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班的老師在班級上常常會遇到有一些孩子就是一刻不得閑, 經常手腳動個不停, 坐不住, 到處走動, 不然就是嘴巴動個不停, 常常會被周遭的環境干擾, 沒辦法專心進行一個活動、完成一個作品;老師一開口, 他也急著開口插話, 對于老師的交代, 總是有聽沒有到;沖動性高、持續度不夠, 做事情都是做一半, 無法輪流等待。 當老師敏銳的察覺不對勁, 將這樣的狀況告訴家人, 但對于一個專注力不足, 活動量高的孩子, 家長在家中又該如何協助孩子呢?
父母發現孩子狀況后, 帶孩子去兒童心智科就診是有必要的,
Advertisiment
●拍掌游戲:雙掌互拍, 剛開始媽媽將雙手固定放在胸前的位置, 讓孩子以雙手與**的手互拍, 媽媽再上下左右移動雙手的位置, 讓孩子也要專注的進行拍掌活動。
●操作性活動:只要是操作性活動就需要專心,
Advertisiment
●迷宮游戲:一般給孩子玩的迷宮都是運筆的迷宮游戲, 父母也可以跟孩子玩用眼睛走迷宮游戲。 剛開始用一種顏色以橫向方式畫出不規則線條, 畫出至少零點五公分寬的線條, 讓孩子跟著單一顏色做出追視;為確認孩子是否真正做出追視的動作, 不妨在透明的壓克力板上,
Advertisiment
●鏡子游戲:跟孩子一起玩動作模仿, 想像自己是一面鏡子, 跟著父母的動作進行, 剛開始給孩子的動作要簡單一些, 速度也盡量放慢, 等孩子熟悉后, 可以互換角色, 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聽音游戲:聽聲音辨別位置, 在孩子的右后方、左后方敲樂器, 讓孩子分辨聲音的來源。 還有一種拍節奏模仿, 父母拍兩下, 孩子就需要跟著拍兩下, 接著再做不同的節奏變化, 孩子也要跟著做出不同節奏的變化, 讓孩子學習專心的聽, 聽完之后做出正確的動作。 或是跟孩子玩信誼出版社的教具耳聰目明, 孩子一邊聽錄音帶中的聲音, 一邊挑出正確的聲音圖卡;信誼還有一套教具誰是誰,
Advertisiment
●傾聽游戲:先跟孩子玩請你跟我這樣做, 做單一指令的進行, 之后可以進行兩個連續指令或是三個指令, 像是幫媽媽拿○○、○○、○○三樣東西過來。 先去○○, 再去○○, 最后再去○○(動作指令), 孩子要做出正確的動作, 就需要專注后的理解, 才能做出正確的動作。 剛開始如果孩子無法進行, 可以讓孩子先練習復述一次, 一邊做的時候也可以一邊念出剛剛的指令, 做自我提醒的訓練。
●猜領袖:全家一起玩猜領袖的游戲, 在團體中有一個人帶動不同動作, 讓另一個不知情的人藉由每次的動作轉換中去思考, 在團體中究竟哪一位才是領袖。 這一部分不管是當任何一個角色,
Advertisiment
●謎底就在圖書中:跟孩子說故事后, 可以問問孩子故事的人物?主要情節?內容重點?如果孩子還是不清楚故事內容, 讓孩子嘗試自己一邊看書一邊說故事, 請他反問家人問題。 這一部分主要是做閱讀理解的訓練, 讓孩子學習專心聽故事、看故事中, 還需要理解其中的內容。
●傳話游戲:回到家中可以問問孩子, 學校老師有沒有交代哪些活動?學校老師有重要事情一定會有聯絡單, 或是其他的聯絡方式, 讓孩子嘗試講出來, 或要孩子將母親交代的事情到學校跟老師說, 讓他練習長時間的記憶;在聽的過程中孩子需要一定的專注力, 才會記得住, 這是孩子必須養成的責任和習慣。在這部分,親師溝通相當重要,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引導。在家中也可以先練習,像是去書房跟爸爸說一件媽媽交代的事情,從近距離短時間的練習,到遠距離長時間的傳話。
