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幼兒的語言可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0級:不懂話,
只會發個別無意義單音(相當於正常5到6個月嬰兒的水準)。
1級:懂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語,
如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能按幾個熟悉的“命令”行動(相當於正常9至10個月嬰兒的水準)。
2級:懂一般日常生活用語,
會用簡單的名詞和動詞,
說的句子不超過一兩個字,
常常用動作表達自己的要求(相當於正常1歲至1歲半幼兒的水準)。
3級:有一些連貫語,
能大致敘述一件事或連環圖畫,
但很不完整,
在日常生活中會回答簡單的問題(相當於1歲半至2歲幼兒的水準)。
4級:有連貫語言,
Advertisiment
家長要判斷孩子的語言是否落後,
可以將孩子說話方面的情況與此對比,
凡是落後于同年齡兒童的水準一年以上的,
即可以大致判斷為語言發展落後(當然也有極少數兒童語言“遲發”。
常常有人說“貴人語遲”,
而把這些落後的情況給掩蓋了,
反而耽誤了訓練的最佳年齡。
實際上語言遲發的兒童,
其他方面的發展是正常的,
人數也不多,
容易分辨)。
當發現孩子語言發展不符合正常兒童的年齡時,
切忌驚慌、怪罪或強迫孩子講話,
應該立即加以科學的訓練。
怎樣具體訓練呢?
一、做說並行。
在生活中家長經常“念叨”自己正在做的事或孩子正在做的事,
Advertisiment
二、模仿口型。
這是一個極有效的方法,
它貫穿於所有單詞、句子的學習當中。
由於兒童語言障礙的情況不同,
每個兒童最容易模仿的字音,
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來說單母音a、i、o等,
單子音b、m、l等較容易;複韻母ong、eng等,
捲舌音sh、ch、zh等較困難,
最好先讓孩子模仿爸、媽、奶、哥等詞,
指著這些人,
讓孩子看著你的口型說。
有時當孩子無明顯意識而發出類似爸、媽、奶、哥的音時,
Advertisiment
三、說稱呼。
這是訓練“說”的第一步。
開始可以讓孩子叫爸爸,
媽媽(用對口型模仿的方法),
然後可以讓他叫親近的人(奶奶,
姥姥等)。
一般中,
輕度弱智兒童都能做到,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對孩子來講是實物(某人)與聲音(稱呼)形成條件聯繫,
稱呼(聲音)代替某人(實物),
是以後學習語言的基礎。
四、聽名稱後指圖。
在孩子會指認和說出爸爸、媽媽、奶奶等人的稱呼以後,
就可以教孩子聽名稱後指圖(兩者的原理是一樣的,
都是形成聲音——實物的條件聯繫)。
家長可以事先準備好幾幅圖片老虎、大象(動物)、碗、勺子(生活用品)、汽車、飛機(運輸工具),
然後教會孩子圖片上的名稱,
Advertisiment
五、他人指圖後說。
在孩子聽名稱會指圖以後,
可以教他在別人指圖時能說出這幅圖的名稱。
比如,
家長指著勺子的圖(或實物),
問孩子;“這是什麼?”孩子如果能回答出是“勺”或“勺子”,
就算學會說這個東西的名稱了。
這個方法較前一種方法難,
必須先會前一種方法(至少學會指認10種東西)以後,
再學這種方法(至少學會說出10種東西的名稱)。
在說東西的名稱時,
Advertisiment
六、認讀漢字。
這裡說的認讀漢字與正常兒童在小學裡學生字不盡相同,
對弱智幼兒教認讀漢字,
主要是利用認讀來讓他分辨字形,
訓練觀察力和借讀字音開口說話。
教學時,
可用百卡片,
把漢字(與生活接近的字,
如蘋果、包子、我要、不要、謝謝、再見、你好等)分別寫在卡片上,教兒童認讀,不要求兒童完全理解概念的含義,也不要求他會寫,只是識讀。經驗證明,這個方法很有效,即使是中、輕度的2、3歲弱智幼兒也能學會。他不但能學會,而且愛學。
這種早期教識字的方法是美國人類智力開發研究所的格論·多曼博士最先使用的,效果十分顯著。凡是按照多曼博士的教育方法對孩子進行識字教育的家長都發現,其孩子的智力、行為都有明顯提高。
七、說兒歌。在孩子已會學說字詞後,可以教他說兒歌。由於兒歌每一句字數少,同時又押韻,所以一般困難不大。教學時,最好有幾個小朋友一塊學,這個孩子會說這一句,另一個孩子會說另一句,合起來,可以把一首兒歌說完。這樣反復多次,幾個小朋友都會說了。會說兒歌,對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很大的促進。
八、講故事。這個方法只能用於語言已經達到4級水準以上的孩子。由於故事進程的嚴格順序性,對思維能力極差的孩子來說十分困難,起初可以要求孩子看圖講故事,通過具體形象讓他講圖上看見的人物,漸漸地要求他離開具體的圖來講。經驗表明,只有一小部分孩子能做到,因而不必勉強,但這是訓練語言和思維能力的極好方法。
