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怎樣教孩子學好基本筆劃?

學好基本筆劃, 是學習書法的基礎工程, 應該多下功夫。


漢字的基本筆劃到底有多少, 說法很多。 根據歷來的傳說, 基本筆劃只有八個。 實踐證明是正確的。 只要小朋友們真正掌握了這八個基本筆劃, 所有的漢字也就能夠按書法的要求寫出來。


我們的學習是按照歷來的老規矩進行的, 但是多多少少也有些改動。 歷來學習八個基本筆劃, 都是先從點畫開始, 我們發現點畫比較難寫, 於是就改為先從橫畫開始。 這樣從易到難, 效果較好。 同時還將八個基本筆劃製成較大的掛圖, 使用紅黑兩種顏色。 紅色的表示本課節要學的筆劃,

Advertisiment
並在要學的基本筆劃中用虛線標出運筆路線, 再一點就是根據孩子們心理特點, 學基本筆劃時不要學橫就單寫橫, 學豎就單寫豎, 而是帶著字學。


1.橫畫的寫法。 橫畫乍看好像比較簡單, 但對於5、6歲的小朋友來說也很不簡單。 一是因為橫畫有幾個特點, 必須把握住;二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寫得出來;三是孩子第一次動手寫字, 常言說:“萬事開頭難”。 橫畫是第一個要學的筆劃, 當然也就顯得比較困難, 為了讓孩子們儘快地認識和掌握書寫橫畫的本領, 可以把橫畫分成兩大方面去講。


①首先弄清橫畫的基本形態。 橫畫的模樣是什麼樣子呢?第一, 橫畫的位置是左稍低右稍高;第二, 橫的樣子是方頭圓尾。

Advertisiment


②學會寫橫畫的運筆方法。 要寫出橫畫的方頭圓尾來, 就需要正確的運筆方法:要逆鋒起筆;接著朝右下方按筆;接著轉筆正鋒;接著逆鋒行筆;提筆;朝右下方用力頓筆;轉筆收鋒。


為了讓小朋友便於掌握橫畫的寫法我們編了這樣一首歌謠:


寫橫畫, 要記牢, 左稍低, 右稍高,


方頭圓尾要記清, 逆鋒下筆要回鋒。


在學習橫畫的時候, 一定要有耐心, 多花一些功夫, 反復練, 反復指導。 為了避免單調, 不使孩子們覺得枯燥, 不要讓他們一味地寫橫, 應該把要講的筆劃放到完整的字裡去練習。 例如讓孩子們去寫:一、二、三、王、土等等, 雖然開始寫得很不像樣子, 憑著孩子們的新鮮感, 出於他們的好奇心, 個個都能寫得很起勁。


在這裡值得提出的一點是大人對孩子們第一次寫出來的字,

Advertisiment
必須是滿腔熱情的加以鼓勵:“好!好!真好!”每個孩子寫出來的作業都願意親自送到老師手裡, 想聽聽老師的誇獎。 這時, 老師必須親手把作業接過來, 必須表示很喜歡, 多多表揚, 儘量給他懸掛起來, 讓孩子感到高興, 受到鼓舞, 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保持學習熱情。 決不能有半點不耐煩、打擊情緒等表現, 千萬不要當著孩子們的面, 把他們交來的作業撕掉。


