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小兒運動發育水準如何測試

小兒的運動發育包括大運動和精細運動。 有些小兒因患某些先天性神經肌肉疾病, 出生後造成身體運動發育落後。 如果家長對小兒的發育過程缺乏瞭解就不能及早發現, 可能延誤疾病的治療, 而3歲以後的治療效果很差。

怎樣及早發現小兒運動發育異常呢?

小兒的運動發育順序和規律

Advertisiment

1.從上部到下部動作:最早發育的動作是俯臥抬頭, 此後俯撐、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動作是按一定順序發展起來的。

Advertisiment

2.從大肌肉到小肌肉運動:最早發育的是頭部、軀體、雙臂、腰部等大肌肉運動, 此後是靈巧的手部小肌肉運動發育及準確的視覺動作。

3.從中央到邊緣部位的運動:最早發育的是頭部、軀幹的運動, 此後是雙臂、腿部有規律的運動, 最後是手的精細運動。

測試大運動發育水準

抬頭:

* 1個月時下頜可以短暫地離開床面。

* 2個月俯臥時頭部能保持在中線上不再轉向一側, 下頜可以離開床面45度角。

* 3個月後在直立狀態時能豎直頭部, 自由地扭轉頭部四處張望。

翻身:

* 4-5個月時開始翻身。

* 6個月俯臥時前臂可以伸直, 手撐起, 胸及上腹部離開床面, 開始自己從俯臥位翻成仰臥位。

* 7個月後能自己從仰臥位翻成俯臥位。

Advertisiment

坐立:

* 剛出生扶其肩部呈坐位時頭部完全往後仰。

* 3個月扶成坐位時頭部僅表現為輕微往後仰。

* 4個月把手成坐位時頭部不再向後仰。

* 6個月把手成坐位時頭部主動離開床面抬起, 已經可以坐在童車或帶圍欄的椅子裡。

* 7個月時可以獨坐在床上, 但有時兩手向前支撐。

* 8個月時不再用手支撐即可以獨坐。

* 9個月時能平穩坐在床上10分鐘並保持平衡, 身體不倒。

* 10個月開始能坐得很穩, 並能從坐位換成俯臥位或由俯臥位換成坐位。

* 11個月獨坐時能左右轉動身體去取東西, 身體不倒。

爬行:

* 5-6個月俯臥時四肢亂動, 大人用手頂住腳掌心, 隨著蹬腿動作可以前進。

* 7-8個月後可以爬行自如。

站立:

* 5-6個月時扶站下肢可以支撐身體。

* 7個月時扶站能高興地跳動。

Advertisiment

* 9個月時能自己扶著東西站立。

* 10-12個月時能自己獨立站一會兒。

行走:

* 10-11個月時能夠自己扶著東西行走。

* 12個月時牽著小兒一隻手即能行走, 隨後很快就能自己行走。

* 15-18個月後小兒走路較穩, 隨後活動量明顯增大。

* 21個月時小兒已經能用腳尖走路。

跑步:

* 18個月時小兒行走加快, 開始會跑但還不熟練。

* 24個月時能連續跑5-6米左右。

* 30個月時跑得較穩, 動作較協調, 並在起跑時手的姿勢正確, 但不能保持到最後。

* 36個月時跑步姿勢基本正確, 30秒可跑35-40米左右。

跳躍:

* 24個月開始學會跳, 雙腳能夠跳離地面, 進而雙腳能連續跳, 最多可以連續跳10次。

* 30個月時能夠雙腳連續向前跳3-4米遠, 原地跳10-20次, 還可從樓梯的最後一個臺階跳下來。

上下樓梯:

* 18個月開始在別人的幫助下能上下樓梯。

Advertisiment

* 24個月時能夠獨立上下樓梯。

* 36個月上樓梯時一步一個臺階, 下樓時兩步一個臺階。

測試精細運動

抓握動作:

* 剛出生時有握持反射, 即大人用手指或撥浪鼓觸碰小兒手掌即出現握拳動作, 1個月內攥得很緊(拇指放在其他手指的外面)。

* 2個月時用撥浪鼓柄碰手掌, 能握住撥浪鼓2-3秒鐘不鬆手。

* 3個月時握持反射消失, 將撥浪鼓柄放在小兒手掌中, 能握住數秒鐘。

抓住動作:

* 3個月仰臥時能用手指抓自己的身體、頭髮和衣服。

* 4個月手與撥浪鼓接觸時, 手會主動張開來抓, 並握住、搖動及注視撥浪鼓。

* 5個月時能抓住近處的玩具。

* 6個月時能兩隻手同時各抓住一個小玩具。

* 7個月時能伸手抓住遠一些的玩具。

耙弄動作:

* 6個月時起能夠伸手去觸摸小玩具並抓住拿起來,而不僅僅是接觸。

* 7個月時所有的手指都可彎曲地做耙弄、搔抓的動作,並能成功地抓住小玩具。

倒手動作:

* 7個月時先給一個小玩具,待拿住後再給另一個玩具,會把第一個玩具換到另一隻手裡,再去接第二個玩具。

* 8個月後倒手的動作更加熟練。

對捏動作:

* 8個月起逐漸形成拇指和其他手指,特別是拇指和食指的對捏。如果將一粒小丸放在桌面上,能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捏起小丸。

* 9個月時將小丸放在桌面上,能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丸。

* 10個月時能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端捏起小丸,動作比較熟練、迅速。

* 12個月時給一粒小丸,會捏起並往瓶子裡投放,但不一定準確。

翻書動作:

* 15個月開始在大人鼓勵下出現翻書動作。

* 24個月時能用手撚書頁,每次一頁,可以連續翻3次以上。

折紙動作:

