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黴素類:為最早用於臨床的抗生素, 療效高, 毒性低。 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細菌的細胞壁發育失常, 致其死亡。 人、哺乳動物的細胞無細胞壁, 因此有效抗菌濃度的青黴素對人、哺乳動物機體細胞幾呼無影響, 因而對人體副作用較少。 臨床常用的青黴素類藥有:青黴素G、氨苄青黴素、羥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黴素等。
Advertisiment
2、頭孢菌素類:本類抗生素自60年代應用於臨床以來, 發展迅速, 應用日益廣泛。 習慣上依據時間及對細菌的作用, 分為一、二、三代。 常用的有:頭孢氨苄(先鋒黴素Ⅳ)、頭孢唑啉(先鋒黴素Ⅴ)、頭孢拉定(先鋒黴素Ⅵ)、頭孢呋辛(西力欣)、頭孢曲松(羅氏芬)、頭孢噻肟(凱福隆)、頭孢呱酮(先鋒必)等。
3、氨基糖苷類:本類抗生素性質穩定, 抗菌普廣, 在有氧情況下, 對敏感細菌起殺滅作用。 其治療指數(治療劑量/中毒劑量)較其它抗生素為低, 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耳毒性。 常用的有:鏈黴素、慶大黴素、黴卡那素、丁胺卡那黴素等。
4、大環內酯類:本類抗生素均含有一個12—16碳的大內酯環, 為抑菌劑, 僅適用於輕中度感染, 但是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
Advertisiment
5、四環素類:包括四環素、土黴素、強力黴素等。 本類抗生素可沉積於發育中的骨骼和牙齒中, 反復使用可導致骨發育不良, 牙齒黃染, 牙釉質發育不良, 自妊娠中期至3歲, 危險性最大, 並可持續至7歲甚至更久, 故孕婦、哺乳期婦女及8歲以下小兒禁用。
6、氯黴素類:本類抗生素特點是脂溶性高, 易進入腦脊液和腦組織, 並對很多病原體有效, 但可誘發再生障礙性貧血, 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Advertisiment
7、林可醯胺類:包括林可黴素、克林黴素等。
臨床上還有一些廣泛應用的合成抗菌藥物, 主要有磺胺類(磺胺嘧啶、複方新諾明等)、喹諾酮類(氟呱酸、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及其它合成抗菌藥物(痢特靈、甲硝唑、黃連素等)。
在臨床使用的藥品中,
抗生素的使用率是最高的,
如不加以注意,
由此帶來的不良反應也會增多,
對機體造成損害。
在使用抗生素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選擇抗生素:抗生素並不是什麼“靈丹妙藥”, 沒有一種抗生素能抑制或殺滅所有細菌, 只有使用對引起感染的細菌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有效。 因此應根據患兒的臨床情況及結合有關化驗結果正確選用抗生素。
2、選擇適當的給藥途徑:各種給藥途徑各有其優缺點及應用指征,
Advertisiment
3、合理掌握劑量:抗生素的劑量一般可按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 但應根據患兒的生理、病理狀態而適當調整。 新生兒體內藥物代謝的酶系統發育尚不完全, 腎臟、肝臟對藥物的代謝、排泄能力較低, 藥物半衰期較長, 因此出生1個月內宜按日齡調整劑量。 腎功能減退時亦應根據腎功能受損情況調整劑量。
4、掌握療程:一般抗生素宜使用致體溫正常、症狀消失後3—4天。
Advertisiment
5、合理聯用抗生素:由於抗生素抑制或殺滅細菌的原理各不相同, 作用環節不同,毒性反應也不一樣,任意聯用抗生素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合理聯用,才能增加療效,降低毒性。
6、不能片面追求使用新藥、進口藥。抗生素療效好不好,主要決定於細菌對所選的藥物是否敏感,否則,再新再貴的藥也無用。
7、在使用抗生素期間,要注意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如有可疑現象,如皮疹、蕁麻疹等,要及時採取措施,或減量或停藥,或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抗生素類藥物屬於處方藥,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應用。需要強調的是切勿濫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有效,對病毒感染無效。目前將抗生素盲目用於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的現象相當普遍,應引起廣泛注意。
作用環節不同,毒性反應也不一樣,任意聯用抗生素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合理聯用,才能增加療效,降低毒性。6、不能片面追求使用新藥、進口藥。抗生素療效好不好,主要決定於細菌對所選的藥物是否敏感,否則,再新再貴的藥也無用。
7、在使用抗生素期間,要注意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如有可疑現象,如皮疹、蕁麻疹等,要及時採取措施,或減量或停藥,或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抗生素類藥物屬於處方藥,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應用。需要強調的是切勿濫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有效,對病毒感染無效。目前將抗生素盲目用於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的現象相當普遍,應引起廣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