2.豎畫的寫法。 有了寫橫畫的基礎之後, 再學豎畫就容易多了。 關於豎畫的基本形態, 我們提出了懸針豎和垂露豎兩種, 因為這是兩種最常見的豎畫。


有人認為教小孩主要是讓他們記住一些基本知識就可以了,

Advertisiment
不應強調什麼理解能力。 其實, 這樣認為是不對的, 正是因為學前的孩子理解能力比較低, 就更應該從這方面啟發他們, 因為理解能力也是培養出來的。 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是萬萬要不得的。 當我們教孩子們學寫豎畫的時候, 首先要認真地複習橫畫, 同時在複習橫畫的時候, 要不斷地啟發孩子們多想想:豎畫和橫畫的寫法有哪些一樣的地方和不一樣的地方?這樣啟發引導的結果是孩子們很快就會做出明確的回答:橫畫是橫的, 豎畫豎的, 豎畫有一個是帶尖尾巴的, 橫畫沒有。 再問他們有什麼一樣的地方, 他們說:橫畫、豎畫寫的時候都要逆筆回鋒。 他們還會說垂露豎的樣子差不多就像是把橫畫豎了過來, 也是方頭圓尾。
Advertisiment
這就是聯想, 這就是孩子們在運用想像力, 這也就是他們的理解能力。 運用這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們, 讓他們把學到的東西, 前前後後聯繫起來十分重要, 時間長了, 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既增加了孩子們的書法知識, 提高書寫能力, 又開發了他們的智力。
這一節的歌謠是:


寫豎畫, 要記住, 有懸針, 有垂露。


懸針的尾巴尖又尖, 垂露的尾巴圓又圓。


寫豎向下先往上, 逆筆回鋒不能忘。


在記熟歌謠的基礎上, 教師要領著小朋友們按照事先準備好的講義, 認真地弄清豎畫的行筆路線, 耐心地講清哪裡該逆鋒, 哪裡該按筆, 哪裡該正鋒, 哪裡該行筆, 哪裡該提筆, 哪裡該頓筆, 哪裡該回鋒(收筆)。 老師用教棍指點掛圖,讓小朋友們伸直右手,指著掛圖上的筆劃,師生一起唱讀幾遍。等大多數小朋友都聽清了、看懂了再讓他們動手書寫。


學習豎畫的時候,可讓孩子們練寫:十、豐、幹、下、行等字,既複習了上節的橫畫,又帶出下一節要學的撇畫,做到承上啟下,保持學習的連貫性,鞏固學習成果。


為了調節學習氣氛,教師可給小朋友講一講黑瞎子掰玉米的故事,最後扣到題上,不要像黑瞎子掰一個丟一個,掰了大半天最後只剩一個。我們學書法,學習基本筆劃也一樣,不要學了豎畫忘了橫畫。學過的東西,都應該反復練習,記住不忘。


3.撇畫的寫法。在學習撇畫的寫法之前,還是要認真地複習一下豎畫的寫法,特別是要有目的地重點複習懸針豎的寫法。如果小朋友們真正會寫懸針豎了,寫撇畫時就相當容易。正像這一節的歌謠那樣:


寫撇畫,並不難,懸針豎,轉個彎,樣子像個戰刀尖。


說寫撇畫不難是指學會懸針豎之後,再寫撇畫就不太難了。只要把懸針豎寫成彎彎就行了。但是,應該特別強調的是:要想把撇畫的樣子寫得像個戰刀尖,就必須像寫懸針豎那樣,逆鋒起筆,按筆轉鋒,保持中鋒,逆鋒行筆,運用腕子的力量,把筆鋒送到地方。不能甩筆,也不能中途停頓。在行筆將近末端時逐漸逐漸地提筆,用筆鋒慢慢地送出尖來,然後空收回筆。


4.捺畫的寫法。


捺畫的樣子非常美,像只小鵝在喝水。


大肚長脖尖尾巴,一波三折是骨架。


逆鋒起筆鋪開鋒,平拽側出自然成。


這是學習捺畫的歌謠。捺畫是八個基本筆劃中比較難寫的一種,寫好了非常好看。


為了讓孩子們寫這捺畫,除了充分運用前三筆的知識以外,一定要多下功夫認真地、反復地講解,並在指導書寫的過程中,多加具體指導,個別進步慢的孩子,要手把手地輔導幾遍。這裡要重點講明三個要點:


第一,一波三折。什麼叫波?什麼叫折?所說的波實際就是指的捺畫,為什麼叫波呢?因為捺畫的形態有點像波浪。這是古人對捺畫的形象比喻。仔細想一下,捺畫也的確像是從高坡上下來的一段流水。所說的三折,就是一個捺畫要有三道變化。對孩子們不要講得太複雜,就說:一波三折就是一個捺畫有三道彎的意思,就可以了。這三道彎,第一道彎最短,第二道彎最長,第三道彎是平的。


