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曾有這樣的發現, 你的孩子單獨玩得興高彩烈時, 會邊擺動玩具邊嘀嘀咕咕;或許你也曾面臨這種情景, 你的孩子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時, 就不停地自問自答:“怎麼, 這不對……噢, 是這樣的。 ”對此, 你不必感到驚奇, 更不要去制止, 因為這是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自言自語。
自己對自己說話的現象叫自言自語。
幼兒的自言自語多在4—6歲的時期出現,
它是幼兒在學習語言過程中,
由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過渡時所產生的心理現象。
所謂外部語言,
即語言的外在化,
就是用於交流的語言,
Advertisiment
幼兒的內部語言有兩種反映:一種是“遊戲語言”, 即在遊戲和活動中對行動的“伴奏”, 一面動作, 一面嘀咕;另一種是“問題語言”, 是在活動中碰到困難或問題產生的自言自語, 常用來表示對問題的困惑、懷疑或驚奇及解決問題所採用的辦法。 3~5歲兒童, “遊戲語言”占多數, 5~7歲兒童則“問題語言”增多。
我們應當認識到幼兒的自言自語是一種自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