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早教專家林怡教你如何讀懂孩子的心

毫無疑問, 每個父母都非常愛孩子, 我們懷揣百分之百的愛心, 嘔心瀝血在付出。 可是, 就因為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個性, 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問題”。 而當我們糾結于孩子的所謂“問題”時, 我們給予孩子的便是自以為是的愛, 有時甚至是一種傷害。

要知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帶說明書的, 所以年輕父母們常常會為孩子的成長感到焦慮、不安, 甚至痛苦。

林怡老師在《別以為你會愛孩子》一書中分享了她20年的教子經驗和110多個生動的案例, 幫媽媽瞭解孩子惱人行為背後的原因, 擺脫育兒焦慮,

Advertisiment
更有章法地去愛。

8月18日下午, 著名早教專家林怡在西單圖書大廈與廣大家長們分享了自己20年來累積的智慧教養經。

我們將與大家分享現場的精彩對談與溫暖瞬間~~

【學會愛孩子是為人父母必須走的第一步】

主持人:林老師您好, 《別以為你會愛孩子》這本書中凝結了您20年的教子經驗和110多個親子案例, 您最想通過這些傳達給家長們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呢?

林怡:讀懂孩子的心思, 把握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與特點, 換個角度想問題, 就能給孩子最好的愛, 讓育兒這件事變得更輕鬆。 孩子輕鬆, 家長也輕鬆。 若將眼球集中于孩子的“問題”, 糾結于孩子的問題, 即便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 為了孩子少走彎路, 最終也會帶給孩子各種壓力,

Advertisiment
使我們的愛變了味道。 學會愛孩子, 是為人父母必須走的第一步。

遊戲:壓力呈現

以書本代表壓力, 請家長上臺, 雙手托書, 向家長們直觀地展示如果不懂孩子, 不會愛孩子, 會帶給孩子怎樣的壓力, 當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時, 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現在家長的焦慮是因為一顆功利心】

主持人:現在的年輕家長都非常焦慮, 您在書中寫道:家長焦慮情緒會影響孩子正常發展, 哪怕不給孩子一張好臉, 也要給孩子一顆 ‘好心’。 您覺得年輕家長焦慮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能擺脫育兒焦慮, 更有章法地愛孩子呢?

林怡:孩子具有直指人心的本能, 他們與家長在內心深處是一體的。 孩子如何看待外面的世界往往經由家長來做出判斷。

Advertisiment
因此, 家長內在是什麼樣的狀態, 孩子都能感覺到, 並受其影響。

現代家長焦慮的原因主要是過於功利, 急於看到成效;喜歡比較, 存在完美主義傾向, 因比較產生焦慮情緒;不懂愛孩子的對的方法, 不經意間給孩子壓力, 引發親子衝突, 導致更多問題;孩子不聽話, 無法控制場面, 產生無能為力的感覺……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學習, 瞭解孩子心理發育的特點, 做個懂孩子的家長;以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自我修煉, 調整心態, 完成自我的成長, 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把自己與孩子區分開, 建立必要的心理界限。

【養孩子就像養花 根據孩子個性進行養育, 但要防止走偏】

主持人:我看您在書中提出一個觀點“養孩子像養花”,

Advertisiment
還花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孩子的這些個性特點。 您有沒有覺得把孩子的個性按類別來分, 家長會按圖索驥?畢竟每個孩子都是很獨特而複雜的呀~

林怡:用養花來比喻養孩子很貼切, 很形象。 每個孩子都是一棵獨特的花種, 必然要長成哪種獨特的植株。 但是, 家長們往往期待一種花擁有多種花的特性, 結果就逆孩子特性而動, 適得其反。 將孩子按個性類別區分, 確實會有家長按圖索驥, 正因為考慮到這點, 我將重點在如何避免問題。 並且在後續的章節中又詳細談到了如何以對的方法去愛孩子等具有普適性的內容, 以避免家長讀偏走偏。

【育兒是自我修煉的旅程, 父母要學習育兒知識但不能迷信書中理論】

Advertisiment

主持人:您在書中提到“養育孩子的過程, 就是自我修煉的過程”。 現在年輕父母們都會買很多育兒書來看, 不斷提升自己。 可是有的家長是越讀越糊塗, 甚至不知道這錯綜複雜的教育理念哪個說的才是對的。 您有什麼好的建議麼?

林怡:多讀書對提升我們自己確實很有幫助, 但是每位作者每本書都有一個基本的立場, 一個基本的出發點, 我們可以稱之為大前提, 在某個大前提下, 其結論是對的。 但是離開這個大前提, 或者前提變換, 這個結論就可能不那麼科學了。 因此, 讀書, 學習他人的方法, 我們都需要帶著智慧去分辨, 不可迷信, 不可盲目套用。 畢竟,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 他們對外界的反應都不一樣, 接受資訊也有偏好。有句話叫“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這個道理。

【隔代教養的家庭矛盾要兩害相權取其輕,以和為貴】

主持人:現在新手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擾,就是因為要在外面打拼,不得不求助老人幫忙帶孩子。可是老人和年輕父母在育兒觀念上有著特別大的差異,而且往往因此帶來很多的家庭矛盾,也影響了孩子的成長。請問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有什麼好的建議給大家麼?

林怡:父母在外打拼,無法盡到養育孩子的諸多責任,出於補償心理,往往會不太理智地對待孩子,加上對孩子期待比較高,更容易聚焦于孩子的問題,呈現完美主義傾向,結果反而引發各種矛盾,帶來更多的問題。

【督促孩子學習,請讓他享受這個過程,發現樂趣】

現場觀眾:讓孩子學習特別費勁,但他玩兒遊戲特別賣力。除了在網上查攻略,還做了好幾本筆記。林老師,您說這怎麼辦?

林怡:督促孩子學習,最好擺脫功利心態,讓他享受整個過程。分享一個我們家孩子學外語的經歷:他喜歡玩英文版遊戲和英文原版電影,因為喜歡,所以他很投入地查遊戲裡的單詞,也因此聽力、閱讀量獲得了大量提高。這不是說在鼓勵孩子玩遊戲,而是可以通過他感興趣的東西引導他,殊途同歸。

接受資訊也有偏好。有句話叫“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這個道理。

【隔代教養的家庭矛盾要兩害相權取其輕,以和為貴】

主持人:現在新手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擾,就是因為要在外面打拼,不得不求助老人幫忙帶孩子。可是老人和年輕父母在育兒觀念上有著特別大的差異,而且往往因此帶來很多的家庭矛盾,也影響了孩子的成長。請問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有什麼好的建議給大家麼?

林怡:父母在外打拼,無法盡到養育孩子的諸多責任,出於補償心理,往往會不太理智地對待孩子,加上對孩子期待比較高,更容易聚焦于孩子的問題,呈現完美主義傾向,結果反而引發各種矛盾,帶來更多的問題。

【督促孩子學習,請讓他享受這個過程,發現樂趣】

現場觀眾:讓孩子學習特別費勁,但他玩兒遊戲特別賣力。除了在網上查攻略,還做了好幾本筆記。林老師,您說這怎麼辦?

林怡:督促孩子學習,最好擺脫功利心態,讓他享受整個過程。分享一個我們家孩子學外語的經歷:他喜歡玩英文版遊戲和英文原版電影,因為喜歡,所以他很投入地查遊戲裡的單詞,也因此聽力、閱讀量獲得了大量提高。這不是說在鼓勵孩子玩遊戲,而是可以通過他感興趣的東西引導他,殊途同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