。建議您使用消過毒的鑷子來處理這些工具。如果您要提前從消毒器中取出沖調和喂哺工具,請將它們放在乾淨的地方並蓋好。當您提前從消毒器中取出奶瓶時,請切記把奶瓶全部組裝好。這可以防止瓶子內部,以及瓶嘴的內外再次受到污染。

可以使用益生菌佐治。但是仍以抗感染為主,益生菌只能輔佐。目前沒有報導說單純使用益生菌可以治療鵝口瘡。

對於媽媽乳☆禁☆房的清潔,不建議使用香皂等洗浴物品,每次孩子吃完奶後擠出幾滴乳汁塗抹在乳☆禁☆頭上,待其乾燥即可,孩子吃奶前用清水擦拭後就可以讓孩子吃奶了。

人工餵養的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具等物品使用後要及時清洗乾淨,需要提請注意的是:雖然奶瓶等食具清洗乾淨,放置乾燥,仍然會有一些細菌存活存在著致病的可能,因此必須採取水煮或蒸的消毒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發佈的《如何沖調嬰兒配方乳品讓您在家裡用奶瓶喂哺》文件,在“清潔、消毒和存放”一節明確指出:嬰兒配方乳粉並非完全無菌。它可能含有會導致嬰兒發生嚴重疾病的細菌。正確地沖調和保存嬰兒配方乳粉,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風險。在使用前對所有用於喂哺及沖調乳粉的工具(例如,奶瓶、奶嘴和瓶蓋)進行徹底地清潔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對工具進行清潔和消毒可以殺滅喂哺時滋生的致病菌,防止嬰兒患病。

清潔:第一步,用香皂和水清洗雙手,然後用乾淨的毛巾擦乾。第二步,在熱肥皂水中徹底清洗所有喂哺和沖調工具。使用乾淨的瓶刷和奶嘴刷擦洗瓶子和奶嘴內外,確保清除各個死角殘留的奶液。第三步,在乾淨的水中徹底沖洗。

消毒:使用市面上的消毒器(遵照廠商的說明),或者在鍋中用沸水滾煮。對清潔後的工具進行消毒。第一步,在大鍋中注水。第二步,將清洗後的喂哺和沖調工具放入水中。確保工具完全沒入水中,內部沒有殘存的氣泡。第三步,蓋上鍋蓋,煮至沸騰,注意水不能燒幹。第四步,在您需要使用喂哺工具時再打開鍋蓋。

存放:清洗並擦乾雙手,然後接觸消過毒的工具。建議您使用消過毒的鑷子來處理這些工具。如果您要提前從消毒器中取出沖調和喂哺工具,請將它們放在乾淨的地方並蓋好。當您提前從消毒器中取出奶瓶時,請切記把奶瓶全部組裝好。這可以防止瓶子內部,以及瓶嘴的內外再次受到污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