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時期可有生理性黃疸,
膽紅素持續升高會導致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病症核黃疸。
核黃膽幾乎僅發生在新生兒期,
這種病是游離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
與腦細胞相結合,
使腦細胞核被黃染,
造成腦細胞不可逆的損害,
臨床上稱為核黃疸,
又稱膽紅素腦病。
早期核黃疸的病兒,
大都突然黃疸明顯加深,
伴有精神萎靡、不吃奶、四肢無力、嘔吐,
進一步則出現凝視、易驚、四肢發緊、哭聲尖直,
最後可出現抽搐不止、兩眼上翻、頭向後仰,
常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倖免死亡者,
因腦細胞發生不可恢復的損傷而留下終身後遺症,
Advertisiment
做好產前檢查, 儘量預防早產和難產, 臨產前不濫用維生素K及磺胺類等藥物。 對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不宜常規使用維生素K、磺胺類、苯甲酸鈉、咖啡因及水楊酸等藥物。 預防感染不宜用氯黴素、新生黴素及磺胺異惡唑。
為了防止核黃疸的發生, 對生後4~10天內新生兒必須密切觀察黃疸的進展, 隨時檢測血膽紅素濃度。 可每天將初生的嬰兒放在窗前自然光線下密切觀察黃疸, 用手按壓額頭、胸部及手腳心, 按壓1~2秒鐘, 然後將手放開, 即可觀察到皮膚的黃染情況。 一旦發現白眼珠發黃、尿布染黃及眼淚發黃, 就已是超過生理範圍, 應立即就醫, 及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