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巧妙糾正幼兒跺腳壞習慣

1~2歲的孩子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會出現兩足亂跺以發洩脾氣, 2歲半後跺腳的情況愈演愈烈, 為什麼?又如何糾正呢?


1.幼兒想做某一件事情, 由於語言不能充分表達, 而周圍的人又不理解他的心情, 所以很氣憤, 只能用跺腳的行為來發洩。 作為家長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所以不去理睬他;相反, 如果去問他是這樣?是那樣?如果不合乎他的想法, 反而更激發他不安的情緒, 跺腳更厲害。


2, 自己想做某一件事情而力不從心。 例如, 他想剪一圓形的紙樣, 由於手的協調動作不完善, 總是剪不成圓形, 產生不高興的情緒而在發脾氣。

Advertisiment
遇此情況可以轉移其注意力, 如講故事、看圖畫書等。 千萬不要去替代孩子完成他不能做的事(如代他剪一圓形紙), 一方面有損其自尊心, 另外易養成其依賴的心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 各種動作進一步協調之後自己會解決。


3.當玩具或物品不能依照自己的想像活動時就要發怒。 因為這年齡階段還不能進行“人”和“物”之間的區別, 家長可以用敲打桌子或椅子為幼兒出氣。 在他的心目中認為桌子、椅子是
“活”的, 借此來平息其不平的情緒。 但對3歲以後的小兒, 家長不要採用此法, 否則以後會養成將自己的缺點歸於別人的不正確想法。


4.反復單調的事情玩累了(如搭積木)而自己又沒有能力進行休息、調節, 用跺腳發洩。

Advertisiment
對這種原因引起的跺腳最好防止在先, 引開其注意力到另外方面。 既然已跺腳發脾氣, 母親可以抱起孩子, 親親他, 讓孩子得到安慰, 以收拾殘局。


一旦跺腳的壞習慣養成之後, 稍有不滿, 即用跺腳來發洩, 只能採取不理睬的辦法, 任其哭吵、跺腳, 當沒有人理睬時自己也覺得沒有意思。 事過之後再與他講道理。 如果家長一直採用哄他、寵他, 非但不能阻止其壞習慣的發生, 反而使他認為為了達到目的, 可採用跺腳的手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