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體會合作的必要性, 萌生合作意識
要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我們首先要給孩子一些思想準備, 對集體活動進行一些討論:關於大家在一起應相互幫助, 關於每個人應負的責任, 關於玩玩具不爭搶等等。 隨後便列出項目, 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 如:在幼兒活動區提出“三不”即不打人、不罵人、不爭奪玩具;要有禮貌、要謙讓、要商量。 通過看圖說話“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戲“李小多分果果”等生動形象的學習形式, 使幼兒懂得什麼是“友愛”, 怎樣做才是“友愛”。
Advertisiment
唱游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之一。
1、為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 幼兒一同遊戲、學習的機會是很多的。 教師應想辦法為幼兒創造、提供與同伴合作學習和遊戲的機會, 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作。 比如, 引導、組織幼兒在進行小組或全班作畫,
Advertisiment
圖書角:不爭搶圖書, 愛護圖書, 願意與同伴交談書上看到的內容。
建構角:不獨佔玩具,
Advertisiment
音樂宮:能與小夥伴互相配合, 一起唱歌、跳舞、玩打擊樂器。
娃娃家(寶寶醫院):能自由選擇遊戲夥伴, 學會分配角色, 互相配合, 進行遊戲。
動手區:在扣鈕扣, 系鞋帶, 編辮子等操作活動中, 能與小夥伴輪流玩。
2.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
幼兒可能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地表現出合作行為, 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 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 指導幼兒怎樣進行合作。 我們為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設計主題活動, 讓小朋友們在活動中體驗合作的需要。 例如, 活動中有四個小朋友, 只有三件玩具怎麼辦:許多小朋友同時去爭演一個角色怎麼辦,
Advertisiment
三、通過強化幼兒的合作情感體驗, 深化合作精神
幼兒之間的合作常常會帶來積極愉快的結果;活動成功, 事情做成, 增進友誼。 這時幼兒鞏固、強化合作精神, 進而產生更多的合作行為是極為重要的。 但幼兒自己常常不能明顯感覺到, 因此, 教師看到幼兒能與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 或協調,
Advertisiment
在活動中,
我們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
有點滴進步便及時鼓勵,
強化回饋機制。
例如,
將幼兒在活動中的友好行為編成“故事”,
讓大家來講故事,
在表演區進行表演。
當小朋友表現出合作行為時,
老師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照相機攝下“友好的一幕”,
並進行展覽。
通過這些措施強化幼兒合作行為,
使小朋友心理上產生愉快體驗,
為培養幼兒合作精神,
矯治不良行為提供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