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小兒隱睾病因症狀及治療

如果你的孩子在陰囊處摸不到睾丸, 那麼就要注意是不是患了隱睾。
[病因]
臨床上常將睾丸下降不全稱為隱睾。 睾丸下降不全是指寶寶出生後睾丸未降至陰囊底部而停留在下降途中的某一部位, 包括停留在腹腔內者。
在新生兒中, 大約有4%~10%的男寶寶出生時睾丸未完全降至陰囊內, 生後仍在繼續下降, 至1歲時隱睾發生率僅為1%~2%。 單側隱睾較雙側多, 約為5∶1。
具體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解剖因素:
① 在胚胎期, 睾丸系帶很短或缺如, 不允許睾丸充分下降。
② 睾丸系膜與腹膜發生粘連, 使睾丸無法向下。
③ 睾丸的血管發育異常,
Advertisiment
彎曲或皺折, 從上方牽拉而限制睾丸下降。
④ 精索的血管或輸精管太短。
⑤ 睾丸體積過大, 腹股溝管過緊或外環遠端進入陰囊的口缺乏, 則睾丸無法進入陰囊內。
⑥ 陰囊發育異常, 陰囊太小, 容不下睾丸。  
內分泌因素: 睾丸下降要有足夠的動力, 那就是要依靠母體的促性腺激素刺激胎兒睾丸間質細胞產生雄激素, 如睾丸本身有缺陷時, 對促性腺激素不產生下降反應而發生隱睾;或因睾丸下降發生在血液中促性腺激素濃度很高時, 所以當母體促性腺激素匱乏, 也會導致睾丸下降不全。
遺傳因素:有部分隱睾患兒有明顯家族史, 遺傳因素也許是隱睾發生原因之一。
[症狀]
一般無明顯症狀, 在陰囊處觸摸不到睾丸存在。
Advertisiment

[併發症]
併發症主要有以下幾種:
不育症。 正常情況下, 陰囊溫度低於體溫2℃~3℃左右, 這種溫度差異乃是確保精子發生的重要條件之一。 而雙側隱睾由於睾丸不在陰囊內, 其與體溫的溫度差異也隨之消失, 而溫度的升高可使睾丸上皮萎縮, 從而阻礙精子的生成, 產生不育。 單側隱睾從寶寶出生後第二年起, 對對側正常位置的睾丸也有損害, 故不及時治療, 也可能影響生育。  
疝。 多是由於睾丸下降不全而使腹膜鞘突不能閉合, 致使腹腔內容物循路下降所致。 疝作為隱睾的合併症, 國內報導在50%左右, 國外報導高達66%~97%。
精索扭轉。 可能是提睾肌收縮過強, 睾丸系帶發育不良, 睾丸移動度過大引起。 據統計, 有精索扭轉的患者中約50%患隱睾症。
Advertisiment

[檢查診斷]
主要是觸診, 在陰囊內觸不到睾丸。
[治療]
等待療法。 正常情況下, 寶寶出生時睾丸已下降入陰囊, 但也有一部分寶寶, 由於胚胎發育延遲的緣故, 睾丸的下降時間可以推遲到出生後3個月到1年。 因此, 如初生時寶寶有隱睾, 可不必急於採用藥物或手術方法試圖將隱睾復位, 可耐心等待, 期待隱睾自動下降。 曾有人觀察了3612名男嬰, 發現真正隱睾極少在1歲之後再下降, 這提醒我們, 不採取積極措施, 單純等待的療法只適用於2歲以內。
內分泌治療。 雙側隱睾可先試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 應在3~5歲以前進行激素治療, 如果激素治療無效, 不宜繼續應用或重複應用, 應改為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做睾丸固定的年齡越來越早。
Advertisiment
目前多認為在2歲以前做手術較好。 對於低位隱睾亦可在6歲以前做手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