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暫時隔離法——讓孩子冷靜

當寶寶還在繈褓之中時, 爸爸媽媽給予寶寶的, 更多是生活上的照料。 當寶寶自理能力增強, 會說、會走, 有了自己的主意時, 慢慢問題就出現了。 “怎麼搶哥哥的玩具?”“不是告訴你, 不能咬人嗎?”“玩具扔一地, 不能好好地玩嗎?”類似的責備和嘮叨是不是常常從你嘴邊溜出? 
對於一些性格倔強, 脾氣大, 達不到目的就生氣發怒的寶寶, 爸爸媽媽們常常感到難堪。 想幫助孩子改善他的行為, 但又束手無策。 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讓孩子冷靜下來, 認識到那是不當的錯誤行為方式嗎?
記得曾經在一所國際學校看見這麼一幕:老師在給孩子們上英語課,

Advertisiment
孩子們都很感興趣, 認真地聽著課, 做著對話練習。 這時有一個小男孩注意力不集中, 眼睛左顧右盼, 並且時不時動手碰旁邊的孩子, 使這個孩子也無法認真地聽課, 兩個人眼看要鬧起來。 老師看見了, 走到肇事的男孩身旁, 注視著他, 用平靜而又嚴肅的口吻說:“請你起立, 到教室後面的空位去坐5分鐘。 ”5分鐘後, 這個男孩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不再打擾他人, 而且自己也把心思放到課堂內容上了。
短短5分鐘環境的更換, 孩子的行為立即就有了改善。 在課後與這位老師交流, 瞭解到他實際上是運用了“暫時隔離法”。 這種方法是由一位美國心理學教授發明, 對處理2-12歲孩子的不良行為頗為有效。
Advertisiment
但要正確使用, 需要瞭解其具體的操作步驟。

“暫時隔離法”步驟
步驟一: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 父母首先要與孩子保持目光的接觸, 表情嚴肅但不必嚴厲。
步驟二:用10個字以內的句子簡單地告訴孩子他必須被暫時隔離的原因, 並即刻付諸實施。  
 步驟三:把孩子送到隔離地點——衛生間、儲藏室等安全但無聊的地方。
步驟四:按照一歲一分鐘的原則把握時間, 隔離結束後再要求孩子說出他被隔離的原因就行了,不必要求他認錯, 表現出家長對孩子“面子”的尊重。

對許多孩子來說, 當他表現出不良行為時, 採用暫時隔離法, 被父母“晾”在一邊不加理睬, 能很快讓孩子冷靜下來。 這種方法對處理孩子一些衝動性的、難以控制的行為比較安全、有效,

Advertisiment
不會對孩子產生感情上的傷害。 當孩子明白自己被孤零零地扔在一處完全是咎由自取, 他會記住這是為了什麼!

隔離法改造“小霸王”
3歲的豆豆是個頑皮淘氣的男孩, 是家裡的“小霸王”。 當他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時, 總是大發脾氣, 尖叫駡人, 摔東西, 踢門, 甚至咬人。 爸爸媽媽為此沒少訓斥他, 可他依然我行我素, 爸爸媽媽感到生氣而無可奈何。
一天, 爸爸媽媽帶他到剛從美國回來的姑姑家去做客, 豆豆與表姐媛媛玩得很高興。 到了該回家的時候了, 媽媽提醒說:“豆豆, 快收拾好玩具, 咱們該回家了。 ”豆豆不理睬媽媽的話, 仍然玩著手裡的玩具。 媽媽又說了一句:“豆豆, 天不早了, 該回家睡覺了。 ”豆豆不耐煩地說:“討厭.我還想玩一會兒。

Advertisiment
”拖延了10分鐘, 豆豆還是不願走。 最後, 爸爸強行奪下他手中的玩具, 把他拖到門口。 豆豆大哭大鬧起來, 躺在地上打滾。 爸爸媽媽感到十分難堪。 表姐媛媛見此情景, 拿過來一個小鬧鐘, 說:“豆豆, 你亂發脾氣, 應該暫時隔離。 ”姑姑看到這個情況, 向豆豆父母解釋說:“在美國, 父母對待不聽話的孩子使用‘暫時隔離法’的策略。 這對於終止兒童的不良行為很有效, 我採取這種方法對媛媛進行管教,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爸爸媽媽決定用這種方法來幫助豆豆改掉壞習慣。 他們首先把豆豆的“亂發脾氣”確定為“目標行為”, 並向豆豆作了解釋。 每當他尖叫哭鬧、打滾時, 爸爸媽媽都平靜地命令他立即到衛生間去暫時隔離,
Advertisiment
並把鬧鐘設定為3分鐘, 直到鬧鐘響了才讓他出來。 在他們使用暫時隔離法的第三天, 豆豆已被隔離了6次。 在以後的一段時間中, 隨著反復應用暫時隔離法, 豆豆明顯減少了發脾氣的次數, 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採用正確的方式與人交往, 大家都說豆豆變得懂事可愛了。

“隔離法”的使用範圍
暫時隔離法也不是適用於所有的不良行為。 像不願做作業、忘記做家務、膽小、害羞、依賴、孤僻等行為, 就不宜用暫時隔離法來處理。 因為暫時隔離是阻止不良行為, 而不是發動良好行為。 你可以用它來制止孩子的衝動性、攻擊性、破壞性行為, 但不能用它來鼓動孩子做他不樂意做的事情。 具體歸納一下, 可以使用暫時隔離法的有以下一些行為——
1.對父母或其他大人無禮、頂嘴;
2.生氣地大嚷大叫;
3.搶別人的玩具或故意損壞玩具;
4.踢人、咬人或威脅要咬人;
5.揪頭髮或掐別人的脖子;
6.擰人或抓人;
7.用東西打人;
8.向別人扔沙土、石頭或樹枝;
9.飯桌上亂扔食物;
10.有意損壞傢俱或房屋;
11.警告之後仍不服從命令, 不能立刻終止錯誤行為。

不能立刻終止錯誤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