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寶寶聽音樂時坐不住?“為什麼我的寶寶一邊聽音樂一邊吵鬧?”……這是有些家長頭痛的問題。 原因在於家長沒有引導幼兒正確地學會聽音樂, 幼兒也就感受不到音樂的美妙。 那麼如何引導幼兒聽了音樂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呢?
1.先聽簡短、淺顯的樂曲。
讓幼兒仔細聽後,
引導其談談感受。
所謂感受即是感覺,
要引導幼兒找到主要的音樂形象。
一開始,
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與知識範圍,
讓幼兒聽短小的重複的音樂旋律,
然後提出問題:嚴聽了這段音樂後,
你有什麼感覺?好象來到什麼地方,
好象看到些什麼?”等等,
Advertisiment
2.聽主題樂曲,
啟發幼兒圍繞主題想像。
上面講的是聽了音樂談感受,
是讓幼兒根據樂曲的性質任意想像。
在培養了想像力的基礎上,
就要進一步讓幼兒聽有主題的樂曲。
同時啟發他圍繞主題去想像。
如鋼琴曲《小鳥捉蟲》,
要求幼兒根據樂曲的音樂語言(包括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區等等)想像出小鳥捉蟲的過程。
Advertisiment
①要選擇幼兒能夠理解、可以體驗出內容的樂曲。
幼兒生活經驗少,
接觸事物的面也很窄,
因此,
選擇樂曲要適合幼兒的特點。
②要堅持讓幼兒多聽樂曲。
人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裡。
幼兒接觸到的許多事物都同聲音有密切的聯繫(如水聲、汽車聲、鳥叫聲、腳步聲、雷聲、風聲、雨聲等),
而音樂則是一種經過藝術加工的聲音。
在聽音樂時,
最容易產生的就是聯想,
先聯想到生活中熟悉的聲音,
再由聲音聯想到事物、形象等。
但這個過程不是很快形成的,
必須反復地聽,
逐步地領會。
Advertisiment
③要運用多種形式,
啟發幼兒對音樂主題的理解。
可利用美術、舞蹈等形式,
啟發幼兒一步步地抓住音樂形象,
理解樂曲的主題。
如欣賞鋼琴曲《賽馬》,
在聽了幾遍樂曲後,
就可給幼兒看表現草原牧民賽馬的美術圖片。
但是賽馬的全過程,
圖片不能全部反映出來,
這時家長就可以要求幼兒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想像——開始時是什麼景象,
後來又怎麼樣,
最後又是怎樣。
在一遍遍地欣賞之後,
幼兒漸漸形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想像圖景。
④要掌握好尺度,
不能操之過急,
要根據每首樂曲的內容、體裁、結構循序漸進。
每次欣賞樂曲時,
向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
爭取達到預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