●走直線、平衡木:讓孩子先練習走直線,在直線中練習專注,等孩子熟悉后,再練習手拿著物品走直線(固體液體),還可以腳尖接著腳跟,再到平衡木上行走,接著讓雙手舉直,或是雙手拿著物品行走。在動態活動中,丟接球也是專注力的一部分,不專心就接不到,或是被球丟到。
●益智游戲:象棋、撲克牌(排順序、撿紅點、心臟病)、跳棋、孔明棋,這些活動都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以及足夠的認知,才能有勝算的機會。認知還不錯且活動量高的孩子,對于競賽性的活動,都會相當有興趣,且樂此不疲。
●電腦軟體游戲:現在市面上有相當多的電腦互動軟體,只要經過挑選,有很多可以給孩子運用的,而孩子為了要操作滑鼠,還要做很專心的點選。不過不是要孩子整天困在電腦前,而是在父母親的陪伴下,并搭配學習單進行,尤其不可將電腦軟體當成大人打發孩子的工具。
眼到、手到、心到才能專注學習
基本上,所有的學習活動都需要一定的專注能力,才能做到有品質的學習。所謂的專心,不僅是孩子固定坐在位置上罷了,還需要兩眼的注視、耳朵要有聽到,還要能理解、內化,才有達到學習的功效,也就是至少要能在過程中眼到、手到、心到。在以上的活動中,介紹不同的視覺專注、聽覺辨識、動作模仿、理解等活動,其實只要掌握這個要素,每個活動都是專注力訓練的活動。
建議家長,在家人與老師合作下,確實溝通以了解孩子的活動量及不專心的狀況,并做出一簡單的觀察紀錄,協助醫師對孩子的狀況做出判定,醫師在更明確的了解評估后,也可能就直接建議利用藥物治療來協助孩子的學習。
這是孩子必須養成的責任和習慣。在這部分,親師溝通相當重要,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引導。在家中也可以先練習,像是去書房跟爸爸說一件媽媽交代的事情,從近距離短時間的練習,到遠距離長時間的傳話。●走直線、平衡木:讓孩子先練習走直線,在直線中練習專注,等孩子熟悉后,再練習手拿著物品走直線(固體液體),還可以腳尖接著腳跟,再到平衡木上行走,接著讓雙手舉直,或是雙手拿著物品行走。在動態活動中,丟接球也是專注力的一部分,不專心就接不到,或是被球丟到。
●益智游戲:象棋、撲克牌(排順序、撿紅點、心臟病)、跳棋、孔明棋,這些活動都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以及足夠的認知,才能有勝算的機會。認知還不錯且活動量高的孩子,對于競賽性的活動,都會相當有興趣,且樂此不疲。
●電腦軟體游戲:現在市面上有相當多的電腦互動軟體,只要經過挑選,有很多可以給孩子運用的,而孩子為了要操作滑鼠,還要做很專心的點選。不過不是要孩子整天困在電腦前,而是在父母親的陪伴下,并搭配學習單進行,尤其不可將電腦軟體當成大人打發孩子的工具。
眼到、手到、心到才能專注學習
基本上,所有的學習活動都需要一定的專注能力,才能做到有品質的學習。所謂的專心,不僅是孩子固定坐在位置上罷了,還需要兩眼的注視、耳朵要有聽到,還要能理解、內化,才有達到學習的功效,也就是至少要能在過程中眼到、手到、心到。在以上的活動中,介紹不同的視覺專注、聽覺辨識、動作模仿、理解等活動,其實只要掌握這個要素,每個活動都是專注力訓練的活動。
建議家長,在家人與老師合作下,確實溝通以了解孩子的活動量及不專心的狀況,并做出一簡單的觀察紀錄,協助醫師對孩子的狀況做出判定,醫師在更明確的了解評估后,也可能就直接建議利用藥物治療來協助孩子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