書法對捺的要求,必須是三折,多一折少一折就算病筆。


第二,逆鋒起筆鋪開鋒。懂得了一波三折的道理之後,明白了捺畫的總的行筆路線,看清了捺畫的骨架,可是寫毛筆字光有骨架不行,還得要有血有肉。說到的逆鋒下筆鋪開鋒,就是講的運筆方法。就是按照一波三折的路線,逆鋒下筆之後稍稍行筆,就算完成了第一折;接著就沿著從左上到右下的斜度逐漸地把筆鋒鋪開,也就是說筆鋒由輕到重逐漸鋪開,寫出來的筆劃由細到粗,到最粗的時候,也就完成了第二折的任務。


第三,平拽側出。這是寫捺畫特有的筆法。平拽就是第二折結束;第三折開始以後,筆鋒稍稍停頓一下,然後沿著水準拽出尖來。側出就是說平拽的同時,筆鋒要沿著順時針的方向轉動,變成側鋒,讓筆鋒沿著第三折上側出鋒。


這裡所用的拽字,是捺畫的專用動作。為什麼叫拽?因為書法要求,除捺畫以外的任何一個筆劃,在書寫時不允許肘尖移動(懸肘例外)。只有寫捺畫時,才允許動一動。


為了讓孩子們看清楚寫捺畫的每一個過程,最好是以手代筆,在黑板上進行表演。方法是教師將右手的五指聚攏在一起,對孩子們說:這就是一支只有五根毫筆的大毛筆。然後,大姆指逐漸向上收攏,中指尖貼著上側,五指一面平拽,一面漸漸聚在一起,拽出尖畫來。告訴孩子們:看!這就是平拽側出。


拽捺的方法,據說是書法的聖人王羲之留下來的。


王羲之年輕的時候,研究書法非常刻苦。有一天,其他筆劃都寫得差不多了,只有捺畫寫得很不滿意。於是他就躲進後花園的書房裡專心致志地研究怎麼樣把捺畫寫好。寫呀,寫呀,不知寫了多少遍,始終不太理想。眼看已經中午了,王羲之連吃飯都忘了,還是一個勁地寫。他的夫人怕王羲之餓壞了,忙著來給他送飯。夫人端著飯菜走進書房,進門就輕輕地說:“先別寫了,洗洗手吃飯吧!”王羲之寫得太用心了,根本沒聽見。夫人暗暗地笑了笑,又向前走了幾步,說:“吃飯吧!”王羲之還是沒聽見。夫人心想:真是入迷了!於是端著飯菜慢慢地走到了王羲之的身邊,抓住他右手的衣袖,輕輕一拽說:“吃飯吧!”王羲之寫捺正寫到第三折,被夫人這麼一拽,結果拽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捺畫來,王羲之樂得大喊一聲:“好!”差一點把飯菜碰撤了,從此以後就留下了拽捺這種說法。


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了之後,很能振奮精神,激發興趣。


5.點畫的寫法。已經學會了橫、豎、撇、捺,再學點畫容易多了。對於點畫的寫法一般有這樣的看法,認為拿起筆來蘸滿墨,順手一按就是一個很好的點畫,其實這是不對的,一定要給小朋友們講清楚,書法中任何一個筆劃,都不是隨便一下子寫成的,而是要通過幾個過程才能寫成,點畫也是這樣。寫點畫也要逆鋒入筆,也要按筆、行筆、頓筆、回鋒。這樣寫出來的點畫才能飽滿、圓潤,富有變化,才是活的筆劃,而不是一塊死疙瘩。為了寫好點畫,我們為孩子們編寫了這樣一首歌謠:


點畫像個大瓜籽,像個青蛙沒有腿,


逆鋒起筆大回彎,就像畫個扁扁圈。


寫點畫,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起筆千萬不要露鋒,就是要逆鋒入筆,注意按筆時不要讓點畫太尖,“青蛙”的嘴太尖就不是青蛙了。


