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大學生劉海洋傷熊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一位名牌大學的高才生犯下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明白的低級錯誤, 人們在震驚、譴責之余, 也不由得開始進行多方面的反思。 其中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是:我們今天的教育怎么了?今天的人才培養是否出現了重智商輕情商的偏頗?
劉海洋事件雖屬個案, 但它使我們想起不少在中小學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 進入大學后屢屢發生的問題:比如, 因無法適應集體宿舍和學校公共餐廳的生活環境而退學, 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 與別人競爭不擇手段———更為嚴重的是,
Advertisiment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鄭新蓉剖析這一現象時指出, 這些學生在中小學階段的一切都被學習成績掩蓋著, 似乎學習好就等于什么都好。 進入大學才發現, 他們的主要缺陷是人格缺陷。 長期以來, 學生的人格教育被嚴重忽略了。
據調查, 目前大學生群體中, 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 因而感到困惑和迷茫, 受到焦慮、抑郁和恐懼等不良情緒的影響, 嚴重的出現心理障礙。 有研究表明, 近年來,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正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鑒此, 專家們呼吁:加強健全人格的教育已刻不容緩!
那么, 培養孩子健全人格應該從何做起?我國著名精神衛生專家陳學詩教授說,
Advertisiment
1.不做放射檢查。
2.不服或少服某些抗生素。
3.孕婦盡可能保持情緒舒暢、愉快。
4.防止感染, 尤其是風疹, 防止外傷。
5.飲食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鈣質。
6.懷孕4個月后, 每天聽音樂兩次, 每次20分鐘。
7.孕婦不要吸煙, 其他家庭成員吸煙應避開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