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怎樣運用自己的非言語和手段呢?
目光。 目光是極為常見的一種非言語行為, 人們常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人的喜、怒、哀、樂等複雜感情, 都可以通過眼睛表達出來。
Advertisiment
在家庭中,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常常需要用眼神來建立和維持。 家長看孩子的神情, 反映了家長對孩子的好感。 因此, 父母應時時注意用親切和藹的目光主動去捕捉孩子的視線, 使他感到父母時刻都在關心著他, 愛☆禁☆撫著他。 在交談時, 父母應注視著孩子,
Advertisiment
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是內在態度的指示器, 體態語言專家曾測定:人們的感情全部表達=7%言詞+38%聲調+55%面部表情。 面部肌肉鬆弛, 露出微笑的神色, 使人樂於親近, 令人舒服, 給人快慰;面部肌肉繃緊, 鐵板面孔, 使人避而遠之, 望而生畏。
家長的面部表情, 切不可隨自己的情緒或孩子的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高興的時候, 滿臉笑容, 對孩子百依百順;一旦不如意, 就遷怒于孩子, 這樣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魯迅先生早就批評過這種做法;“終日以冷遇和呵斥,
Advertisiment
服飾。 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往往能夠體現出他的修養和氣質。 家長在穿戴上的態度對孩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從培養孩子正確的審美觀念這個角度來看, 家長穿著應講究些, 打扮得漂亮點。 如果家長經常能以整潔、美觀大方的服飾出現在孩子面前, 那麼, 孩子將會受到形象具體的美的教育, 將會使之產生愉快的、健康的心理。
姿態。 即指父母的體態、手勢、步態等等。 父母以姿態助說話, 可以使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時, 看到生動的形象, 便於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