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小孩子玩耍也是需要混齡的

隨著獨生子女的大量出現, “小皇帝”“小公主”也就成了日漸顯現的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 近來有些托幼園採用家庭化分班制以來, 父母從孩子的轉變中看到了建立長幼關係對孩子成長所起的重要作用。

適合獨生子女培養

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位長輩關懷的中心, 往往得到過分的幫助, 從而形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特殊地位。
在進入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社交圈時, 很難懂得什麼是謙讓, 什麼是互相照顧。 因此, 在孩子開始有與人交往的意願時, 父母就應努力給他創造一個不分年齡、不分性別的孩子的社交範圍。

Advertisiment
大大小小的孩子經常在一起玩耍, 或有機會生活在一起, 很自然就形成了兄弟姐妹的關係, 年齡大的孩子會處處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 逐漸忘掉在家時接受幫助的特殊地位。 小的孩子會用感激的態度服從大哥哥大姐姐們的要求, 大孩子不會像父母那樣全面包辦, 他們會要求小的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如把玩具放進盒子裡等。 如果不服從, 在玩耍時就不讓參加。 大孩子的“不和你玩”是讓小孩子最傷心的懲罰。 為此, 小的孩子必須“聽話”, 不敢像在家裡那樣, 以發脾氣來要脅大人。 這樣, 不同年齡的孩子都可以在交往中得到很有效的鍛煉。

利於語言發展

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處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大孩子會用語言要求小的孩子合作;小的孩子會通過表情、手勢和簡單的音調作答, 並在心中默默地背誦大孩子的話。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會說許多話, 會把不同家庭的習慣用語不假思索地說出來, 使其他孩子學會各種不同的講法和語氣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 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很複雜的意思, 往往是用單音加手勢來表達。 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恰好能被剛剛克服語言困難的三四歲的孩子們理解。 因此, 小孩子可以在哥哥姐姐的理解和幫助下表達意願, 也就不會發脾氣, 這是大人所不能辦到的。 在混合年齡孩子們的社交圈裡, 孩子們的溝通不成問題了, 由於語言而引起的“反拗期”就迎刃而解。
Advertisiment

利於人際關係

在一些家庭化的社區生活或幼稚園中, 孩子們會把大人按年齡分別加以血緣關係的稱呼, 比如爺爺奶奶、大姨小姑、叔叔伯伯, 使孩子在與成人的交往中也加上許多自然親情的關係。 這一關係有利於孩子以一種熱情、友善、積極的態度與別人交往。 在國外, 父母經常會為孩子約鄰居或朋友家的孩子一起活動, 為他們創造更多的群體生活機會。 在充滿愛心和互相關懷的氣氛下, 孩子們獨立性強, 不但能自己服務, 也能説明別人。 這樣孩子比較容易適應集體生活, 使他們更積極地從集體生活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