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媽坐月子期間的身體變化

在說月子期的變化之前, 我們首先來介紹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坐月子。

一、什麼是坐月子

坐月子是指胎兒、胎盤娩出後到產婦機體和生☆禁☆殖☆禁☆器官復原的一段時期, 一般需要6~8周。 醫學上將這段時間稱為產褥期或產後期, 民間俗稱坐月子。 無論產褥期或坐月子, 都意味著產婦要臥床休息, 將養好身體, 促使生☆禁☆殖☆禁☆器官和機體儘快康復。

新媽媽坐月子期間的身體變化

產前孕婦擔負著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 母體的各個系統都會發生一系列的適應變化。 尤其是子宮變化最為明顯, 子宮肌細胞肥大、增殖、變長,

Advertisiment
到妊娠期子宮重量增加為非孕時期的20倍, 容量增加1 000倍以上, 心臟負擔增大, 血流速度加快, 心跳每分鐘增加10~15次, 心臟血容量增加10%, 如此才能供養胎兒和自身的需要。 同時因胎兒逐漸成長, 膈肌逐漸上升, 而使心臟發生移位。 肺臟負擔也隨之加重。 肺通氣量增加可達40%, 經常出現鼻、咽、氣管黏膜充血水腫。 妊娠腎臟也略有增大, 輸尿管增粗, 肌張力減低, 蠕動減弱。 其他如腸胃內分泌、皮膚、骨、關節、韌帶等都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產後胎兒娩出, 母體器官又會恢復到產前的狀態。 子宮、會陰、陰☆禁☆道的創口會癒合, 子宮縮小, 膈肌下降、心臟復原, 被拉鬆弛的皮膚、關節、韌帶會恢復正常。 這些形態、位置和功能的復原, 都要在產褥期內,
Advertisiment
而能否復原, 則取決於產婦在坐月子時的調養保健。 護理得當, 則恢復較快, 且無後患, 若稍有不慎, 調養失宜, 則恢復較慢, 且多患產後疾病, 有的還會留下產後疾病, 俗稱“月子病”。 當然, 產婦身體的恢復不僅是時間的問題, 還決定在產褥期產婦的飲食、休息、鍛煉等多方面的將養。 將養得當, 則恢復快, 且無後患;若將養失宜, 則恢復較慢, 往往還會留下產後疾病, 俗稱“月子病”。

那麼, 在坐月子期間, 新媽媽的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二、坐月子的身體變化

1、第1周:陣痛從第3天開始得到緩解。 惡露量在分娩當天和第2天較多, 然後逐漸減少, 1周後與平時的月經量差不多。 分娩後第1天開始分泌乳汁。 分娩1周過後, 子宮縮小。

2、第2周:惡露的顏色由褐色變成黃色,

Advertisiment
量也逐漸減少。 母乳分泌更加順暢。 子宮繼續縮小, 恢復到分娩前的狀態。

3、第3周:黃色的惡露幾乎消失。 分娩時的傷口基本痊癒。

4、第4周:惡露消失, 分泌出和妊娠前相同的白色分泌物。 恥骨恢復正常, 陰☆禁☆道恢復正常, 會陰部消腫。 腹部變得較為緊繃。 妊娠紋的顏色變淺。

5、第5周:腹部下垂不明顯, 身材恢復原狀。 身體大多已調整至原來的狀態。

6、第6周:子宮完全恢復。 擺脫產後抑鬱症。

小編點評:懷孕和分娩都會對媽媽們的身體造成極大的改變, 而月子就是給媽媽產後一個休整期, 媽媽們通過坐月子來讓自己的身體恢復到產前的狀態。 但如果媽媽產後調養不當的話, 很容易留下月子病, 這樣手尾就長了。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坐月子期間的婦女可以多吃什麼食物來補充營養?

    產褥期婦女所需的多種多樣的營養素,可分為別從下列食物中攝取︰蛋白質︰瘦肉、魚蛋、乳和禽類如雞、鴨等都含有大量的動物蛋白質。花生、豆類和豆類製品如豆腐等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質。脂肪︰肉類和動物油含有動物... [詳細答案]

  • 3回答

    坐月子期間的飲食有哪些要注意的

    產後飲食的4大原則 新媽咪產後飲食應以精、雜、稀、軟為主要原則。 1.?精?是指食量不宜過多 產後過量的飲食除了會讓新媽咪在孕期體重增加的基礎上進一步肥胖外,對於產後的恢復並無益處。如果你是母乳餵養... [詳細答案]

  • 3回答

    順產的媽媽坐月子期間上火該怎麼辦?

    您好,月子裡上火會影響到乳汁,弄不好寶寶也就容易跟著上火。平時吃東西時要注意,不能吃辛辣等易上火的食物,性寒涼的食物也不能多吃。最好也不要吃清火的藥。可多吃蔬菜,如白菜、芹菜、萵筍、茭白、蓮藕、百合... [詳細答案]

  • 3回答

    坐月子期間的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坐月子不需要太補,要多吃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像蛋、魚、肉、蝦、豆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總之,儘量吃清淡的,飲食營養要均衡,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夏季尚需多吃西瓜汁及冬瓜湯以清熱解暑。 [詳細答案]

  • 3回答

    坐月子期間的飲食是與寶寶相關嗎

    月子期間需要哺乳的寶媽的飲食和寶寶是息息相關的,正常情況下吃蔬菜是不會造成寶寶拉肚子的,但是如果寶媽吃了過於寒涼的蔬菜的確有可能導致寶寶拉肚子哦,所以如果寶寶出現拉肚子的狀況,寶媽就需要仔細觀察自己...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