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月子裡吃鹽會導致沒奶,還會水腫?

於是乎, 眾多新媽媽就因為這些“莫須有”理由, 開始了“食之無味”的月子生涯。
回想當年, 在小編的據理力爭下, 也只能給自己爭取到那麼幾顆鹽, 一個月子坐得寡淡無味。 所以, 現在才要剝開這些“冠冕堂皇”下的偽科學, 還媽媽們一個美味月子餐。

謠言1:月子裡的菜和湯裡不能放鹽, 不然會沒奶的。

真相:無鹽飲食才會影響媽媽泌乳。

眾所周知, 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調味品, 含有人體內必需的物質——鈉。 如果人體內缺鈉, 就會出現低血壓、頭昏眼花、噁心、嘔吐、無食欲、乏力、容易疲勞、煩躁等。

反之, 如果月子裡鹽吃得太少,

Advertisiment
鈉攝入過少, 就會影響新媽咪的食欲、產後恢復, 甚至是心情。 試想一下, 如果一個媽媽吃不歡睡不香, 心情還抑鬱, 她還有可能好好地當一頭能產出足夠奶水的“奶牛”嗎?

因此, 只有適合地吃鹽, 給新媽媽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 才能會讓奶來得更快更好噢。

謠言2:月子裡吃鹽, 會增加腎臟負擔, 增加水腫。

真相:不能過多食鹽, 也不能“忌鹽”。

產後的媽媽們往往還存在一定的程度的水鈉瀦留, 要靠腎臟運動和出汗來進行排泄。 這時如果吃鹽過多, 攝入了過多的鈉離子, 就會加重腎臟負擔, 增加水腫。

但正常量的鹽攝入人體後會通過消化道全部吸收, 並不會給人體帶來損害, 且是有利於產後恢復的。 而且, 由於妊娠期的水分需要排出,

Advertisiment
在產後一周內會出現尿量增加和大量出汗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水分和鹽分的補充顯得尤其重要。

因此, 對於月子飲食裡的鹽分攝入, 過與不及都是不科學的。

需要注意的是, 原本就有高血壓、腎臟病, 或在懷孕時出現妊娠高血壓等困擾的新媽媽, 就得嚴格控制鹽分的攝取。 如果感到有必要, 可以把鈉鹽換成鉀鹽, 因為鉀鹽的口感比鈉鹽要相對重一些, 這樣既不會喪失食物口感, 又不會攝入過多鹽分。

謠言3:月子裡吃鹽, 寶寶的嘴唇上會長水泡。

真相:寶寶嘴唇起皮、長水泡是由吃奶頻繁引起。

不少媽媽會發現, 新生寶寶的嘴唇莫名起皮、發白或長水泡, 而這時老人們就會站出來說:你看, 這就是鹽泡, 是因為你吃了鹽的原因。

Advertisiment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 6個月以下寶寶嘴巴上的泡叫“奶泡”或“吮吸泡”, 這主要是由於寶寶用力吸吮媽媽的乳☆禁☆頭或奶嘴造成的, 奶泡有時也長在寶寶的嘴巴裡。

總的說來, 這是因為寶寶嬌嫩的嘴唇皮膚長期被奶水浸泡所引起的, 不但會長奶泡, 有時嘴唇也會有輕微的腫脹。 其實, 這種腫脹和奶泡是沒有疼痛感的, 在寶寶稍大時會自已消失。

月子裡的媽媽到底能吃多少鹽呢?

月子裡的媽媽不能過多食鹽, 儘量不要吃醃漬食品和罐頭食品, 同樣也不能“忌鹽”, 應該正常飲食、合理飲食, 對鹽的攝入量每天不能超過5克, 且注意營養全面和均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