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幼稚園孩子步入社會第一步

三四歲是絕大部分孩子要去幼稚園的年齡了。 上幼稚園這件事其實總是讓人既覺有吸引力又有些困惑的。 幼稚園除了“看孩子”之外, 還能為我們的寶貝帶來什麼呢? 文/肖雪

幼稚園, 是孩子一生中步入社會環境的第一步。 這裡, 每一個在家被視為掌上明珠的小寶貝們都會平等地在一起學習和玩耍, 他們會遇到許多在父母身邊不可能遇到的問題, 學到許多家裡無法學到的知識或常識, 在能力上得到許多或者是進一步的鍛煉。 這些, 在他們未來的社會生活中都是受益終生的。

那麼, 孩子在幼稚園裡究竟都學到了些什麼呢?

Advertisiment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獨立性的鍛煉恐怕是小寶貝們在幼稚園要學習的最首要的一課。

在家裡, 父母們會沒有什麼意識地傾向于幫孩子做一些細小的生活瑣事, 比如扣扣子、系鞋帶、梳頭發, 甚至爸爸媽媽們在送寶貝去幼稚園的時候, 會幫他們把小書包一直背到教室。 父母的關懷無可非議也自然而然, 但在幼稚園裡孩子們就該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了。 他們要學會渴了自己用杯子接水喝, 午睡前自己脫衣脫鞋, 睡醒自己穿戴好, 他們要學會自己上廁所, 並逐漸熟練飯前便後自己洗手, 他們還會學著在每次玩具課後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位……

這些早期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 不僅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

Advertisiment
也能夠增強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讓孩子在能力和心理上都更加堅強。

我們都是好朋友

怎樣和小朋友們相處是現在獨生子女社會寶貝們面臨的艱巨現實。

或許在上幼稚園之前, 孩子們也會通過一些機會或途徑有過類似的和其他小夥伴兒接觸的經歷, 比如和親戚的小弟弟小妹妹, 或者在社區裡一起跑過跳過的小朋友, 等等。 而幼稚園能夠提供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和時間、空間去學會怎樣和別人相處, 怎樣和不同的小朋友建立友誼, 怎樣處理各種人生之初的簡單人際關係。

孩子們會在集體中學著如何接近其他的小朋友, 並找到可以開始談話的話題。 “我也由這樣一個米老鼠的水杯。 ”“嗯,

Advertisiment
我的杯子是我舅舅給我買的。 ”“我也有舅舅……”……未來的親密摯友也許就是這樣相識的。 孩子們也會從中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領悟一些社會交往的技巧, 比如他會把關注點不只放在自己的身上, 而是更多地關注別人, 比如他會用“你如何如何……”來代替說“我如何如何……”來開始和別人的交談。 而在群體中, 他們也會慢慢學著如何能夠讓自己和讓別人都感到快樂, 以至於大家都感覺舒服。 這些與人相處的經歷已經鍛煉對於他將來上學乃至在集體中工作都會有著很大的説明。 而幼稚園裡也必然會遇到不愉快, 和小朋友爭吵或打架了, 他們也可以學著怎樣自己解決問題, 怎樣和好, 怎樣繼續一同玩耍和相處。

人與人的相處是人生中無可避免也充滿艱難和困惑的一個境遇。

Advertisiment
孩子們能從小實習和適應這些人生難題, 總是對他們有一些好處的。

老師, 請你幫助我

學會尋求幫助, 或者說出自己的困難;學會和老師相處, 其實也是孩子們可以在幼稚園裡獲得的一大收穫。

會有這樣一部分孩子, 他們在集體中會過於羞澀和膽怯。 想上廁所尿尿不敢說, 摔了疼了跌破了也不知向老師求助。 不會做的事情也不問。

固然這與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 但他們的確需要鍛煉這方面的能力。 儘管在那些比較外向又會要求關愛或關注的孩子中間, 想得到更多的注意會比較不容易, 但這些孩子在鍛煉著尋求幫助、講出自己的困難的同時, 其實是在挖掘和發展著自己內心的強力和自信,

