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您的孩子情緒饑餓嗎

一發怒就咬自己的胳膊

班會上, 老師表揚了幾個同學守紀律, 並請這幾位同學來到講臺領取小紅花。 小超是其中之一。 正當小超興高采烈地接過小紅花時, 下面一位同學說:“小超昨天還和同學打架呢。 ”其他同學也說, 他不配得小紅花。 老師還沒有反應過來, 只見小超面紅耳赤, 雙手緊緊握住小紅花, 大吼一聲:“是他先打我的!”說完徑直奔向自己的座位, 雙手緊握拳頭, 牙齒一下咬住了自己的胳膊, 把老師嚇得趕快過去阻止。 當小超情緒穩定下來後, 老師問小超:“在事情還沒弄清楚之前, 你為什麼發那麼大脾氣,

Advertisiment
還咬自己呢?”小超半天不吭聲, 最後勉強說:“我恨我自己。 ”

大掃除時, 琪琪拿著掃把滿教室跑, 突然, 她舉起掃把向小塵的頭上劈里啪啦猛打。 其他同學上前制止, 並把她帶到老師處。 老師批評了她, 她眼淚汪汪地看著老師, 邊聽邊用左手使勁掐自己的右手, 剛開始老師沒發現, 等發現時, 右手已被掐青了。

釘釘子與拔釘子

這兩個案例從表面看都屬於自虐行為, 是一種長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的心理壓抑, 反映了心理上自我防禦機制的消極保護性, 也是抑鬱情緒的發洩。

情緒是指有機體在受到刺激時, 生物需要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暫時性的和較為劇烈的態度和體驗, 包括愉快、悲哀、憤怒、恐懼、憂愁、讚歎等不同形態,

Advertisiment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7情。 人們遇到表揚會高興, 遇到不如意的事會苦惱, 這些情緒變化在正常範圍以內, 對人體的影響不大, 也不會引起疾病。 如果一下子受到的刺激太大, 超過了正常限度, 或者長期處在消極情緒狀態下, 就容易引起疾病。

小學生與幼兒的情緒表現有所不同。 以恐懼心理為例, 幼兒的恐懼心理主要涉及到個人安全和對動物的恐懼, 小學生雖然也同樣害怕“鬼怪”, 害怕動物, 害怕黑暗, 害怕生病, 害怕被車輛撞傷等, 不過相比之下, 更多的是對學校以及與學校有關事物的恐懼, 例如:害怕學業不佳, 害怕家長斥責, 害怕教師批評, 害怕被同學恥笑, 害怕被別人看不起, 害怕失去朋友,

Advertisiment
等等。 孩子的情緒體驗已經開始逐漸與一定的人生觀與世界觀聯繫起來, 同時也與一定的道德標準及行為規範聯繫在一起。

學校和家庭是孩子的兩個重要生活環境, 這兩個環境的心理氛圍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 一個從小就在溫馨愉快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 在學校又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 這種良好的生活氛圍必然會使他產生安定、沉著、自信的積極情緒。 相反, 在家裡或者在學校裡感受到的是衝突、恐懼和緊張, 這種生活氛圍給孩子帶來的只能是消極情緒, 造成孩子“情緒饑餓”。

一個聰明的父親有個愛發脾氣的男孩, 父親給他一袋釘子, 告訴他, 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 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釘子。

Advertisiment
第一天, 男孩釘了37根釘子, 後來的幾天, 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 每天釘在籬笆上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 他發現, 控制自己的脾氣, 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得多。

終於有一天, 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 他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 父親說:“從今以後, 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 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根釘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 最後, 釘子全被拔光了。 父親帶他來到籬笆邊, 對他說:“兒子, 你做得很好。 可是籬笆上的釘子洞, 將永遠不可恢復。 就像你和別人吵了架, 說了些難聽的話, 你就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個傷口, 無論如何道歉, 傷口還在那裡, 永遠難以癒合。 ”

這位父親的教育充滿了智慧和耐心, 讓男孩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學會了尊重他人,

Advertisiment
也學會了尊重自己。

解 析

什麼原因造成孩子情緒饑餓?

●家庭不和睦, 父母關係緊張。

●在幼稚園或學校裡常常被孤立, 同學遠離他。

●家長意識到將來社會壓力大, 自己也有急迫感, 就把壓力轉加到孩子身上, 造成孩子行為的扭曲。

前面案例裡小超的媽媽常常感到緊張、壓力, 是造成小超人格不統一、情緒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小超的媽媽曾說:

有一次, 電視上講孩子因為一點不順心的事而離家出走。 我問小超會不會有一天也出走?他說, 他永遠都不會。 我說, 是不是因為害怕, 不敢一個人面對事情。 他說, 他覺得家是最溫暖的地方, 我永遠都愛你們。

這件事讓我很感動, 也讓我有點擔心, 他會不會依賴性太強, 不敢獨自面對困難。

小超的媽媽太擔心孩子會離家出走,問出了不合適的話:“會不會有一天也出走?” 當孩子說出家是溫暖的,永遠愛他們,小超的媽媽卻懷疑孩子膽小、依賴性太強。其實小超的媽媽內心就是充滿矛盾的,這讓孩子的心理又怎麼能健康呢?

