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胎記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差別很大, 可能會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最常見的嬰兒胎記有:
• 咖啡牛奶斑:棕褐色或淺棕色平滑的斑塊, 有時可能出現若干斑塊聚在一起。 20%~50%的新生兒會有一兩塊這種色素性胎記。 咖啡牛奶斑這種嬰兒胎記通常會隨著寶寶長大而變小, 但也可能由於日曬而顏色加深。
• 痣:發生色素沉著的皮膚細胞簇。 這種色斑有大有小, 有的光滑, 有的凸起, 黑色或者褐色, 有的長毛, 有的不長毛。 很多痣都是到寶寶幾歲大時才出現, 出生時就存在的痣稱為先天性痣, 或者叫胎記痣,
Advertisiment
• 帶藍色或灰色的蒙古斑:一種較大、平滑的多餘色素沉著區域, 可能長在背部或臀部, 在深色皮膚的寶寶身上最常見。 95%~100%的亞洲人都會有這種嬰兒胎記。 蒙古斑通常到寶寶上學的年齡就會消失了, 但也可能永遠不會完全消退。
• 毛細血管瘤斑(也叫毛細血管擴張斑、焰色痣):接近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的粉色或紫色的平滑斑塊。 70%以上的寶寶都有一個或幾個毛細血管瘤斑。 當寶寶哭或溫度變化時, 這種嬰兒胎記可能會變得更顯眼。 脖子後面的毛細血管瘤斑稱為“鸛咬痕”, 通常會保持到成年。 前額或眼皮上的毛細血管瘤斑稱為“天使吻痕”,
Advertisiment
• 葡萄酒色痣(簡稱PWS), 也叫鮮紅斑痣:顏色較深、漿果色的斑塊, 出生時就有。 這種血管性胎記的顏色可以從淺粉色到深紫色, 可能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一般在臉部或頭部最常見。 大約3%的寶寶出生時帶有葡萄酒色痣。 淺色的色痣可能會消退, 但大多數葡萄酒色痣會伴隨一生, 並且會隨著寶寶成長而變大。 有時葡萄酒色痣可能會變厚、變深, 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頭部的色痣就是個例子。 這種嬰兒胎記也可能在皮膚表面形成鵝卵石樣的凸起或小包。
• 血管瘤:各種血管增生。 這種凸起、粗糙的增生組織可能又大又難看, 也可能很小, 並不顯眼。 大約10%的寶寶會有血管瘤, 最常見於頭部和脖子。
Advertisiment
血管瘤中有一種叫做草莓狀血管瘤, 大約2%~5%的寶寶會有。 這種凸起的草莓紅色嬰兒胎記通常先長大, 然後消退, 其中一半會在寶寶5歲前變平整, 到孩子9歲時90%的草莓狀血管瘤都會變平整。 還有一種皮膚較深處的血管瘤會形成一個藍紅色團塊。 在最初6個月裡這個團塊會迅速生長, 通常要到孩子青春期時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