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小兒疾病中醫外療法

一、熏洗法利用中藥液的蒸氣熏洗體表的一種療法。 如麻疹透疹法, 用蕪薑或麻黃、浮萍、西河柳等煎水後, 加適量黃酒, 乘熱熏擦肌表, 可起到退熱透疹作用。
二、蒸氣及氣霧吸入法用蒸氣吸入器或氣霧吸入器, 使水蒸氣或蒸霧由病兒口鼻吸入的一種療法, 常用於肺炎咳嗽(肺炎)、哮喘發作、感冒咳嗽、扁桃體炎、聲嘶等病症。 常用有舒喘靈噴霧劑, 或用雙黃連粉針劑1/3瓶加蒸餾水20 毫升、生理鹽水10 毫升, 放入超聲霧化器內吸入霧化氣, 一般吸入10~20 分鐘, 可起到止喘、止咳、消炎作用。
三、塗貼法將新鮮中草藥搗爛或用藥粉加水、米醋調成藥膏外敷體表的一種外治法。
Advertisiment
可起到消腫、消炎、解毒作用。 如用鮮仙人掌或鮮芙蓉葉搗爛、或青黛粉調醋敷於紅腫之腮部治療痄腮;白芥子粉加麵粉、加溫水調成糊狀, 敷於背部, 助肺炎喘咳後期囉音吸收;用丁香、肉桂等藥物撒于普通藥膏上貼於臍部治療泄瀉等。 在夏季三伏天取元胡索、白芥子、甘遂、細辛研未, 調生薑汁, 調成藥餅, 中心放少許麝香, 敷于肺俞、百勞、大椎、腎俞等穴, 治療哮喘、過敏性鼻炎等。
四、熱熨法將藥物炒熱後, 用布包裹, 以熨肌表的一種外治法。 如用炒熱的食鹽, 熨腹部以治腹痛;用生蔥、食鹽炒熱熨臍周及小腹治療尿閉等。
五、吹鼻喉和滴耳法用藥未吹入鼻孔取噴嚏, 治療風痰閉塞、昏迷不醒等症。
Advertisiment
如用蒼耳子、辛荑花研未, 吹鼻內治副鼻竇炎;用通靈散吹鼻, 治療昏厥不醒;用雙料喉風散。 西瓜霜、冰礬散吹入喉中治療扁桃體炎;口炎用鮮老虎耳或鮮地錦葉搗爛取汁滴耳治療中耳炎。
六、其他療法
(一)針灸療法針灸法常用於遺尿、哮喘、泄瀉、痢疾、小兒麻痹症、小兒暑溫(乙腦)後遺症等。 取穴與成人相同, 但小兒不合作, 宜淺刺、速刺。 艾灸一般用間接重灸穴位。 如針刺人中、合谷、湧泉、用於抽搐。 灸百會用於昏厥、肢冷等。
(二)推拿療法有促進氣血流行、經絡通暢、神氣安定、臟腑調和的作用, 從而達到法邪治療的目的。 常用於治療泄瀉、驚風、腹痛、痿痹等證。 小兒推拿手法應以輕快柔和為原則。 一般取穴方法及時間是:補脾土10 分鐘、揉中脘7 分鐘,
Advertisiment
揉按足三裡、推六腑、逆運八卦。 推三關各2 分鐘, 揉臍各5 分鐘, 每日1 次, 7 日一療程。
(三)捏脊療法此法通過對督脈和膀胱經的按摩、捏拿, 達到調整陰陽、通理經絡、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為目的的一種手法。 常用于疳證, 嬰兒泄瀉及脾胃虛弱的患兒。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患兒俯臥, 醫者兩手半握掌, 兩食指抵於背脊之上, 再以兩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 合力挾住肌肉提起, 而後食指向前, 拇指向後退, 作翻捲動作, 二手同時向前移動, 由長強穴起, 一直捏至大椎即可。 如此反復5 次, 但捏至第3 次時, 每捏三把, 將皮膚提起一次。 每天一次, 連續6 天為一療程, 休息一天, 再作第二療程, 可連續3~4 療程。 一般家庭均可自己操作。
Advertisiment
如背部皮膚感染及紫癜病兒禁用此法。
(四)針四縫療法四縫是經外奇穴, 它的位置在食、中、無名及小指四指中節, 是手三陰☆禁☆經所過之處。 有解熱除煩躁, 通暢百脈, 調和臟腑等作用, 常用於治療府症和小兒厭食症。 具體操作如下:
皮膚局部消毒後, 用三棱針或粗毫針、或注射針頭針刺, 約一分深, 刺後用手擠出黃白色粘液、每日刺1 次, 直到針刺後不再有黃白色粘液擠出為止。
(五)拔罐療法能促進氣血流暢、營衛運行, 有祛風、散寒、止痛等作用。 適用于小兒肺炎喘咳、腹痛、哮喘、遺尿等, 一歲以上用此法較好;高熱抽搐, 皮膚過敏、水腫, 有出血傾向、明顯營養不良及皮膚感染者, 也不宜拔罐。 此法一般家庭也可以自己採用, 但要注意避免燙傷皮膚。
Advertisiment
操作方法如下:
用口徑4~5 釐米之竹筒或圓口玻璃杯, 先在局部塗上凡士林, 然後將酒精棉球點燃, 置杯內數秒鐘。 取出棉球, 迅速將罐緊緊罩在選定的皮膚上;由於負壓, 皮膚吸入罐內而凸起, 約5~10 分鐘後取出。 取罐時以食指壓罐邊皮膚, 同時將罐向另一側傾斜, 使空氣進入罐內, 罐子即很快脫落, 切忌以手直接拔罐, 以免損傷皮膚, 增加痛苦或損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