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 孩子在學校裡受了委屈, 父母心疼得不得了。 於是有的父母就教育孩子說:“別人對不起你,
Advertisiment
現實生活中, 人們常常遇到別人對不起自己或有損於自己的事情, 對此不要耿耿於懷, 不要過分計較在意, 能夠笑一笑就過去, 這就是寬容。 寬容是人的一種美德, 是做人的一種風度和境界。 寬容能使人性情和藹, 能使心靈有迴旋的餘地, 能使人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 化干戈為玉帛。 寬容的人, 時時處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擁戴,
Advertisiment
一位翻譯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泰國的一個度假村, 有一天, 我在大廳裡, 突然看見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 正在安慰一位大約4歲的西方小孩, 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哭得筋疲力盡了。 問明原因之後, 我才知道, 原來那天小孩較多, 這位工作人員一時疏忽, 在兒童的網球課結束後, 少算了一位, 將這位小孩留在了網球場。 小孩因為一人在偏遠的網球場, 飽受驚嚇, 哭得稀裡嘩啦的。 現在孩子的媽媽出現了, 看著自己哭得慘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 你會怎麼做?是痛駡那位工作人員一頓, 還是直接向主管抗議,
Advertisiment
都不是!我親眼看見這位媽媽, 蹲下來安慰四歲的小孩, 並理性地告訴他:“已經沒事了。 那位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地緊張難過。 她不是故意的, 現在你必須親親那位姐姐的臉頰, 安慰她一下!”
當時只見那位4歲的小孩踮起腳尖, 親親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 並且告訴她:“不要害怕, 已經沒事了。 ”
就是要這樣的教育, 才能培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
做父母的, 既可以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胸懷廣闊的人, 同樣也可以將孩子培養成心胸狹窄的人。 但為了孩子的幸福, 同樣也是為了孩子的學習, 為了孩子將來能有所作為, 我們應當教孩子學會寬容。 作為成人的我們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孩子進行寬容精神的教育:
(1)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的寬容之心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父母。
Advertisiment
(2)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
所謂心理換位, 就是指當雙方產生矛盾時, 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 思考對方何以會如此行事、如此說話。 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 就能夠理解對方, 就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許多孩子只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而不習慣於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
Advertisiment
會下棋的人, 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 剛學下棋時, 往往僅考慮自己第一步怎樣、第二步怎樣, 而不會考慮別人會怎樣。 只有棋下到一定水準後, 才會考慮我怎樣, 對方會怎樣應對, 對於對方的應對, 自己應當如何一一應對。 如此考慮的回合數越多, 個人的水準也會越高。 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也是如此, 能夠“心理換位”, 能夠站在對方的位置思考, 能夠設身處地地多為對方設想, 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慮, 就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站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角度上考慮, 就會理解老人的那份關愛和嘮叨;站在老師的角度上思考, 就會理解老師的艱辛;站在同學的角度上思考, 就會覺得大多數同學是可愛可親可交的。所以,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孩子學會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學相交,和朋友相處,完全沒有必要求全責備。完全可以求同存異,只要同學和朋友的缺點不是品質方面的,不是反社會的。對於朋友的缺點和不足,對於同學心情不好時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計較,事事都擺個公平合理。多原諒一次人,多給人一次寬容和理解,同時也就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會使自己覺得在個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當然,寬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從,不是人云亦云,這一點是必須向孩子講清楚的。必須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後對同學、朋友的退讓,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對壞人和得寸進尺的人是沒有必要寬容的。
(4)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
寬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動中培養起來的。孩子只有與人交往,才會發現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錯誤,而只有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與人正常交往,友好相處。也只有通過交往,孩子才能體會到寬容的意義,體驗寬容帶來的快樂。如稱讚別人的缺點,慶賀同伴的成功,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採納別人的合理建議等。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誼,分享別人的成功,並使自己也獲得進步。
在孩子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父母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寬容比自己強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強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為難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向好同伴學習,幫助 “差”同伴,學會與競爭對手合作。
(5)鼓勵孩子“納新”和處變
寬容不僅體現在對“人”的態度上,也表現在對“物”和“事”的態度上。父母要引導孩子見識多種新生事物,讓孩子喜歡並樂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發生的意想不到的變化,善知變和應變。允許孩子獨闢蹊徑地解決問題,孩子一旦習慣于“納新”和“應變”,他對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就具備了寬容之心。 就會覺得大多數同學是可愛可親可交的。所以,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孩子學會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學相交,和朋友相處,完全沒有必要求全責備。完全可以求同存異,只要同學和朋友的缺點不是品質方面的,不是反社會的。對於朋友的缺點和不足,對於同學心情不好時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計較,事事都擺個公平合理。多原諒一次人,多給人一次寬容和理解,同時也就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會使自己覺得在個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當然,寬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從,不是人云亦云,這一點是必須向孩子講清楚的。必須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後對同學、朋友的退讓,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對壞人和得寸進尺的人是沒有必要寬容的。
(4)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
寬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動中培養起來的。孩子只有與人交往,才會發現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錯誤,而只有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與人正常交往,友好相處。也只有通過交往,孩子才能體會到寬容的意義,體驗寬容帶來的快樂。如稱讚別人的缺點,慶賀同伴的成功,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採納別人的合理建議等。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誼,分享別人的成功,並使自己也獲得進步。
在孩子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父母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寬容比自己強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強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為難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向好同伴學習,幫助 “差”同伴,學會與競爭對手合作。
(5)鼓勵孩子“納新”和處變
寬容不僅體現在對“人”的態度上,也表現在對“物”和“事”的態度上。父母要引導孩子見識多種新生事物,讓孩子喜歡並樂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發生的意想不到的變化,善知變和應變。允許孩子獨闢蹊徑地解決問題,孩子一旦習慣于“納新”和“應變”,他對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就具備了寬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