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產後疼痛小技巧

2018-04-10 1383

生孩子就像一場生意, 不僅12級的疼痛是必須經歷的, 而且還會打包各種產後的疼痛。 准媽媽要面對分娩後的疼痛, 除了擁有強大的內心外, 還要掌握必要的擊退疼痛小技巧

1、宮縮痛

分娩後的1-2天, 子宮會進行強烈的收縮, 以減少胎盤附著面出血, 使子功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所以部分媽媽就會覺得下腹部經常有劇烈的疼痛,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產後宮縮, 哺乳時疼痛可能加劇。

產後宮縮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自然現象, 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 如果特別難受, 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腹部保暖等方法緩解疼痛感。

Advertisiment

2、傷口痛

不管是剖宮產的媽媽還是順產的媽媽, 在生產後都會遇到傷口疼痛的問題, 特別是媽媽打噴嚏、咳嗽或者大笑的時候。 只要腹壓增強, 腹部或者會陰部的傷口疼痛就會加劇。

對於剖宮產的媽媽來說, 在打噴嚏或者大笑的時候, 可以用手頂住腹部以減輕疼痛的感覺, 還可以使用腹帶減輕疼痛。 會陰側切或者裂傷的媽媽, 則要保持外☆禁☆陰的清潔和乾燥。 哺乳的時候採用側臥式, 這樣可以減少對外☆禁☆陰傷口的壓迫。

3、尿痛

因為分娩過程中膀胱和尿道受到擠壓, 加上外☆禁☆陰側切和裂傷的傷口疼痛等, 所以在產後的24小時內很容易引起排尿困難, 嚴重的可能還會出現膀胱炎等。 這些都會造成媽媽在產後排尿時出現不適感,

Advertisiment
或者是疼痛。

所以, 新媽媽在產後要儘早自行排尿, 這樣通過尿液沖刷膀胱和尿道, 可以有效減少膀胱炎和尿道炎的發生。 如果排尿困難, 可以用溫開水沖洗尿道外口周圍以誘導儘快排尿。

4、關節痛

有的媽媽在孕期可能沒有補充充足的鈣劑和維生素D, 所以就會造成骨質疏鬆。 隨著產後母乳的餵養, 骨質疏鬆就會進一步加重。 加上媽媽在月子裡很容易出汗, 如果出完汗之後沒有及時擦乾淨, 就會被身體反吸收。 如果同時母乳餵養的姿勢不對, 長時間下來就很容易出現關節痛的毛病。

為了避免關節疼痛, 新媽媽在孕期和產後要多補充鈣劑、多曬太陽, 促進體內合成維生素D以幫助鈣質的吸收。 還要避免關節的受涼,

Advertisiment
洗手洗臉最好使用溫水。

另外, 產後要進行適當的運動, 也不要過度勞累, 哺乳的時候要保持舒適的姿勢, 抱著寶寶的時間也不要太長。 也可以請家人幫忙放鬆腰背部的肌肉, 加強周圍組織的血液迴圈, 排出肌肉中積累的代謝物, 緩解肌肉酸痛的情況。

雖然懷孕和生寶寶會讓媽媽的身體發生很多另人煩惱的變化, 但是這些變化大部分還是可以改善的。 只要通過科學的手段, 就能夠讓媽媽順利恢復到產前的身體狀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