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己“金子般寶貴”的孩子, 父母沒有什麼捨不得的。 很多人把這一代的孩子形容為“富貴的一代”。 與物質貧乏的過去相比, 孩子的身高、體重都大大超越以前。 他們懂的知識多, 並且熟知人情世故。 每當有什麼需求, 想向父母索要更多零用錢時立刻變得甜言蜜語, 或是伶牙俐齒。
然而孩子對金錢的理解如此而已, 他們只懂得花錢,
Advertisiment
如果不是自己賺錢, 就不能真正體會賺錢有多辛苦。
因此“賺錢”是從忍耐“一滴汗的艱辛”開始的。 讓孩子看到自己父母辛苦賺錢的樣子, 是非常好的理財教育方法, 對孩子描述自己的工作情形, 或是帶孩子參觀父母的工作環境, 都能讓他們深刻體會。 在美國, 每年4月父母會抽出一天時間帶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 讓孩子親眼目睹父母辛勤勞動的情景, 喚起孩子對父母的感激,
Advertisiment
另外也有一個好方法:每天給孩子一樣東西, 讓他想一想這個東西從製作到放在自己手中的整個過程, 並且用圖畫表現出來。 記住這個過程, 孩子就能深深體會到哪怕是小小的一支鉛筆或一個本子, 也需要經過多少人的辛苦勞動的付出。
“家務”是讓孩子懂得金錢與勞動重要性的最佳工作。
在發達的歐美國家, 越是富裕的家庭, 越會讓孩子參與家務, 以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和自理能力。 根據調查, 美國的每個孩子平均一周做5個小時的家務。
相反的是, 韓國父母卻從不忍心讓自己孩子做家務事。 當孩子主動表示願意做家事時, 有些父母甚至勸阻:“不要花時間做這些, 把書念好就行了。
Advertisiment
其實, 孩子幫大人做家務事, 並不像父母以為的那樣浪費時間, 反而是一種寶貴的學習經驗。 因為這些看起來很容易的家務事, 其實包含許多需要解決的小問題, 就以釘釘子為例, 孩子要有自己的計畫和準備。
經常參加家務, 有助於培養孩子計畫和判斷的能力。
許多育兒專家也指出, 讓孩子做家務可以有效培養他們的毅力, 這樣比通過教材更有成效。 另外通過做家務, 孩子他們可以打從心裡感受到對家庭的強烈歸屬感, 並且培養他們的協調能力和樂於助人的愛心。
很多父母錯以為愛孩子就要把他當小王子或小公主來養育。
Advertisiment
父母認為用言語的方式就能讓孩子瞭解這個世界, 事實上, 孩子必須通過親自體驗才能真正瞭解社會, 他們需要更多的直接經驗和親身感受。 如果想讓你的孩子真正像金子一樣珍貴, 從今天起讓他做家務事吧, 這是讓孩子正確懂得認識金錢、理解賺錢辛苦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