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把握寶寶早教的4個關鍵期

第一個關鍵期 
出生後的第一個月
寶寶的感受
寶寶出生後, 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 在好奇之餘, 難免會無所適從。 他會感到不安和害怕, 所以常常整夜哭鬧。
父母筆記
怎樣才能給寶寶安全感?爸爸媽媽應該做些什麼呢?媽媽把寶寶抱在懷裡, 同時還可以親切地呼喚寶寶。
在出生後的2個小時內, 媽媽的擁抱對寶寶來說很重要。 讓寶寶靠近媽媽的心臟, 讓他能重溫媽媽芬芳的體味和熟悉的心跳。 很快, 寶寶就會感受到了他所熟悉的聲音和氣味, 認為周圍是安全的, 從而安靜下來。
寶寶餓了及時喂,
Advertisiment
尿濕了及時換尿布, 煩了馬上抱, 哭了立刻哄。
爸爸媽媽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 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及時滿足寶寶的各種需求, 寶寶會覺得爸爸媽媽很關注他。
多和寶寶進行目光交流, 用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 輕輕地撫摩寶寶的身體。
媽媽溫柔的目光充滿魅力, 可不要忽視, 要充分發揮哦。 寶寶醒著的時候, 能看到媽媽的微笑會減輕不安的感覺。
媽媽還可以在寶寶的周圍掛一些可愛的小玩偶。
寶寶在玩偶的陪伴下, 會把它當成自己的小夥伴, 不孤獨的寶寶會有安全感。
給寶寶聽些柔和的音樂, 媽媽可以編唱一些搖籃曲, 以及刻意製造一些悅耳的聲音, 比如搖鈴鐺, 晃動風鈴等。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 就已經習慣了音樂。
Advertisiment
因此, 對於柔和的音樂和悅耳的聲音會很敏感。 也許正在哭呢, 輕音樂一響起, 他就忘掉哭, 開始陶醉地感受音樂呢。 聽音樂還能説明寶寶建立最初的聽覺能力和抬頭尋找聲源的能力。
活動活動寶寶的關節和四肢, 另外, 媽媽可以每天在適當的時候, 讓寶寶短時間在床上趴一趴, 拉著他的小胳膊小腿輕輕搖動, 做健康操。
這可是最初的運動哦, 寶寶會很開心, 覺得媽媽和他一起做遊戲呢。
第二個關鍵期 1~3個月
寶寶的感受
寶寶還沒有語言能力, 哭是他們唯一的表達方式。 他們會想:“你們大人懂不懂我說的話啊, 我說的話, 在你們看來都是哭。 但是, 我每次哭都是不一樣的啊。 ”你們好好看看我的表情和動作呀。
父母筆記
怎樣才能和寶寶有效交流呢?爸爸媽媽應該做些什麼呢?
不要把精力全集中在餵奶和哄寶寶睡覺這兩件事上。
Advertisiment

這個階段, 多數爸爸媽媽在餵養和哄寶寶睡覺這兩件事上花費了很多的精力, 而忽視了跟寶寶的交流。 有時候, 你會發現, 越是想讓寶寶多吃、多喝、多睡, 寶寶就越是不肯聽從。 其實, 爸爸媽媽可別小看寶寶, 他儘管還小, 但是絕不會虧待自己, 餓了他會知道吃, 飽了他會想辦法躲, 不舒服了就會大哭大鬧;你要是不跟他玩耍, 他就延長吃奶的時間, 跟你邊吃邊玩……
細心觀察寶寶。
寶寶通過哭和笑、臉部的表情和身體的動作, 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爸爸媽媽可得時常注意觀察寶寶的舉動, 仔細地分辨寶寶發出的各種信號,
Advertisiment
才能及時理解寶寶的想法, 讓寶寶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別人理解的開心。
爸爸媽媽可以豎著抱寶寶, 他們很樂意被豎著抱起哦。
這個時候, 如果爸爸媽媽積極地引導寶寶, 用手去觸碰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看見媽媽笑了, 就伸手去摸媽媽的臉, 則對寶寶的控制力、凝視力和視覺追蹤能力都是一種很好的訓練。
爸爸媽媽可以帶寶寶到處走動走動, 接觸接觸新鮮的事物。
隨著視力的不斷發展, 寶寶的視野開闊了, 對周圍的事物興趣也增加了。 在這段時間裡, 寶寶的體重和身長不僅有了明顯的增長, 活動能力也顯著增加了。 他已不滿足於趴在床上自由抓撲了。
讓寶寶多看看家人的臉。
細心的爸爸媽媽會發現寶寶的表情比以前豐富多了,
Advertisiment
而且對人的臉和面部的豐富表情最感興趣。
第三個關鍵期 3~6個月
我是一個小孩子啊, 除了吃和睡, 我還要玩耍解悶呢!你們不要老是讓我吃、讓我睡, 我會變成小笨豬的。
父母筆記
怎樣才能幫寶寶建立良好的遊戲習慣呢?爸爸媽媽應該做些什麼呢?
