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改正孩子“牛脾氣”有妙招

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中, 2~5歲和12~15歲分別為兩個特殊的發育時期, 表現為性情急躁, 不聽話, 不願意別人干涉他們的事。 以這種逆反行為為特點的表現, 心理學上稱為反抗期。 這是兒童智力發育和人格培養過程中的必然階段, 並不是壞事。 如果能順利度過, 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慧的發育和開發, 意志力、創造力的培養都大有益處。

2~5歲的年齡期為第一反抗期。 是兒童心理迅速成長的表現, 是發展兒童獨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時機。 這個時期, 由於孩子已經獨立行走, 思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 逐步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Advertisiment
總想親自去用自己的小手顯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若不讓他做, 就會又哭又鬧。 但由於孩子年幼, 其表現不夠成熟, 有些行為完成不理想甚至失敗, 不合家長的意願, 如果父母強行阻止、責備乃至懲罰, 將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壓抑, 出現反抗心理, 表現出反抗的言語和行動。 即使是歷來溫訓的孩子到了此時期, 也會變得急躁、不聽話和調皮。 這時父母對孩子的反抗, 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若不問情由地採取粗暴的態度, 會導致孩子更強烈的反抗, 形成不良性格;如果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一味地退讓, 長此以往, 孩子以反抗作為控制局勢的最佳手段, 就會常常施展出來,
Advertisiment
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無形中促使孩子養成常發脾氣的壞習慣。

孩子的吸收和模仿力是很強的。 如果父母動輒火冒三丈, 勃然大怒, 當著子女的面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導致孩子也常常發脾氣。 身教重於言教, 因此, 父母應為孩子做出榜樣。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師, 要瞭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 嬰兒時期, 孩子哭鬧是餓了, 母親會給孩子餵奶。 那麼, 5歲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了, 家長應當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並且要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 即使不滿意孩子做的, 也要避開孩子的面再重新做, 以免使孩子不高興, 而失去動手的興趣。
2~5歲兒童有遊戲和交友的需要, 父母要鼓勵他們參加戶外活動, 建立正常的社交關係。
Advertisiment
不要事事對孩子管教過嚴, 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管教, 只有在必要時或有出格的情況下才給予限制或制止。 孩子生氣時, 父母除了表現對他理解和關懷外, 要儘量設法分散他的注意力, 引導孩子做一些使他愉快的事。 如果壞脾氣已經形成, 注意不要採用強硬、粗暴的處理方法。 可以對其故意不理、不問, 讓他自己慢慢冷靜下來, 然後通過說服引導, 將怒氣中的合理成分轉化為自我鼓勵。 再者, 父母和老一輩人對待孩子的教育要一致, 不要一個批評, 另一個袒護。 對同一件事, 不要今天一個態度, 明天又是一種態度。 否則會使孩子無所適從, 增加反抗性和不穩定性。

12~15歲為第二反抗期, 又稱危險期。 在這個時期, 孩子對母親嘮叨的管束和父親呆板的說教深為反感。

Advertisiment
因為, 此期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發育期, 突出表現是具有逐漸增長的成熟意識, 但又社會經驗不足。 個體的長大和生理的漸逐成熟, 使孩子認為自己已是大人了, 但心理上, 又擺脫不了孩子的習慣和幼稚行為。 這種不和諧的矛盾使孩子產生了心理上的“自我不協調”的衝突, 潛意識地憎恨自己的軟弱和無能, 進而仇視父母的管束。 表現為情緒急躁, 有時非常自信, 有時卻非常自卑。 有時莫明其妙向父母發脾氣, 做什麼事我行我素, 不原意與父母商量, 富於衝動和冒險性, 用反抗來探索自己的價值與力量。 這種情緒的變化正好反映了他們認識上的不足, 如處理不當, 極易導致各種心理障礙,
Advertisiment
嚴重的會離家出走, 甚至自殺等。
因此父母應更加慎重, 多想辦法與孩子溝通思想與感情, 做到既是孩子的父母, 又是他們的朋友, 決不能簡單地壓制。 父母可以幫助他們選擇好的朋友, 同時注意青春期與異性☆禁☆交往的問題, 既不能管制, 也不能放縱, 而要正確地加以引導。 兒童少年的反抗性是正常的心理發展過程, 並不是壞事。 這種反抗是青少年人格第二次誕生時的陣痛, 是既想脫離父母, 又捨不得脫離的矛盾心理狀態。 如果父母橫加干涉, 孩子會更起勁地“反抗”;反之, 在父母的冷處理下, 孩子卻會悄悄地向你請教。 因此, 做父母的要善於利用孩子的反抗與服從、自主與依賴的矛盾心理, 因勢利導, 讓孩子順利度過“第二反抗期”, 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成材都大有益處。
據跟蹤對比研究:高反抗孩子中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低反抗孩子中只有26%的人才具備這種能力,而大多數不能獨立承擔任務,做事不果斷。父母應當認識到:子女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和希望,不能將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子女。這樣同時減輕了父母和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子女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去尋找自己的追求,取得事業的進步。

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成材都大有益處。
據跟蹤對比研究:高反抗孩子中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低反抗孩子中只有26%的人才具備這種能力,而大多數不能獨立承擔任務,做事不果斷。父母應當認識到:子女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和希望,不能將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子女。這樣同時減輕了父母和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子女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去尋找自己的追求,取得事業的進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