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皮膚薄嫩, 5歲以下孩子的皮膚厚度僅為0。 25-0。 36毫米。 當發生各種創傷後容易裂傷及缺損, 如小刀、玻璃、玩具等銳器割傷;門窗擠壓所致指尖擠壓傷;玩耍不慎扭傷、跌傷等, 在家中及托幼機構內經常會發生。 瞭解一些處理小兒外傷的正確方法, 很有必要。
切割傷:對於小而淺的傷口, 首先進行止血, 可將小兒患側手舉高, 捏住手指根部兩側, 易於止血。 絕大部分的創口較清潔, 可用碘酒、酒精塗傷口周圍的皮膚, 用乾淨消毒紗布包紮好。 如傷口無腫痛感染徵象, 2天后可用酒精棉球再消毒傷口一次。 若被髒或鏽的銳器割傷,
Advertisiment
扭傷:多發生在手腕、踝關節等部位, 皮膚青紫腫脹, 局部壓痛很明顯, 受傷的關節不能轉動。 首先限制受傷關節的活動, 特別是踝關節扭傷後, 應將小腿墊高。 早期處理宜冷敷, 24小時後用熱敷。 一般1-2天后, 家長可在患處進行按摩, 促使血液迴圈加速, 腫脹消退, 有條件的還可進行理療。 此外, 發生扭傷後要注意關節韌帶有無裂傷、骨折和關節脫位,
Advertisiment
碰傷擦傷:若淺表創傷導致小靜脈和毛細血管出血, 出得很慢, 出血量不多, 可以用乾淨的毛巾或消毒紗布蓋在創口上, 再用繃帶或布帶紮緊, 並將出血部位抬高, 可以止血。 當深部受損傷引起大血管出血, 血出得很快, 出血量又很多, 應馬上施行指壓法, 即迅速用手指將受傷的血管向鄰近的骨頭上壓迫, 壓迫點一般靠心臟的一端。 四肢部位的大出血, 也可用橡皮管、橡皮帶充當止血帶, 或用布條環紮肢體, 拉緊後止血。 注意每隔半小時放鬆一兩分鐘, 以免影響血液迴圈, 發生肢體不可挽回的壞死。
骨折:不要試圖移動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