爸爸媽媽不需要刻意地去想該玩什麼遊戲, 只要豐富環境, 吸引寶寶的興趣即可。
玩什麼不重要, 關鍵是要建立良好的遊戲習慣。 寶寶在3個月之後, 似乎一下子長大了許多, 精力也更加充沛了。 在這個時期, 讓他快樂地隨便玩, 他才能學到本領。 如果在遊戲中過多強調玩什麼和怎麼玩, 可能會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反倒讓他不喜歡遊戲了。
爸爸媽媽儘量多陪孩子玩。
儘管寶寶一個人也可以玩一會兒,但是他更喜歡有人陪著一起玩,喜歡看別人遊戲並且進行模仿。因此,爸爸媽媽可千萬不要掃寶寶的興,最好每天都能在一定的時間內,有意識地跟寶寶一起玩,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遊戲習慣。和寶寶起遊戲的過程,也是爸爸媽媽訓練寶寶視聽覺的分辨能力的有利時機。
寶寶的個性各有不同,要根據寶寶的個性,讓他自己選擇怎麼玩和玩什麼。
不同個性的寶寶自然有不同的遊戲喜好,有的寶寶似乎更喜歡運動類的遊戲,比如被家長舉起來蹦蹦跳;有的寶寶更喜歡聽大人說話、跟大人對話,玩人際交流的遊戲;少數的寶寶喜歡專注地擺弄小積木,或者悶著頭兒撕紙,能夠獨自玩很長時間。讓孩子自己選擇玩什麼,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爸爸媽媽可以跟寶寶進行簡單的對話和交流。
爸爸媽媽需要注意的是,跟寶寶說話的時候,句子要儘量短,吐字一定要清楚,音調可以偏高,口形最好誇張一點,可以反復表演。說話的內容還可以和寶寶看到的、摸到的事物,或正在從事的活動相聯繫,利用各種比較的方法,幫助寶寶發展和提高視聽覺的分辨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提供一些適合他小手抓握的玩具,如搖鈴、積木塊或可牽拉的玩具。
爸爸媽媽要主動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這時,把玩具吊在寶寶面前或者擺到寶寶眼前,引導他主動伸手去抓握,這就是手眼協調力訓練的開始。
不要阻止寶寶啃咬的欲望。
很多寶寶會熱衷於把玩具送到嘴裡去咬。其實,在這個階段,寶寶咬玩具的行為是非常正常的,爸爸媽媽不要強制拿走寶寶的玩具,可以試著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爸爸媽媽要經常把玩具清洗消毒乾淨,讓寶寶時不時能滿足一下啃咬的欲望。
爸爸媽媽要安排好寶寶飲食起居的節奏。
寶寶的規律生活越早建立,爸爸媽媽就越早解放。吃、睡、玩、大便、洗澡、外出等都應遵循一定的規律,循序漸進地引導寶寶自覺地配合,培養和強化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這對寶寶的智力和個性發展都有很深遠的積極意義。
第四個關鍵期 7~9個月
我是獨特的小天使,我有自己的個性。爸爸媽媽,你們注意到我和隔壁寶寶的不同了嗎?
父母筆記
寶寶的氣質特點你看出來了嗎?爸爸媽媽該做些什麼呢?
爸爸媽媽平時要有意識地觀察、記錄寶寶的行為。
怎樣儘快發現寶寶的氣質特點呢?其實,這一點對於爸爸媽媽來說,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要爸爸媽媽平時有意識地觀察、記錄寶寶的行為,有不明白的地方,參看相關書籍或者請教相關專家加以分析,就可以了。
選擇適合寶寶個性特點的遊戲。
在瞭解了寶寶的氣質特點之後,要積極適應寶寶的個性特點,在生活和遊戲中幫助寶寶發揮自身的氣質特點。在進行遊戲時,要抓準時機進行鼓勵或限制,引導寶寶逐漸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在遊戲中,寶寶的個性得到展示,將有利於寶寶樹立自信心。
對待寶寶要耐心,培養孩子是個長期的過程。
良好的性格是在健康的心理環境下培養出來的。爸爸媽媽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尊重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讓寶寶通過不斷的模仿來建立更好的行為模式。
要重點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
“七坐八爬”,這一時期,爸爸媽媽在提高寶寶坐位平衡能力的同時,要重點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爬行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但它對提高寶寶全身的協調性具有重大的意義,爸爸媽媽可別小看它哦!
