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常見不良社會行為問題的矯正

幼兒的不良社會行為是指在幼兒期反復而持久的反社會性、攻擊性或對立性行為, 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行為模式, 它的出現違反了與其年齡相適應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 常導致攻擊、損害他人或侵犯公共利益。 如果不能正確地教育、糾正和治療, 輕的可能影響到今後的學業、就業和人際交往, 嚴重的可能發展成為違法犯罪。 所以對兒童不良社會行為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和早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一、矯正幼兒不良社會行為的應遵循的原則。
1、細心觀察, 早期發現, 及時矯正。
兒童時期的不良社會行為,

Advertisiment
很多一開始出現時並未引起家長或老師的足夠重視, 有的甚至袒護孩子的不良行為, 聽之任之, 導致孩子逐漸養成習慣。
針對孩子的不良社會行為, 教師和家長要細心觀察, 當發現孩子有不良社會行為時, 要及時給予譴責和教育, 讓孩子明白道理,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把孩子的不良社會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2、找出根源, 分析癥結, 對症矯正。
調查顯示, 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與幼年的情緒發展相關, 它來自于父母與孩子的相互反應與影響, 如父母的過度保護、溺愛、有求必應或家庭氣氛緊張、對孩子要求過高、家庭暴力、親子關係不良等, 是導致孩子出現不良社會行為問題的主要原因, 所以當發現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不只是孩子單方面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家長還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妥善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還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正確區分無意破壞和有意破壞, 無意說謊和有意說謊, 正確理解孩子的偷竊行為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心理欲望, 還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物質欲望, 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矯正方法。
3、家園配合, 堅定態度, 同步矯正。
家長和教師之間要密切配合, 及時瞭解孩子在家、在園的情況, 在對孩子行為的要求上要堅持一致性, 不要孩子一發脾氣、哭鬧就遷就他的要求, 致使孩子處於兩種矛盾的教育環境中, 引起適應上的困難和混亂, 導致矯正計畫失敗。
4、設立目標, 循序漸進, 逐步矯正。
Advertisiment

教師和父母在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時, 不要一開始就對其提出一些過高、太嚴格的要求, 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 逐漸提高要求, 並不斷給予鼓勵和支持, 直致達到期望的目標。
二、情境創設糾正幼兒不良社會行為。
1、營造一個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 教師和父母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平等相處。 做父母的要認識到自身的問題, 提高自己的修養和認識, 為孩子營造一個民主、自由又不乏教育指導的家庭氛圍。 幼稚園要給幼兒提供適宜的、寬鬆的室內外活動空間和足夠數量的玩具及遊戲材料,減少衝突的產生。
2、從各方面關心愛護孩子, 積極關注、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可以讓孩子通過飼養小動物來養成孩子的仁愛之心,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豐富深厚的思想感情。
3、教會孩子懂得宣洩自己的感情。 當孩子有怒氣的時候, 可以採用消耗能量的方法, 如跑步、踢球等, 使孩子的情緒通過正當的途徑發洩出來。
4、孩子發生不良行為時, 利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這一特點, 用孩子感興趣的事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改變其不良行為。
5、對幼兒要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 使幼兒在挫折中鍛煉意志, 提高自製力。
6、讓幼兒多參加集體活動, 品嘗成功的喜悅, 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意義, 走出自我的圈子。
三、兒童不良社會行為的行為治療方法
1、陽性強化法:或稱獎勵法,也就是應用獎勵的辦法鼓勵幼兒重建正常的、良好的行為, 從而克服不良行為, 消除病態表現達到行為治療的目的。
Advertisiment