* 24個月時會將一張紙折成兩折或三折,但不成規則。

* 30個月時能將紙疊成方塊,邊角基本整齊。

* 36個月時能折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邊角整齊。

運動發育異常的5個信號

1.身體發軟

正常的小兒剛出生時,在仰臥時四肢屈曲,而先天性肌肉病、先天性重症肌無力等患兒,出生後卻表現為四肢鬆軟,好似“平攤”在床上。而且,不僅肢體活動少,活動幅度也小,學會抬頭的時間明顯過晚。

2.踢蹬動作明顯少

正常的小兒在出生後常常做踢蹬動作,並兩側交替進行。腦癱患兒在3-4個月時踢蹬動作明顯少於正常的小兒,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患兒的上肢常常向後伸,也不會向前伸取物,會坐、會走的時間明顯落後于同齡小兒。良性先天性肌遲緩症患兒雖然會坐的時間不延遲,但會走的時間卻相當晚。

3.行走時步態異常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雖然不會使小兒學會走路的時間延緩,但患兒在行走時表現出異常的步態,好似鴨子走路。

4.兩側運動不對稱

身體兩側運動明顯不對稱,常常提示運動功能異常。正常的小兒在6個月時,當用一塊深色手帕蒙住他的臉,會用手抓掉手帕。當壓住一側上肢時,也會用另一隻手去抓。分別按住小兒的兩側上肢,如果一側總是不能將手帕抓掉,提示這一側上肢有癱瘓的可能。分別撓小兒的兩側腳心,如果一側總是活動度小或不活動,提示該側下肢有癱瘓的可能。

5.不會準確抓握眼前的玩具

一般4-5個月的小兒已經會抓玩具,7個月時還會將玩具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如果一直不會準確抓握眼前的玩具,提示有運動障礙,但也可能與智力發育落後及視覺障礙有關。

小提示:

1.有些小兒運動發育落後不一定是異常情況。如果從一出生就把肢體包裹得很緊,就會限制活動,造成發育落後。另外,對小兒缺乏訓練也會影響運動發育。

2.雖然小兒的運動發育遵循著一定規律,但還是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比如,小兒學會獨走的時間不僅與運動發育有關,還與心理及氣質特點也有一定關係。有些小兒膽小或特別小心,學會走路的時間相對會晚一些。

3.雖然所有小兒運動發育的順序是一樣的,但發育速度卻不盡相同,在每個運動項目上的發育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

耙弄動作:

* 6個月時起能夠伸手去觸摸小玩具並抓住拿起來,而不僅僅是接觸。

* 7個月時所有的手指都可彎曲地做耙弄、搔抓的動作,並能成功地抓住小玩具。

倒手動作:

* 7個月時先給一個小玩具,待拿住後再給另一個玩具,會把第一個玩具換到另一隻手裡,再去接第二個玩具。

* 8個月後倒手的動作更加熟練。

對捏動作:

* 8個月起逐漸形成拇指和其他手指,特別是拇指和食指的對捏。如果將一粒小丸放在桌面上,能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捏起小丸。

* 9個月時將小丸放在桌面上,能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丸。

* 10個月時能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端捏起小丸,動作比較熟練、迅速。

* 12個月時給一粒小丸,會捏起並往瓶子裡投放,但不一定準確。

翻書動作:

* 15個月開始在大人鼓勵下出現翻書動作。

* 24個月時能用手撚書頁,每次一頁,可以連續翻3次以上。

折紙動作:

* 24個月時會將一張紙折成兩折或三折,但不成規則。

* 30個月時能將紙疊成方塊,邊角基本整齊。

* 36個月時能折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邊角整齊。

運動發育異常的5個信號

1.身體發軟

正常的小兒剛出生時,在仰臥時四肢屈曲,而先天性肌肉病、先天性重症肌無力等患兒,出生後卻表現為四肢鬆軟,好似“平攤”在床上。而且,不僅肢體活動少,活動幅度也小,學會抬頭的時間明顯過晚。

2.踢蹬動作明顯少

正常的小兒在出生後常常做踢蹬動作,並兩側交替進行。腦癱患兒在3-4個月時踢蹬動作明顯少於正常的小兒,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患兒的上肢常常向後伸,也不會向前伸取物,會坐、會走的時間明顯落後于同齡小兒。良性先天性肌遲緩症患兒雖然會坐的時間不延遲,但會走的時間卻相當晚。

3.行走時步態異常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雖然不會使小兒學會走路的時間延緩,但患兒在行走時表現出異常的步態,好似鴨子走路。

4.兩側運動不對稱

身體兩側運動明顯不對稱,常常提示運動功能異常。正常的小兒在6個月時,當用一塊深色手帕蒙住他的臉,會用手抓掉手帕。當壓住一側上肢時,也會用另一隻手去抓。分別按住小兒的兩側上肢,如果一側總是不能將手帕抓掉,提示這一側上肢有癱瘓的可能。分別撓小兒的兩側腳心,如果一側總是活動度小或不活動,提示該側下肢有癱瘓的可能。

5.不會準確抓握眼前的玩具

一般4-5個月的小兒已經會抓玩具,7個月時還會將玩具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如果一直不會準確抓握眼前的玩具,提示有運動障礙,但也可能與智力發育落後及視覺障礙有關。

小提示:

1.有些小兒運動發育落後不一定是異常情況。如果從一出生就把肢體包裹得很緊,就會限制活動,造成發育落後。另外,對小兒缺乏訓練也會影響運動發育。

2.雖然小兒的運動發育遵循著一定規律,但還是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比如,小兒學會獨走的時間不僅與運動發育有關,還與心理及氣質特點也有一定關係。有些小兒膽小或特別小心,學會走路的時間相對會晚一些。

3.雖然所有小兒運動發育的順序是一樣的,但發育速度卻不盡相同,在每個運動項目上的發育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