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專家解析“後天性”感染的敗血症

案例:嬰兒生後2周, 近2天來吃奶變差, 精神不大好, 皮膚黃疸仍較明顯而到醫院就診, 醫生檢查發現嬰兒臍帶剛脫, 但臍輪皮膚有明顯紅腫, 臍窩有膿性分泌物, 腹部稍脹。 作的血化驗發現白細胞增高, 診斷新生兒臍炎、敗血症。 住院治療, 血培養2天后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 經過抗生素治療後康復出院。

疑惑:寶寶出生時身體狀況很正常, 為何會被病菌侵入, 造成“後天性”感染的敗血症?

專家解說:

新生兒臍部是重要的感染門戶, 處理不當可導致臍炎, 既而導致敗血症。 這個案例, 就是典型的“後天性”感染的敗血症。

Advertisiment

我們生活的周圍環境中, 包括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存在著無數各式各樣的細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身體的物質。 一般人是借助皮膚的保護隔絕作用, 使外界物質不能侵入體內(除非皮膚有傷口), 但是身體還是有兩個途徑能讓細菌或病毒入侵, 即胃腸道和呼吸道。

胃腸道有口腔開始, 經由食道、胃、小腸、大腸到肛門。 在這條路徑中, 如有任何弱點, 那麼, 我們每天吃入的無數細菌就有可能侵入身體內的組織以及血液中。 同樣的道理, 每天由呼吸道吸入的細菌, 也可能在氣管或肺部的某一處突破而侵入體內。 有時, 在新生兒例行的處理中, 如抽血、打預防針或注射維生素K時, 也很容易讓外界物質乘機進入體內。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

Advertisiment
因為自身抵抗力弱, 加上得自母體的抗體不足, 所以在一般人不以為然的感染中, 新生兒卻往往易中招。

被懷疑得了敗血症的寶寶需要做哪些檢查?

敗血症的影響是全身性的, 一般最基本的檢查項目包括:血液(白血球、血小板、白血球分類)、血液培養、尿液、糞便檢查培養、腦脊髓檢查以及培養、胸部X光片檢查等。

因為敗血症是由血液中的細菌蔓延各處所造成, 因此, 由嬰兒體內抽取少量血液(尿液等), 送到檢驗室中加以特別培養, 希望可以在短時間內鑒定出有無細菌、是何種細菌等, 這樣醫生在給予治療時, 才能對症下藥。

至於抽取腦脊髓液, 則是必要的檢查。 因為根據調查資料顯示, 在新生兒敗血症中,

Advertisiment
約有1/3的病兒會產生腦膜炎, 其死亡率以及後遺症高達60%以上, 千萬疏忽不得。 許多父母常存有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 認為抽取腦脊髓液很危險, 或對身體有害, 所以拒絕醫生的要求。 這樣會延誤腦膜炎的診斷和治療, 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其餘附帶檢查還包括:血糖、肝功能、腎功能、免疫抗體檢查以及各類病毒檢查等。 可視醫生臨床的判斷而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