第二,點畫要寫得肚平背弓,也就是說,青蛙的肚皮處是平的,而背部是圓圓的,注意不要寫成凹肚,那叫病筆,是書法很忌諱的。


第三,歌謠中說:就像畫個扁扁圈,但是絕對不能畫,畫和寫是根本不同的兩回事,畫往往是順鋒乎塗、直抹,寫是要靠腕力的提、按、頓、挫的功夫。所以說只是像,但不等於是。


指導孩子們寫點畫時,可以寫這樣幾個字;玉、令、江、半等。


6.挑畫的寫法。


挑畫和其它筆劃的寫法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可以露鋒起筆,接著向右下方按筆,接著右上轉鋒,然後正鋒,向右上方出鋒。寫挑畫的歌謠是:

寫挑就像打對號,露鋒起筆鋪開毫,

轉鋒向上大半圈,順勢右上挑出尖。

這裡所說的寫挑畫好像打對號,是指寫挑畫的行筆路線。轉鋒向上的時候,要用腕力和手撚筆桿的方法相結合,右上出鋒挑出去之前,一定要轉出鋒。做到中鋒出鋒,千萬不要側鋒,側鋒挑出的筆劃不單是下側容易出現鋸鋸齒,不整齊,而且缺乏力度,不厚實、不圓潤。


挑畫的基本形狀,也有兩種。一種是像倒放著的短撇,叫直挑;另一種是像在點畫的右上端加了一個小短挑,所以叫點挑,也有叫挑點。會寫點畫,又會寫挑畫,自然也就會寫點挑。
這一節可以讓小朋友寫:以、打、次、河等字。


7.左鉤的寫法。這個筆劃本來叫做厥畫,這個厥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厥畫?翻了不少書,都沒得到明確的答案,只有一本書上說“厥”是彎腰的意思,一個人彎下腰,腳尖朝前的樣子就是厥。明白地講就叫它左鉤,因為下面還有鉤畫,就叫它右鉤,以示區別。


左鉤和右鉤,實際上是複合筆劃,也就是說,它是兩個筆劃拼在一起的。鉤畫只能和豎畫或橫畫配合起來,不然的話它就無法把它的形狀表現出來。


乍一看鉤畫好像不太好寫,實際上如果橫畫、豎畫寫得比較熟練的話,鉤畫是很容易寫好的。像這個左鉤的寫法,實際就是先寫一個豎畫,先逆鋒入筆,按筆正鋒、行筆、提筆、頓筆、回鋒,在回鋒的地方頓一頓筆,再把筆鋒調正,然後向左出鋒,就是一個很好的鉤畫。歌謠是這樣的:


左鉤像個倒鵝頭,上平下圓“奔兒頭”。


豎畫到底大回筆,用力向左挑出去。


因為我們的輔導是以顏體為基礎的,顏體字講究鵝頭燕尾——鉤畫像鵝頭,捺畫像燕尾,所以要特別注意,寫鉤畫時上邊緣要平的,下邊緣是圓的,要用腕力和手指撚動筆桿的方法去寫。


可寫;丁、於、子、寸等字。


8.右鉤的寫法。學會左鉤,右鉤就不成問題了,因為左鉤和右鉤的樣子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方向相反,一個朝左,一個朝右。不過需要講清楚的是,右鉤裡有一個直鉤,它的形狀和左鉤大不相同,像是豎畫下面加上個短挑,如“長”和“食”、“民”等字。因為已經學過豎畫和挑畫的寫法,只要一說就明白了。這個直鉤在開始寫的時候可以兩筆寫成,寫熟了自然就會一筆寫成了。


這一節的歌謠是這樣的:


右鉤左鉤很相像,只是方向不一樣。


中鋒運筆拐圓彎。回筆朝上挑出尖。


前面已經說了,右鉤的寫法和左鉤的寫法是一樣的,只是把方向倒過來就行了。左鉤要寫成上平下圓帶“奔兒頭”,右鉤要寫成裡直外圓帶“奔兒頭”。


練習時可寫,先、元、九、心等字。


基本筆劃,講到這裡就算告一段落。下一步再繼續學習這八個基本筆劃的形狀變化和基本結構、章法等等。學習要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既要大踏步前進,又要穩紮穩打。