九、與兒童對話。在孩子學會說50個單詞以後,就可以試著採用這種方法,要孩子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思想。開始,孩子往往是鸚鵡學舌,你問他:“你吃過飯了嗎?”他只會學家長的話說:“你吃過飯了嗎?”在問答的過程中,家長應反復告訴孩子回答“吃了”,或者“沒吃”。當然,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
十、在唱歌時學說話。弱智幼兒特別喜歡音樂,也就喜歡配上音樂的歌詞,利用教唱歌,讓兒童開口學說話,也是一項成功的經驗。一些孩子就是這樣開口說話的。
以上10種方法家長可以用來對自己的弱智孩子試試。當然這些方法對於語言發展略有遲緩,還不能判斷是否弱智的兒童也是有明顯效果的。
語言是思維的手段,是人際交往的工具。兒童學會說話以後能夠提高自我意識,增強表達能力,有利於健康地成長。
家長在使用這10種方法對弱智孩子進行教學時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不間斷。弱智兒童學習比較困難,學會的東西記憶也不牢固,幾天不複習,就會遺忘,特別在學習新知識的初期,更是如此。這一點家長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第二,進展要慢。幾天學會說一個字,並不算慢,要在慢而穩的基礎上前進。
第三,不要怪罪孩子,不要把學不會的理由歸罪於孩子的笨,應該面對現實,讓孩子有安全感。要善於鼓勵孩子、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
第四,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來教育孩子。穿衣、吃飯,親友到家裡來作客,帶孩子上街,節日上公園等,都是教育的良好時機。
第五,給孩子設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要打罵,不要嘮叨。當孩子開口發一個有意識的音時,要鼓勵表揚。
這種早期教識字的方法是美國人類智力開發研究所的格論·多曼博士最先使用的,效果十分顯著。凡是按照多曼博士的教育方法對孩子進行識字教育的家長都發現,其孩子的智力、行為都有明顯提高。
七、說兒歌。在孩子已會學說字詞後,可以教他說兒歌。由於兒歌每一句字數少,同時又押韻,所以一般困難不大。教學時,最好有幾個小朋友一塊學,這個孩子會說這一句,另一個孩子會說另一句,合起來,可以把一首兒歌說完。這樣反復多次,幾個小朋友都會說了。會說兒歌,對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很大的促進。
八、講故事。這個方法只能用於語言已經達到4級水準以上的孩子。由於故事進程的嚴格順序性,對思維能力極差的孩子來說十分困難,起初可以要求孩子看圖講故事,通過具體形象讓他講圖上看見的人物,漸漸地要求他離開具體的圖來講。經驗表明,只有一小部分孩子能做到,因而不必勉強,但這是訓練語言和思維能力的極好方法。
九、與兒童對話。在孩子學會說50個單詞以後,就可以試著採用這種方法,要孩子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思想。開始,孩子往往是鸚鵡學舌,你問他:“你吃過飯了嗎?”他只會學家長的話說:“你吃過飯了嗎?”在問答的過程中,家長應反復告訴孩子回答“吃了”,或者“沒吃”。當然,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
十、在唱歌時學說話。弱智幼兒特別喜歡音樂,也就喜歡配上音樂的歌詞,利用教唱歌,讓兒童開口學說話,也是一項成功的經驗。一些孩子就是這樣開口說話的。
以上10種方法家長可以用來對自己的弱智孩子試試。當然這些方法對於語言發展略有遲緩,還不能判斷是否弱智的兒童也是有明顯效果的。
語言是思維的手段,是人際交往的工具。兒童學會說話以後能夠提高自我意識,增強表達能力,有利於健康地成長。
家長在使用這10種方法對弱智孩子進行教學時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不間斷。弱智兒童學習比較困難,學會的東西記憶也不牢固,幾天不複習,就會遺忘,特別在學習新知識的初期,更是如此。這一點家長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第二,進展要慢。幾天學會說一個字,並不算慢,要在慢而穩的基礎上前進。
第三,不要怪罪孩子,不要把學不會的理由歸罪於孩子的笨,應該面對現實,讓孩子有安全感。要善於鼓勵孩子、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
第四,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來教育孩子。穿衣、吃飯,親友到家裡來作客,帶孩子上街,節日上公園等,都是教育的良好時機。
第五,給孩子設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要打罵,不要嘮叨。當孩子開口發一個有意識的音時,要鼓勵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