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缺乏對情緒的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和自我表現的經驗,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主觀需求欲望比較多、比較強烈的時期,家庭、學校和社會又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欲望,各種不良的情感就會不由自主地爆發出來。

情緒饑餓的通常表現

—情緒不穩定 剛才還是歡天喜地,突然就變得怒不可遏;或者痛哭流涕的時候突然又破涕為笑,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

—情緒抑鬱 通常心境悲觀,待人冷漠,經常給人以悲傷、沮喪乃至孤苦伶仃的感覺。

—容易被激怒 受到並不強烈的一般刺激(如上面講的小穀),也會引起十分強烈的情緒波動。

—高焦慮 是指孩子在意識到將要發生不利事件的時候所產生的誇大了的恐懼、緊張以及煩躁不安的情緒狀態。適度的焦慮對於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過度的焦慮會導致孩子認知能力下降,思維能力出現阻滯現象,進而影響學習成績。

溫馨提示:

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父母每天花一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陪孩子玩,聽他說話,一起畫圖,看故事書,逛街等。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可以適當地忽略孩子的哭鬧行為。不要因他的這種行為而心疼、哄勸、妥協,避免今後他一旦犯錯就以傷害自己來贏得別人同情的失常行為。

●教孩子寬容待人的同時,也寬容自己的心靈,不對自己和他人過於苛求。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可能達到的範圍內,自然就會心情舒暢了。

●讓孩子把自己內心的憤怒釋放出來:找父母、老師、知心朋友說說自己的苦惱;或找個無人的地方大哭一場,高聲喊叫;或把要說的話寫在日記裡。

●引導孩子轉移注意力:當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或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可先放一放再解決。可以參加一會兒體育鍛煉,聽聽音樂,看看電視,這些活動有利於減輕心理壓力。

●創設安靜的休息環境,學會放鬆:在安靜的環境下,深深吸氣,緩緩呼出,反復5次。

●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如經常對孩子說:“這事還能壞到什麼地步?”“壞事結束了,該來好事了。”“他們嘲笑你,別生氣,你可以做得更好,讓他們看看。”

●培養孩子幽默感:看幽默畫、小品,聽相聲,說一說笑話、趣事,使孩子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小超的媽媽太擔心孩子會離家出走,問出了不合適的話:“會不會有一天也出走?” 當孩子說出家是溫暖的,永遠愛他們,小超的媽媽卻懷疑孩子膽小、依賴性太強。其實小超的媽媽內心就是充滿矛盾的,這讓孩子的心理又怎麼能健康呢?

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缺乏對情緒的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和自我表現的經驗,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主觀需求欲望比較多、比較強烈的時期,家庭、學校和社會又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欲望,各種不良的情感就會不由自主地爆發出來。

情緒饑餓的通常表現

—情緒不穩定 剛才還是歡天喜地,突然就變得怒不可遏;或者痛哭流涕的時候突然又破涕為笑,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

—情緒抑鬱 通常心境悲觀,待人冷漠,經常給人以悲傷、沮喪乃至孤苦伶仃的感覺。

—容易被激怒 受到並不強烈的一般刺激(如上面講的小穀),也會引起十分強烈的情緒波動。

—高焦慮 是指孩子在意識到將要發生不利事件的時候所產生的誇大了的恐懼、緊張以及煩躁不安的情緒狀態。適度的焦慮對於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過度的焦慮會導致孩子認知能力下降,思維能力出現阻滯現象,進而影響學習成績。

溫馨提示:

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父母每天花一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陪孩子玩,聽他說話,一起畫圖,看故事書,逛街等。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可以適當地忽略孩子的哭鬧行為。不要因他的這種行為而心疼、哄勸、妥協,避免今後他一旦犯錯就以傷害自己來贏得別人同情的失常行為。

●教孩子寬容待人的同時,也寬容自己的心靈,不對自己和他人過於苛求。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可能達到的範圍內,自然就會心情舒暢了。

●讓孩子把自己內心的憤怒釋放出來:找父母、老師、知心朋友說說自己的苦惱;或找個無人的地方大哭一場,高聲喊叫;或把要說的話寫在日記裡。

●引導孩子轉移注意力:當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或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可先放一放再解決。可以參加一會兒體育鍛煉,聽聽音樂,看看電視,這些活動有利於減輕心理壓力。

●創設安靜的休息環境,學會放鬆:在安靜的環境下,深深吸氣,緩緩呼出,反復5次。

●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如經常對孩子說:“這事還能壞到什麼地步?”“壞事結束了,該來好事了。”“他們嘲笑你,別生氣,你可以做得更好,讓他們看看。”

●培養孩子幽默感:看幽默畫、小品,聽相聲,說一說笑話、趣事,使孩子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