由於我們始終是在完整的字裡學習筆劃的,等到八個基本筆劃學完之後,小朋友們大都能夠寫出一些筆劃簡單的字來。孩子們年齡雖小,但是求知的欲望都很強。看著老師寫的字,看著書刊、報紙以及街上的牌匾,常常心裡十分羡慕,總想試一試,自己動手寫一寫。對於孩子們這種舉動,當老師和家長的千萬不要潑冷水,更不要輕易地隨便批評,而是要加以正確的引導。雖然說急於求成是不對的,從表面上看,好像有點不聽老師的指導。如果仔細想一想,這正是我們的教學成果,說明孩子們對書法真正的有了興趣。


為了滿足小朋友們的要求,要在基本筆劃的學習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的安排幾次複習,讓小朋友們寫一寫“天下太平”四個大字。在孩子們看來,這是很重要,很光彩,也是很“過癮”的事,他們覺得自己也能像老師一樣“揮毫疾書”了,心裡美滋滋的。實際上是老師有意讓他們複習橫、豎、撇、捺、點,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因為學會這五個筆劃之後,有些字就能寫了,如“天下太平”正好包括這五個筆劃。寫的時候要加強指導,不斷鼓勵,寫好以後,要全部掛在教室裡,走廊裡,用大紅筆打上分,有的還要蓋上大紅花的印章,讓孩子們自己看,也讓家長看,既起到鼓勵的作用,又起到了互相對比,評比競賽的作用,同時也便於老師掌握全面學習情況,便於家長、老師交流情感。八個筆劃全部學完之後,再安排幾次“創作”課,來一個全面複習,也是結業考試。可以寫一寫像“一日千里”、“人小志大”、“書道千秋”、“祖國萬歲”等等。這樣不單單是鞏固了基本筆劃的學習成果,同時也為下一步學習基本筆劃的形態變化和學習基本結構打下良好的基礎。

老師用教棍指點掛圖,讓小朋友們伸直右手,指著掛圖上的筆劃,師生一起唱讀幾遍。等大多數小朋友都聽清了、看懂了再讓他們動手書寫。


學習豎畫的時候,可讓孩子們練寫:十、豐、幹、下、行等字,既複習了上節的橫畫,又帶出下一節要學的撇畫,做到承上啟下,保持學習的連貫性,鞏固學習成果。


為了調節學習氣氛,教師可給小朋友講一講黑瞎子掰玉米的故事,最後扣到題上,不要像黑瞎子掰一個丟一個,掰了大半天最後只剩一個。我們學書法,學習基本筆劃也一樣,不要學了豎畫忘了橫畫。學過的東西,都應該反復練習,記住不忘。


3.撇畫的寫法。在學習撇畫的寫法之前,還是要認真地複習一下豎畫的寫法,特別是要有目的地重點複習懸針豎的寫法。如果小朋友們真正會寫懸針豎了,寫撇畫時就相當容易。正像這一節的歌謠那樣:


寫撇畫,並不難,懸針豎,轉個彎,樣子像個戰刀尖。


說寫撇畫不難是指學會懸針豎之後,再寫撇畫就不太難了。只要把懸針豎寫成彎彎就行了。但是,應該特別強調的是:要想把撇畫的樣子寫得像個戰刀尖,就必須像寫懸針豎那樣,逆鋒起筆,按筆轉鋒,保持中鋒,逆鋒行筆,運用腕子的力量,把筆鋒送到地方。不能甩筆,也不能中途停頓。在行筆將近末端時逐漸逐漸地提筆,用筆鋒慢慢地送出尖來,然後空收回筆。


4.捺畫的寫法。


捺畫的樣子非常美,像只小鵝在喝水。


大肚長脖尖尾巴,一波三折是骨架。


逆鋒起筆鋪開鋒,平拽側出自然成。


這是學習捺畫的歌謠。捺畫是八個基本筆劃中比較難寫的一種,寫好了非常好看。


為了讓孩子們寫這捺畫,除了充分運用前三筆的知識以外,一定要多下功夫認真地、反復地講解,並在指導書寫的過程中,多加具體指導,個別進步慢的孩子,要手把手地輔導幾遍。這裡要重點講明三個要點:


