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愛發脾氣孩子:對症下藥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 發脾氣是種憤怒情緒反應。 這種反應在兒童早期就產生了, 甚至還可追溯到母親懷孕期間。
生理方面的原因。 有的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期間經常生病, 又沒注意到吃的藥、打的針對胎兒發育的影響, 尤其是對神經系統正常發育的影響, 可能使孩子具有一種先天性神經質的毛病。 這樣的孩子特別脆弱、敏感、易激怒、愛哭, 而且長大一些以後更不易糾正。 有的是因為母親懷孕期間妊娠反應得厲害, 吃不下去東西, 造成孩子先天營養不良。 這樣的孩子由於身體素質不好, 多病, 經常為病痛所折磨,

Advertisiment
加上年幼無知, 不會敘述病情, 只有以哭、鬧、喊、叫來發洩心中的不快。 還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嬰兒近周歲以後, 逐漸意識到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 以啼哭、跺腳、打滾求得解決。 父母為了求得安靜, 對孩子百依百順。 經過多次反復, 孩子就習慣于用哭、鬧等方式來恫嚇父母, 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由此可見, 孩子愛發脾氣有其產生和發展的原因和過程。 查明了原因, 就要對症下藥。 如若是生理方面的原因, 就要採取一些心理治療的方法。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 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逗惹孩子發脾氣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一些需求不大合理, 當孩子哭鬧時就與孩子“叫勁”, 甚至粗暴地對孩子大喊:“你哭吧,

Advertisiment
我就是不答應!你哭, 哭死活該!”這樣一來, 碰到神經質、心眼發死的孩子, 他就會來個不碰南牆不回頭, 越哭越厲害, 結果哭得精疲力盡, 有的還因此鬧上一場病。 這樣做會使孩子的脾氣越來越怪, 有的甚至和父母感情上發生衝突, 造成心理上的創傷, 這樣的孩子還容易走上邪路。 所以,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不要逗惹, 而應當勸導。 不合理的要求不應滿足他, 但要耐心地說清道理。 如果是合理的要求, 一時不能滿足, 父母應該許下諾言, 並切實履行, 使孩子信賴父母, 知道父母說話是算數的。


2.把孩子愛發脾氣的特點給予恰當的比喻, 使之戲劇化, 促使孩子自覺不自覺地抑制自己。


例如, 有個孩子, 當他哭鬧不止的時候, 大家總愛對他說:“噢,

Advertisiment
原來‘哭蟲’又飛到XX身上來了, 別哭了、咱們把‘哭蟲’趕走就不哭了。 ”他似懂非懂地停了一會兒, 這時就誇獎他兩句:“××真聽話, ‘哭蟲’飛跑啦!”他也笑了。 以後當聽到別的孩子在哭鬧時, 他還會跑來告訴說:“阿姨, ‘哭蟲’飛到××身上去了, 咱們去幫他趕跑吧。 ”逗得大家都笑了。 這裡有一種喜好與厭惡的情緒在起作用。 把孩子的哭鬧情緒與厭惡情緒聯繫起來, 由於他厭惡‘哭蟲’, 所以也就終止哭鬧了。


3.父母要以身作則, 互敬互愛


在一個家庭裡, 要形成一種團結和諧的氣氛。 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 生活很不和諧, 孩子往往愛發脾氣, 甚至愛打架鬥毆。 相反, 生活在團結和睦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 對人態度也往往是親切熱情和團結友愛的。

Advertisiment
不難想見, 讓孩子生活在這樣的氣氛中, 不去激發孩子的憤怒情緒, 孩子當然也就不愛發脾氣了。 對待愛發脾氣的孩子, 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總的來說, 就是要注意兒童的心理衛生, 培養兒童情緒的積極性, 防止產生或幫助克服消極情緒;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親切、和諧而又穩定的家庭氣氛, 使其避免苦惱、激怒和動盪不安的環境, 以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的健康成長。 對孩子的嬌慣或嚴懲, 都會使孩子產生或發展愛發脾氣的不良行為。 因此, 都是不可取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