在寶寶爬行之前,爸爸媽媽需要改變一下家裡的環境。
在寶寶爬行之前,爸爸媽媽要創造一個廣闊的、富於變化的、安全的活動空間。比如,你可以拿一個玩具吸引寶寶爬,可以帶寶寶到花園爬,當然要墊上戶外野餐用的防水墊,寶寶還可以一邊爬一邊曬太陽呢。
寶寶爬行要循序漸進。
可以先讓寶寶貼著地面爬,逐漸到用手和膝蓋爬。可以給寶寶設置一些小障礙(用軟枕等物品,確保安全第一),使寶寶跨越障礙變換方位爬。總之,要循序漸進把寶寶培養成一個真正的爬行能手。
爸爸媽媽要積極引導寶寶同時運用兩隻手抓玩具,還要訓練寶寶用手指拿捏小物件。
除了爬行,這個時期還是訓練寶寶雙手配合以及手指動作能力的關鍵時期。鼓勵寶寶拿著兩個玩具對著敲是訓練寶寶雙手配合的好辦法。要提醒的是,寶寶不可避免地要把到手的東西送到嘴裡嘗嘗,爸爸媽媽定要做好監督工作,不要讓寶寶把小物件吞進肚裡。可以給寶寶拿捏小餅乾等,萬一吃到肚子裡也沒有什麼大礙。
和寶寶玩躲貓貓遊戲。
對於大人來講,視線之外的東西依然存在,但是,寶寶卻不知道。躲貓貓遊戲讓寶寶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在遊戲的過程中,還可以幫助寶寶加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可以說,躲貓貓遊戲是寶寶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
爸爸媽媽要把語言能力的訓練正式列入議事日程。
從咿呀學語開始,寶寶想要說話的願望日益強烈。半歲之後,媽媽可以鼓勵寶寶學習和模仿大人正確的發音。但是,先教寶寶說一些簡單的字詞。還可以用圖片、實物對比的指認法來教寶寶,讓寶寶把字詞和概念聯繫起來,讓他懂得每件實物都有名稱。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要抓住寶寶學習語言的每個機會。當寶寶向媽媽表達索要實物或其他願望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鼓勵寶寶將他的要求用語言表達出來。有時,還不妨在寶寶面前裝傻,給寶寶一個表達的空間。
爸爸媽媽儘量多陪孩子玩。
儘管寶寶一個人也可以玩一會兒,但是他更喜歡有人陪著一起玩,喜歡看別人遊戲並且進行模仿。因此,爸爸媽媽可千萬不要掃寶寶的興,最好每天都能在一定的時間內,有意識地跟寶寶一起玩,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遊戲習慣。和寶寶起遊戲的過程,也是爸爸媽媽訓練寶寶視聽覺的分辨能力的有利時機。
寶寶的個性各有不同,要根據寶寶的個性,讓他自己選擇怎麼玩和玩什麼。
不同個性的寶寶自然有不同的遊戲喜好,有的寶寶似乎更喜歡運動類的遊戲,比如被家長舉起來蹦蹦跳;有的寶寶更喜歡聽大人說話、跟大人對話,玩人際交流的遊戲;少數的寶寶喜歡專注地擺弄小積木,或者悶著頭兒撕紙,能夠獨自玩很長時間。讓孩子自己選擇玩什麼,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爸爸媽媽可以跟寶寶進行簡單的對話和交流。
爸爸媽媽需要注意的是,跟寶寶說話的時候,句子要儘量短,吐字一定要清楚,音調可以偏高,口形最好誇張一點,可以反復表演。說話的內容還可以和寶寶看到的、摸到的事物,或正在從事的活動相聯繫,利用各種比較的方法,幫助寶寶發展和提高視聽覺的分辨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提供一些適合他小手抓握的玩具,如搖鈴、積木塊或可牽拉的玩具。
爸爸媽媽要主動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這時,把玩具吊在寶寶面前或者擺到寶寶眼前,引導他主動伸手去抓握,這就是手眼協調力訓練的開始。
不要阻止寶寶啃咬的欲望。
很多寶寶會熱衷於把玩具送到嘴裡去咬。其實,在這個階段,寶寶咬玩具的行為是非常正常的,爸爸媽媽不要強制拿走寶寶的玩具,可以試著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爸爸媽媽要經常把玩具清洗消毒乾淨,讓寶寶時不時能滿足一下啃咬的欲望。
爸爸媽媽要安排好寶寶飲食起居的節奏。
寶寶的規律生活越早建立,爸爸媽媽就越早解放。吃、睡、玩、大便、洗澡、外出等都應遵循一定的規律,循序漸進地引導寶寶自覺地配合,培養和強化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這對寶寶的智力和個性發展都有很深遠的積極意義。
第四個關鍵期 7~9個月
我是獨特的小天使,我有自己的個性。爸爸媽媽,你們注意到我和隔壁寶寶的不同了嗎?