包括:
1)、行為塑造法:採用逐步進級的方法, 就是只要幼兒的行為稍與教師或家長所期望的目標接近,就給予獎勵,以後逐步提高要求,並不斷予以強化,直至引導幼兒逐漸形成所要求的行為為止。
2)、代幣強化技術:代幣就是用紅旗、紅星\票證等作為交換的媒介,到一定數量時可獲得某種特權或實物獎勵. 代幣強化技術是通過獎勵系統, 在幼兒做出預期的良好行為表現時, 馬上就能獲得代幣獎勵, 從而使幼兒所表現的良好行為得以形成和鞏固, 同時使其不良行為得以消退。
3)、情感矯正法:當孩子出現好的行為時給予獎勵, 使該行為以後多次出現, 這是正強化;出現不好的行為時給予懲罰, 一旦孩子有改正表現,即撤銷懲罰,這是負強化。作為強化物,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其中包括情感,給孩子以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體驗也可以成為正負強化物來強化孩子的行為。這裡的要點是使孩子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
2、消退法:是指停止對個體某種行為的強化,撤除某些會強化不良行為的因素(如當孩子再次希望以哭鬧來達到要求時,家長可以採取不予理睬的方法),從而使該行為逐漸消失的一種行為治療技術。消退法剛開始時,幼兒的症狀在短時間內會相對加重,此時如果父母或教師再次對幼兒加以注意,常會造成矯正失敗。
3、暫時隔離法:當幼兒出現不良行為時,讓幼兒離開他感興趣的環境,或將陽性刺激物短暫隔離以糾正不良行為。但要注意安全和時間不宜過長,每次隔離的時間應以不良行為消失後15秒左右為好。另外在將幼兒隔離的過程中,幼兒的不良行為有可能加強,這時候不必給幼兒任何言語警告,只需儘快完成隔離動作,以免因牽扯過多對不良行為產生強化作用。
4、認知療法:根據個體的認知過程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一定的技術和手段來改變患兒的不良認知,引導幼兒用正確的認知去克服原有的不良思維,以達到消除其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目的。如有選擇地看書、講故事,指導幼兒收看電視節目和選擇同伴,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
5、示範療法:又稱模仿療法,是利用個體所具有的學習新行為的反應傾向,通過讓患兒觀察和模仿別人的行為來學習、增加、獲得良好行為,幫助個體克服不良行為。幼兒時期是人一生最具有可塑性的階段,行為上多模仿。樹立良好的榜樣,可以提高孩子對其行為的認識和思考,激發幼兒向榜樣學習的願望。

一旦孩子有改正表現,即撤銷懲罰,這是負強化。作為強化物,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其中包括情感,給孩子以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體驗也可以成為正負強化物來強化孩子的行為。這裡的要點是使孩子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
2、消退法:是指停止對個體某種行為的強化,撤除某些會強化不良行為的因素(如當孩子再次希望以哭鬧來達到要求時,家長可以採取不予理睬的方法),從而使該行為逐漸消失的一種行為治療技術。消退法剛開始時,幼兒的症狀在短時間內會相對加重,此時如果父母或教師再次對幼兒加以注意,常會造成矯正失敗。
3、暫時隔離法:當幼兒出現不良行為時,讓幼兒離開他感興趣的環境,或將陽性刺激物短暫隔離以糾正不良行為。但要注意安全和時間不宜過長,每次隔離的時間應以不良行為消失後15秒左右為好。另外在將幼兒隔離的過程中,幼兒的不良行為有可能加強,這時候不必給幼兒任何言語警告,只需儘快完成隔離動作,以免因牽扯過多對不良行為產生強化作用。
4、認知療法:根據個體的認知過程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一定的技術和手段來改變患兒的不良認知,引導幼兒用正確的認知去克服原有的不良思維,以達到消除其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目的。如有選擇地看書、講故事,指導幼兒收看電視節目和選擇同伴,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
5、示範療法:又稱模仿療法,是利用個體所具有的學習新行為的反應傾向,通過讓患兒觀察和模仿別人的行為來學習、增加、獲得良好行為,幫助個體克服不良行為。幼兒時期是人一生最具有可塑性的階段,行為上多模仿。樹立良好的榜樣,可以提高孩子對其行為的認識和思考,激發幼兒向榜樣學習的願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