第一,一波三折。什麼叫波?什麼叫折?所說的波實際就是指的捺畫,為什麼叫波呢?因為捺畫的形態有點像波浪。這是古人對捺畫的形象比喻。仔細想一下,捺畫也的確像是從高坡上下來的一段流水。所說的三折,就是一個捺畫要有三道變化。對孩子們不要講得太複雜,就說:一波三折就是一個捺畫有三道彎的意思,就可以了。這三道彎,第一道彎最短,第二道彎最長,第三道彎是平的。


書法對捺的要求,必須是三折,多一折少一折就算病筆。


第二,逆鋒起筆鋪開鋒。懂得了一波三折的道理之後,明白了捺畫的總的行筆路線,看清了捺畫的骨架,可是寫毛筆字光有骨架不行,還得要有血有肉。說到的逆鋒下筆鋪開鋒,就是講的運筆方法。就是按照一波三折的路線,逆鋒下筆之後稍稍行筆,就算完成了第一折;接著就沿著從左上到右下的斜度逐漸地把筆鋒鋪開,也就是說筆鋒由輕到重逐漸鋪開,寫出來的筆劃由細到粗,到最粗的時候,也就完成了第二折的任務。


第三,平拽側出。這是寫捺畫特有的筆法。平拽就是第二折結束;第三折開始以後,筆鋒稍稍停頓一下,然後沿著水準拽出尖來。側出就是說平拽的同時,筆鋒要沿著順時針的方向轉動,變成側鋒,讓筆鋒沿著第三折上側出鋒。


這裡所用的拽字,是捺畫的專用動作。為什麼叫拽?因為書法要求,除捺畫以外的任何一個筆劃,在書寫時不允許肘尖移動(懸肘例外)。只有寫捺畫時,才允許動一動。


為了讓孩子們看清楚寫捺畫的每一個過程,最好是以手代筆,在黑板上進行表演。方法是教師將右手的五指聚攏在一起,對孩子們說:這就是一支只有五根毫筆的大毛筆。然後,大姆指逐漸向上收攏,中指尖貼著上側,五指一面平拽,一面漸漸聚在一起,拽出尖畫來。告訴孩子們:看!這就是平拽側出。


拽捺的方法,據說是書法的聖人王羲之留下來的。


王羲之年輕的時候,研究書法非常刻苦。有一天,其他筆劃都寫得差不多了,只有捺畫寫得很不滿意。於是他就躲進後花園的書房裡專心致志地研究怎麼樣把捺畫寫好。寫呀,寫呀,不知寫了多少遍,始終不太理想。眼看已經中午了,王羲之連吃飯都忘了,還是一個勁地寫。他的夫人怕王羲之餓壞了,忙著來給他送飯。夫人端著飯菜走進書房,進門就輕輕地說:“先別寫了,洗洗手吃飯吧!”王羲之寫得太用心了,根本沒聽見。夫人暗暗地笑了笑,又向前走了幾步,說:“吃飯吧!”王羲之還是沒聽見。夫人心想:真是入迷了!於是端著飯菜慢慢地走到了王羲之的身邊,抓住他右手的衣袖,輕輕一拽說:“吃飯吧!”王羲之寫捺正寫到第三折,被夫人這麼一拽,結果拽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捺畫來,王羲之樂得大喊一聲:“好!”差一點把飯菜碰撤了,從此以後就留下了拽捺這種說法。


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了之後,很能振奮精神,激發興趣。


5.點畫的寫法。已經學會了橫、豎、撇、捺,再學點畫容易多了。對於點畫的寫法一般有這樣的看法,認為拿起筆來蘸滿墨,順手一按就是一個很好的點畫,其實這是不對的,一定要給小朋友們講清楚,書法中任何一個筆劃,都不是隨便一下子寫成的,而是要通過幾個過程才能寫成,點畫也是這樣。寫點畫也要逆鋒入筆,也要按筆、行筆、頓筆、回鋒。這樣寫出來的點畫才能飽滿、圓潤,富有變化,才是活的筆劃,而不是一塊死疙瘩。為了寫好點畫,我們為孩子們編寫了這樣一首歌謠:


