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對待在幼稚園受欺負的孩子

每天下班後, 團團媽媽都急急忙忙往回趕, 好在幼稚園放學時能按時接團團。 今天, 她滿心歡喜地趕到幼稚園, 可一見到團團, 突然發現團團粉紅的小臉上多了一道紅色的抓痕, 團團媽媽心裡真不是滋味。 幼稚園老師馬上向團團媽媽解釋了情況。 原來, 班上那個長得非常結實的小男孩和團團一起玩, 玩著玩著就為一個玩具爭了起來, 老師趕緊跑來勸阻, 可小男孩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抓到了團團的小臉上, 一道紅紅的血印出來了。 在幼稚園中, 小寶寶間免不了鬧矛盾, 出現咬傷、抓傷的情況,

Advertisiment
這是由於寶寶年齡及心理特點造成的。 寶寶們學會分享、合作、規則意識大概要花上幾年的時間, 到了幼稚園大班, 小寶寶們才初步懂得謙讓。 但由於現在的寶寶一般入園年齡較小, 自製力比較差, 寶寶並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看到自家寶寶受了委屈, 心中肯定不舒服, 那家長又該如何對待這種意外情況呢?
家長VS老師
Do
首先, 老師在發現情況後, 要在家長接幼兒時, 和家長交代清楚事情原委。 無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皮膚外傷, 老師都要向家長道歉。 老師誠懇的態度, 會緩解家長和老師間的隔閡。
如果寶寶在幼稚園經常出現被抓傷的情況, 這時家長就該引起重視了, 是因為師生比例不合適?還是因為帶班老師不負責任?分析一下原因後,
Advertisiment
可以將情況反映給園長, 必要時為寶寶轉園。
Don’t
家長也應該認識到, 大多數老師是稱職的, 是值得家長信賴的。 因此對老師不能過分挑剔, 不能一味指責老師的過失 , 尤其是不能當著寶寶的面指責老師。
家長VS自家寶寶
DO
寶寶受了欺侮, 做家長的肯定比自己受了傷害還難受。 把寶寶從幼稚園接回家後, 家長要問一問寶寶受傷的情況, 指出寶寶究竟哪做得不好。 如果是因為爭搶玩具, 家長要告訴寶寶學會謙讓、分享、合作等等。 同時家長也要告訴寶寶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比如:當別人上來抓你的臉時, 你可以用胳膊擋住;當別人搶你的玩具時, 你可以告訴老師, 讓老師來主持公道。
Don’t
千萬不要因為自家寶寶受欺侮了,
Advertisiment
就對寶寶說:“你怎那麼笨, 他打你你也打他。 ”這樣的教育和幼稚園的教育是不一致的, 寶寶會無所適從, 對寶寶有一定的心理壓力。
家長VS打人的寶寶
Do
小寶寶間發生打人的問題, 並不能將其歸類到道德的高度, 寶寶年齡尚小, 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因此會以不適當的方式贏得自己的利益。 家長對待抓傷了自家寶貝的那個厲害寶寶, 應該和其他寶寶一視同仁。
Don’t
家長不要對打人的寶寶怒氣衝衝, 逼問打人的原委。 小寶寶會非常害怕, 這樣可能會導致兩個家庭間的矛盾。
家長VS家長
Do
由於經常接送寶寶, 家長間也互相熟識了, 如果有條件, 可以創造一些條件, 讓寶寶們一起玩, 看看他們怎樣合作。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間出現爭執, 家長可先看他們能否自己解決, 如果兩個寶寶快急了, 家長可以出面調解, 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
Don’t
不要因為寶寶間打架了, 家長間都不說話了, 其實寶寶是最不記仇的。 孩子們前一分鐘打架, 後一分鐘可能就玩得不亦樂乎。 家長們何必太認真了呢?
愛心提示:
家長要勤給寶寶剪指甲, 剪完後用小銼磨去毛刺, 這樣寶寶不會自己抓破臉皮, 也不容易抓傷別的寶寶。
家長關心孩子是正常的,也經常會通過孩子說的話來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但孩子的話有幾分可信呢?

首先, 要說明的是, 我不是說你的孩子說的話不可信, 而是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低部的孩子說話總會有誇張的成分,而且有時候是帶有自己的想像,家長很容易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

Advertisiment
然後一些小問題往往會變得很嚴重。

另一方面, 有時候孩子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 不會跟家長說他犯錯了, 反而會將責任歸於老師或是同學。 這麼說不是想讓家長覺得孩子騙人, 該罵了, 而是想讓家長知道, 孩子在這個階段會有這樣的行為也是正常的。 問題是你怎樣去引導他, 要讓他明白原來他這樣子做, 你還是能知道真相, 要不孩子真的有說謊的壞習慣就會開始養成。 這個時候, 他還不是一種習慣, 他更像是在摸索一種掩飾的方式。 你縱容他, 反而會養成壞習慣。 將來辛苦的, 還是家長你自己。

這個時候的孩子很喜歡表現自已, 總會來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 所以他們跟老師告狀的時候也比較多。同樣,在你面前,有的孩子也會這樣。這個時候也要教他,怎樣正確地去看待別人,看待問題。

寵愛孩子,關心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有時候要猛點心,這種猛不是說要打罵孩子,而是要關心孩子言行上的小細節,不要一味聽信和寵愛孩子,要教孩子判斷,正確看待問題。

呵呵,剛入學的孩子正在開始養成習慣,他的未來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了!

所以他們跟老師告狀的時候也比較多。同樣,在你面前,有的孩子也會這樣。這個時候也要教他,怎樣正確地去看待別人,看待問題。

寵愛孩子,關心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有時候要猛點心,這種猛不是說要打罵孩子,而是要關心孩子言行上的小細節,不要一味聽信和寵愛孩子,要教孩子判斷,正確看待問題。

呵呵,剛入學的孩子正在開始養成習慣,他的未來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