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他人是培養孩子道德品質的內容之一。 特別是目前獨生子女較多, 父母將一切的愛和希望都傾注于孩子一人身上, 孩子一生下來就生活在“一切以我為中心”的家庭環境裡, 家庭裡一切都圍繞著孩子轉, 如不進行教育, 將會對孩子成長產生嚴重不良後果。 因此, 更應注意教育孩子關心他人。 具體方法如下:
1.重視說理教育,
幫助孩子分清是非,
啟發孩子自覺關心他人。
說理教育可以提高孩子對行為是非的認識,
使他們分清善惡、是非,
並形成相應的行為動機,
推動孩子行動。
如:有的孩子看見別人上公共汽車搶座位就跟著學,
Advertisiment
2.善於發現孩子關心他人的萌芽, 使其無意識的舉動, 變為有意識的行動。
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
如果有時孩子是無意識地或者是在成人的暗示下幫助他人,
就應及時給予表揚、肯定,
激發孩子繼續關心他人的願望。
經過不斷訓練,
使其無意識的行動,
變為有意識的行為。
例如,
孩子看見小弟弟摔倒了,
在家長的暗示下,
去把小弟弟扶起來。
家長誇獎他說:“××關心小弟弟,
真是一個好孩子。
你看,
小弟弟在謝謝大哥哥呢!”孩子受到表揚,
心理上得到滿足,
從情感上體驗到關心他人的樂趣。
3.家長應向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榜樣。
Advertisiment
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幼兒好奇心強,
模仿性強,
可塑性大。
獨生子女在家裡沒有兄弟姐妹,
父母和長輩的行動是他們唯一可仿照的模式。
4.利用文藝作品向孩子進行關心他人的教育。
故事、圖書、電視、電影等文藝性強的作品,
是直觀教育手段,
孩子最感興趣。
家長可常利用好的文藝作品,
給孩子講(看)些有關人們相互關心、相互説明的內容,
引導幼兒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