父母筆記
寶寶的氣質特點你看出來了嗎?爸爸媽媽該做些什麼呢?
爸爸媽媽平時要有意識地觀察、記錄寶寶的行為。
怎樣儘快發現寶寶的氣質特點呢?其實,這一點對於爸爸媽媽來說,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要爸爸媽媽平時有意識地觀察、記錄寶寶的行為,有不明白的地方,參看相關書籍或者請教相關專家加以分析,就可以了。
選擇適合寶寶個性特點的遊戲。
在瞭解了寶寶的氣質特點之後,要積極適應寶寶的個性特點,在生活和遊戲中幫助寶寶發揮自身的氣質特點。在進行遊戲時,要抓準時機進行鼓勵或限制,引導寶寶逐漸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在遊戲中,寶寶的個性得到展示,將有利於寶寶樹立自信心。
對待寶寶要耐心,培養孩子是個長期的過程。
良好的性格是在健康的心理環境下培養出來的。爸爸媽媽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尊重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讓寶寶通過不斷的模仿來建立更好的行為模式。
要重點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
“七坐八爬”,這一時期,爸爸媽媽在提高寶寶坐位平衡能力的同時,要重點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爬行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但它對提高寶寶全身的協調性具有重大的意義,爸爸媽媽可別小看它哦!
在寶寶爬行之前,爸爸媽媽需要改變一下家裡的環境。
在寶寶爬行之前,爸爸媽媽要創造一個廣闊的、富於變化的、安全的活動空間。比如,你可以拿一個玩具吸引寶寶爬,可以帶寶寶到花園爬,當然要墊上戶外野餐用的防水墊,寶寶還可以一邊爬一邊曬太陽呢。
寶寶爬行要循序漸進。
可以先讓寶寶貼著地面爬,逐漸到用手和膝蓋爬。可以給寶寶設置一些小障礙(用軟枕等物品,確保安全第一),使寶寶跨越障礙變換方位爬。總之,要循序漸進把寶寶培養成一個真正的爬行能手。
爸爸媽媽要積極引導寶寶同時運用兩隻手抓玩具,還要訓練寶寶用手指拿捏小物件。
除了爬行,這個時期還是訓練寶寶雙手配合以及手指動作能力的關鍵時期。鼓勵寶寶拿著兩個玩具對著敲是訓練寶寶雙手配合的好辦法。要提醒的是,寶寶不可避免地要把到手的東西送到嘴裡嘗嘗,爸爸媽媽定要做好監督工作,不要讓寶寶把小物件吞進肚裡。可以給寶寶拿捏小餅乾等,萬一吃到肚子裡也沒有什麼大礙。
和寶寶玩躲貓貓遊戲。
對於大人來講,視線之外的東西依然存在,但是,寶寶卻不知道。躲貓貓遊戲讓寶寶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在遊戲的過程中,還可以幫助寶寶加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可以說,躲貓貓遊戲是寶寶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
爸爸媽媽要把語言能力的訓練正式列入議事日程。
從咿呀學語開始,寶寶想要說話的願望日益強烈。半歲之後,媽媽可以鼓勵寶寶學習和模仿大人正確的發音。但是,先教寶寶說一些簡單的字詞。還可以用圖片、實物對比的指認法來教寶寶,讓寶寶把字詞和概念聯繫起來,讓他懂得每件實物都有名稱。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要抓住寶寶學習語言的每個機會。當寶寶向媽媽表達索要實物或其他願望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鼓勵寶寶將他的要求用語言表達出來。有時,還不妨在寶寶面前裝傻,給寶寶一個表達的空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