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搖籃曲幫助寶寶安靜入睡

凡是做過媽媽照顧過嬰兒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那就是當寶寶到了該睡卻鬧著不睡的情況下, 把寶寶抱在懷裡按一定的節奏輕輕地搖晃他, 或用手一下一下輕輕地拍他, 或者同時嘴裡按一定的節奏哼唱著, 很快寶寶就入睡了。 除了以上這些民間常用的方法外, 還有就是給寶寶聽搖籃曲, 也能誘導他很快入睡。 搖籃曲又是怎樣產生催眠作用的呢?這得先從音樂的知覺欣賞的生理學知識說起。


首先, 音樂是傾注了作曲家某種情感的聲波。 雖然它不是語言, 但它從樂曲的旋律等抒發作曲家的某種特殊情感。

Advertisiment
這些情感是以樂曲的聲波來感染人的, 有時比語言更能直接感染人。 作曲家利用調式、旋律、速度、節奏、力度等各具的許多特色, 以及在合聲及合弦上採用諧和或不諧和的方式, 用這些組合的變化演奏的樂曲, 能讓人產生慷慨激昂或急流勇進、氣勢磅礴的感覺。 例如“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黃河”給人一種奮起抗爭而萬馬齊奔的激情, 引起人們產生熱血沖滿全身, 有無比的膽量和勇氣的感覺。 與這些作用相反, 有的卻可以用一種綿綿柔情的曲調, 一種垂柳緩緩擺動或溪水潺潺的節奏及速度, 使人產生鎮定和柔情, 感覺恬靜與舒適的地全身肌肉放鬆。 如“軍港之夜”這首搖籃曲, 聽了讓人產生仿佛在寂靜的夜晚,
Advertisiment
躺在大海的搖籃裡, 身子一搖一搖地墜入夢鄉的感覺。


另外, 從聲波的物理學特徵上看, 音樂是連續發出的聲波, 其波形很規律並呈週期性的變化。 這在音樂學上叫做旋律發展中的重複或變化。 人的內耳螺旋器上的叫作毛細胞的神經細胞, 在接受這樣的聲波的“機械震動”時, 能得到週期性的休息而不致疲勞。 同時,大腦會因為音樂所抒發的情感使人聽了感覺舒適和欣快。


所以, 音樂並非僅僅是一種藝術欣賞的音響, 除了藝術上的價值之外, 它還有各種生理的、心理的效應。 搖籃曲就是通過簡短和舒緩, 而旋律輕柔甜美, 伴奏的節奏音型帶搖籃的動盪感, 使寶寶得到一種安全和舒適的感覺去對抗那些興奮著的腦細胞使之被抑制,

Advertisiment
於是寶寶進入睡眠狀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