Advertisiment
這是有助於孩子的情商的發育的。 有研究顯示, 孩子如果能與他的第一個老師建立一種和諧的、關愛的以及互動的關係, 有利於幫助孩子在日後和其他老師或成年人建立良好的、富於建設性的、能動的關係。 如果孩子能夠從家庭之外的長輩那裡得到肯定、溫暖和威信, 那麼, 這種積極的經驗會促使他們充滿信心地去面對和處理其他各種各樣的關係。

我有一雙巧巧手

不要小看了孩子從幼稚園拿回家的那些他自己製作的粘乎乎的手工或者畫的有點兒"抽象"的畫兒, 那不僅是他們創造性的最棒表現, 更是對他們小手功能的必要鍛煉。

在幼稚園的手工課上, 孩子們會和大大小小的紙片、紐扣、繩線、剪子、小刀、膠水、畫筆等等打成一片:剪子在他們的手中被磕磕絆絆地操作著;小刀裁出的紙片還帶著毛邊;那麼小的扣子被他們十分精心仔細地粘在"小貓"眼睛的地方;給公主的彩虹裙子塗顏色, 那麼多顏色他們卻塗得那麼邊際清晰而不混亂……

也許有的孩子會在這時更喜歡折紙,有的孩子則更喜歡畫畫。這都沒有關係,只要孩子每天都會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些事就行了。這些剪剪貼貼、塗塗畫畫能夠更好地鍛煉孩子小手的肌肉和筋骨。這種訓練在學齡前是十分關鍵的:它會給孩子在上學之後寫字這項"突如其來"且每天必有的"體力活兒"提供一定的基礎。而製作手工,也能進一步深化孩子從小嬰兒時就開始發展的精細動作。而手部精細動作的強化還能夠促進大腦的發展。這些精緻的工作,同時培養了孩子的細心、觀察力和分辨相類、相似事物的能力。

我也算是一個學生呢

幼稚園裡的紀律性和規矩,還有集體生活帶給孩子們自律的自覺意識,都為他將來的學校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在幼稚園快樂輕鬆的氣氛中,其實貫穿著許多規則,日常的事物也都有自己的程式:上課的時候,孩子們會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待;手工課結束了,會把畫筆收到架子上,把廢紙或垃圾扔到垃圾桶;做操時,他們自動就排好隊;該午睡的時候就不能任性亂吵,因為那樣會影響其他小朋友……同時,集體生活也會加強孩子的自製力,當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他不會隨便插嘴,因為那樣會影響其他小朋友;也不會像平時在家裡聽媽媽講故事的時候一樣,一會兒走神兒想吃東西,一會兒又不專心要玩兒汽車,孩子多少都會克制自己的那些任性的衝動,更多從一個大環境去考量自己的行為。

那麼多顏色他們卻塗得那麼邊際清晰而不混亂……

也許有的孩子會在這時更喜歡折紙,有的孩子則更喜歡畫畫。這都沒有關係,只要孩子每天都會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些事就行了。這些剪剪貼貼、塗塗畫畫能夠更好地鍛煉孩子小手的肌肉和筋骨。這種訓練在學齡前是十分關鍵的:它會給孩子在上學之後寫字這項"突如其來"且每天必有的"體力活兒"提供一定的基礎。而製作手工,也能進一步深化孩子從小嬰兒時就開始發展的精細動作。而手部精細動作的強化還能夠促進大腦的發展。這些精緻的工作,同時培養了孩子的細心、觀察力和分辨相類、相似事物的能力。

我也算是一個學生呢

幼稚園裡的紀律性和規矩,還有集體生活帶給孩子們自律的自覺意識,都為他將來的學校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在幼稚園快樂輕鬆的氣氛中,其實貫穿著許多規則,日常的事物也都有自己的程式:上課的時候,孩子們會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待;手工課結束了,會把畫筆收到架子上,把廢紙或垃圾扔到垃圾桶;做操時,他們自動就排好隊;該午睡的時候就不能任性亂吵,因為那樣會影響其他小朋友……同時,集體生活也會加強孩子的自製力,當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他不會隨便插嘴,因為那樣會影響其他小朋友;也不會像平時在家裡聽媽媽講故事的時候一樣,一會兒走神兒想吃東西,一會兒又不專心要玩兒汽車,孩子多少都會克制自己的那些任性的衝動,更多從一個大環境去考量自己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