點畫像個大瓜籽,像個青蛙沒有腿,


逆鋒起筆大回彎,就像畫個扁扁圈。


寫點畫,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起筆千萬不要露鋒,就是要逆鋒入筆,注意按筆時不要讓點畫太尖,“青蛙”的嘴太尖就不是青蛙了。


第二,點畫要寫得肚平背弓,也就是說,青蛙的肚皮處是平的,而背部是圓圓的,注意不要寫成凹肚,那叫病筆,是書法很忌諱的。


第三,歌謠中說:就像畫個扁扁圈,但是絕對不能畫,畫和寫是根本不同的兩回事,畫往往是順鋒乎塗、直抹,寫是要靠腕力的提、按、頓、挫的功夫。所以說只是像,但不等於是。


指導孩子們寫點畫時,可以寫這樣幾個字;玉、令、江、半等。


6.挑畫的寫法。


挑畫和其它筆劃的寫法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可以露鋒起筆,接著向右下方按筆,接著右上轉鋒,然後正鋒,向右上方出鋒。寫挑畫的歌謠是:

寫挑就像打對號,露鋒起筆鋪開毫,

轉鋒向上大半圈,順勢右上挑出尖。

這裡所說的寫挑畫好像打對號,是指寫挑畫的行筆路線。轉鋒向上的時候,要用腕力和手撚筆桿的方法相結合,右上出鋒挑出去之前,一定要轉出鋒。做到中鋒出鋒,千萬不要側鋒,側鋒挑出的筆劃不單是下側容易出現鋸鋸齒,不整齊,而且缺乏力度,不厚實、不圓潤。


挑畫的基本形狀,也有兩種。一種是像倒放著的短撇,叫直挑;另一種是像在點畫的右上端加了一個小短挑,所以叫點挑,也有叫挑點。會寫點畫,又會寫挑畫,自然也就會寫點挑。
這一節可以讓小朋友寫:以、打、次、河等字。


7.左鉤的寫法。這個筆劃本來叫做厥畫,這個厥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厥畫?翻了不少書,都沒得到明確的答案,只有一本書上說“厥”是彎腰的意思,一個人彎下腰,腳尖朝前的樣子就是厥。明白地講就叫它左鉤,因為下面還有鉤畫,就叫它右鉤,以示區別。


左鉤和右鉤,實際上是複合筆劃,也就是說,它是兩個筆劃拼在一起的。鉤畫只能和豎畫或橫畫配合起來,不然的話它就無法把它的形狀表現出來。


乍一看鉤畫好像不太好寫,實際上如果橫畫、豎畫寫得比較熟練的話,鉤畫是很容易寫好的。像這個左鉤的寫法,實際就是先寫一個豎畫,先逆鋒入筆,按筆正鋒、行筆、提筆、頓筆、回鋒,在回鋒的地方頓一頓筆,再把筆鋒調正,然後向左出鋒,就是一個很好的鉤畫。歌謠是這樣的:


左鉤像個倒鵝頭,上平下圓“奔兒頭”。


豎畫到底大回筆,用力向左挑出去。


因為我們的輔導是以顏體為基礎的,顏體字講究鵝頭燕尾——鉤畫像鵝頭,捺畫像燕尾,所以要特別注意,寫鉤畫時上邊緣要平的,下邊緣是圓的,要用腕力和手指撚動筆桿的方法去寫。


可寫;丁、於、子、寸等字。


8.右鉤的寫法。學會左鉤,右鉤就不成問題了,因為左鉤和右鉤的樣子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方向相反,一個朝左,一個朝右。不過需要講清楚的是,右鉤裡有一個直鉤,它的形狀和左鉤大不相同,像是豎畫下面加上個短挑,如“長”和“食”、“民”等字。因為已經學過豎畫和挑畫的寫法,只要一說就明白了。這個直鉤在開始寫的時候可以兩筆寫成,寫熟了自然就會一筆寫成了。


