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媽媽都曾有這樣的困擾:有事要出去,
寶寶卻緊緊攀附在媽媽身上嚎啕大哭,
不放媽媽走。
媽媽一面心急如焚,
一面又心疼不已,
真是兩難啊!寶寶的分離焦慮得持續一陣子,
媽媽怎麼辦呢?總不能不上班、不出門吧。
況且總跟寶寶黏在一起,
對寶寶也不利啊。
彬寶寶一歲以後,
懂得事多了,
脾氣也越來越大了。
只要我在家,
他就像橡皮糖一樣粘在我身上,
一刻也不離開,
誰也替不了。
有時弄的我很煩,
沖他發脾氣,
看著他哇哇哭的樣子又很後悔。
偶然間看到一本育兒雜誌上一篇“滿足寶寶的情感需要”文章正符合我現在的情況,
Advertisiment
文中寫道:“粘人的行為一般出現在一歲之後,
孩子這樣做,
並不是成心跟你過不去,
而是很清楚地向你發出信號:“媽媽,
我需要更多跟你在一起的時間。
他是在利用這個機會,
彌補白天不能和媽媽在一起的缺憾。
他是在向媽媽表示愛,
也是要求媽媽對自己證實她的母愛。
這種對母愛的需求,
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媽媽一定要竭盡全力滿足孩子的這部分情感需要,
否則會給孩子的終身幸福留下不可彌補的缺陷和陰影……”看完後我恍然大悟,
原來孩子粘著你是他的情感需要,
媽媽不能忽略也不能躲避,
而是要有正確的對待方法。
於是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
改變了對兒子的態度。
Advertisiment
下班一進門,
我先和他來一個擁抱,
親一下並告訴他:“媽媽這一天很想寶寶,
媽媽愛寶寶。
”然後讓他幫我拿拖鞋,
放手袋,
讓他感覺到媽媽很需要他。
兒子樂顛顛的跑前跑後,
嘴裡不停地喊著“媽媽媽媽”開心的不得了。
吃飯前先和兒子玩一小會兒,
如果需要我做飯,
就帶兒子一起下廚房:給他一個乾淨的小鍋和小鏟(真的,
玩具的他不要),
小鍋裡放一根洗乾淨的黃瓜或一棵青菜,
媽媽炒菜,
兒子也炒菜,
兩個人忙的不亦樂乎。
吃完飯有一個小時的遊戲時間,
我陪著兒子看動畫片、聽童謠、玩串珠、搭積木,
只要是合理的要求我都儘量滿足他。
如果有事要離開一會兒,
比如到了該喝牛奶的時間就告訴他“媽媽去給寶寶沖奶,
Advertisiment
寶寶自己玩,
媽媽一下下就回來,
好嗎?”剛開始一聽到我要離開就又擺手又搖頭,
那我也不強求,
而是帶他一起去做事。
兩周後的一天,
我正在和兒子看動畫片,
老公喊我接電話,
我輕聲問兒子:“寶寶,
媽媽去接電話,
寶寶自己看,
媽媽接完電話就回來,
好嗎?”兒子看看我,
又看看電視,
認真點點頭。
我心裡不由竊喜:方法生效了。
這次我接了三分鐘的電話,
直到我回到兒子的身邊,
他都一直在看電視,
沒有顯得不安,
也沒有找我。
逐漸的我可以離開五分鐘、十分鐘,
兒子都可以自己玩,
我想這就是所說的“孩子感受到充分的愛的同時,
建立起了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吧。
一個多月過去了,
我竭盡所能將自己的時間給兒子,
時時刻刻不忘表達對兒子的愛意。
Advertisiment
上班前給兒子道再見,
兒子給媽媽來個飛吻;下班回來,
兒子奉上一個香吻,
再來個擁抱,
這已成為我們娘倆每天的必修課。
兒子已不像以前那樣時時粘在我身上,
不會因為媽媽偶爾不在他的視線範圍內而發脾氣了。
媽媽們,
試試吧!花點心思給孩子最大的依賴感和愛,
你會發現孩子的快樂原來可以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