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新生兒黃疸臨床表現及其治療

新生兒黃疸包括血清膽紅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 以鞏膜, 皮膚黃染為特徵。 臨床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 本症屬中醫胎黃、胎疸範疇。
臨床表現
1.生理性黃疸:約有80%的正常新生兒有此現象, 一般出生後2~3 天出現皮膚鞏膜黃染, 4~6 天達高峰, 7~10 天消退。 早產兒較足月兒遲1~2天出現。 大小便顏色無改變, 偶有食欲減退, 無其他症狀。
2.病理性黃疸:
(1)黃疸在生後24 小時內出現, 或晚在1 周以後出現, 快速加重或持久不退, 或退而複現, 並伴有厭食、嘔吐, 不哭、疲倦、肝脾腫大等症。
(2)實驗室檢查:足月兒血清膽紅素>205.2μmol/L;早產兒血清直接膽紅素>256.2μmo1/L;結合膽紅素及未結合膽紅素均有提高;出生10天后膽紅素>34.2μmo1/L
(3)臨產前有感染用藥史,
Advertisiment
家族黃疽史, 非順產史等。
中醫認為本症多因母體胎孕之時, 感受濕熱之邪, 蘊結薰蒸胎胞, 或產後感受濕熱疫毒之邪, 致膽汁不循常道, 外溢肌膚或全身。
西醫認為造成病理性黃疽有以下三種原因:
(1)溶血性:常見於新生兒溶血病, 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
(2)阻塞性:常見於先天性膽道閉鎖, 膽汁淤積綜合征。
(3)肝細胞性黃疽:多由乙型肝炎病毒, 單純性皰疹病毒, 柯薩奇病毒等感染引起。
[治療]
(一)中醫辯證治療
1.濕熱發黃。
主證:皮膚、鞏膜黃染色鮮明如橘子色, 精神尚好, 或有發熱, 小便黃如山枝子汁, 便秘或便溏, 舌紅苔黃膩, 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
Advertisiment

方藥:茵陳蒿湯合枝子柏皮湯。
綿茵陳8 克, 枝子5 克, 大黃3 克, 茯苓8 克, 澤瀉8 克, 車前草8 克, 生苡仁10 克, 甘草3 克, 黃柏5 克。
方解:茵陳清利濕熱, 除諸黃, 配以枝子通行三焦, 佐以大黃通泄瘀熱, 三者味苦性寒, 泄降下行, 使濕熱之邪從下而解。 加黃柏增強清熱退黃作用, 茯苓、澤瀉、車前草、生苡仁均清利濕熱之品, 甘草和諸藥。
加減法:
①濕重於熱, 口幹不渴飲, 加白術10 克、豬苓8 克、厚樸6 克。
②如見黃疸、發熱、煩躁、嘔吐者, 可用清瘟敗毒飲加減:茵陳8 克、
枝子5 克、犀角1 克、桔梗5 克、黃芩6 克、赤芍5 克、玄參8 克、連翹8克, 丹皮5 克, 石膏12 克, 生地6 克, 甘草3 克。
2.寒濕發黃。
主證:黃疸日久, 色黃晦暗, 神疲, 四肢欠溫, 大便灰白或溏, 舌淡, 苔白膩。
治法:健脾化濕, 溫中散寒。 方藥:茵陳理中湯合茵陳四逆湯。
Advertisiment
茵陳8 克, 黨參8 克, 白術6 克, 乾薑1 克, 炙草2 克, 附子1.5 克, 北芪8 克。
方解:參姜術草茵陳為茵陳理中湯, 有健脾化濕、溫中散寒、退黃疸之效, 加附子、北蔑, 增強溫化寒濕作用。
(二)西醫治療
生理性不需治療能自愈。 病理性黃疸可用:
1.光照療法:新生兒裸☆禁☆露臥於光療箱中, 用單光或雙光照射, 持續24~48小時, 膽紅素下降到12011mol/L 以下, 停止光療。
2.酶誘導法:苯巴比妥生後第一周給藥, 劑量為每日4~8mg/kg, 連眼4日, 3~7 日才顯效果。 或首劑大量, 後小劑量維持4mg/kg/d。 加用尼可刹米100mg/kh/d, 可提高療效。
3.換血療法:對嚴重黃疽或有早期核黃疸症狀者可採用, 能快速有效地降低血清膽紅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