這一節的歌謠是這樣的:


右鉤左鉤很相像,只是方向不一樣。


中鋒運筆拐圓彎。回筆朝上挑出尖。


前面已經說了,右鉤的寫法和左鉤的寫法是一樣的,只是把方向倒過來就行了。左鉤要寫成上平下圓帶“奔兒頭”,右鉤要寫成裡直外圓帶“奔兒頭”。


練習時可寫,先、元、九、心等字。


基本筆劃,講到這裡就算告一段落。下一步再繼續學習這八個基本筆劃的形狀變化和基本結構、章法等等。學習要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既要大踏步前進,又要穩紮穩打。


由於我們始終是在完整的字裡學習筆劃的,等到八個基本筆劃學完之後,小朋友們大都能夠寫出一些筆劃簡單的字來。孩子們年齡雖小,但是求知的欲望都很強。看著老師寫的字,看著書刊、報紙以及街上的牌匾,常常心裡十分羡慕,總想試一試,自己動手寫一寫。對於孩子們這種舉動,當老師和家長的千萬不要潑冷水,更不要輕易地隨便批評,而是要加以正確的引導。雖然說急於求成是不對的,從表面上看,好像有點不聽老師的指導。如果仔細想一想,這正是我們的教學成果,說明孩子們對書法真正的有了興趣。


為了滿足小朋友們的要求,要在基本筆劃的學習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的安排幾次複習,讓小朋友們寫一寫“天下太平”四個大字。在孩子們看來,這是很重要,很光彩,也是很“過癮”的事,他們覺得自己也能像老師一樣“揮毫疾書”了,心裡美滋滋的。實際上是老師有意讓他們複習橫、豎、撇、捺、點,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因為學會這五個筆劃之後,有些字就能寫了,如“天下太平”正好包括這五個筆劃。寫的時候要加強指導,不斷鼓勵,寫好以後,要全部掛在教室裡,走廊裡,用大紅筆打上分,有的還要蓋上大紅花的印章,讓孩子們自己看,也讓家長看,既起到鼓勵的作用,又起到了互相對比,評比競賽的作用,同時也便於老師掌握全面學習情況,便於家長、老師交流情感。八個筆劃全部學完之後,再安排幾次“創作”課,來一個全面複習,也是結業考試。可以寫一寫像“一日千里”、“人小志大”、“書道千秋”、“祖國萬歲”等等。這樣不單單是鞏固了基本筆劃的學習成果,同時也為下一步學習基本筆劃的形態變化和學習基本結構打下良好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幼稚園怎樣教孩子數一到一百

    您好!很榮幸為您服務。在幼稚園裡孩子學習數數有很多方法,常見的有數位棍(或棒),珠算架等教玩具。由於孩子越小對數的概念越模糊,所以建議在帶孩子數數的時候,最好與實物聯繫在一起,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瞭解數...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樣教孩子不要偷拿別人的東西呢?

    按照正面管教的理念,各種關係都依託於感覺之上,孩子只有感覺好才做得好!正面管教是以個體心理學先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克斯的“個體心理學”為基礎,給到家庭和學校裡的教育者用既不懲罰也不驕縱... [詳細答案]

  • 3回答

    家長怎樣教孩子學習呢?有什麼好方法?

    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讓孩子愛上學習,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好玩”。家長要善於發掘孩子的興趣點和天賦,只有發揮孩子的優勢才能使其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容易取得成功。其次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要多表揚,...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樣教孩子英語?

    現在教孩子英語先從簡單的單詞開始,我們家孩子英語也不是很好,最近聽朋友介紹的一套英語啟蒙讀物,感覺不錯,孩子也喜歡,也對英語不是那麼的排斥。 叫《Key words》英語啟蒙讀物,書中以小主人公彼得...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樣教孩子學習畫畫?

    家長們可以借助圖畫書引導孩子來作畫,這樣可培養他判斷、選擇與整合的能力。圖畫書內容要合乎幼兒的語言理解程度。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