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奶篇
1.“胸那麼小, 怎麼可能有奶?”
新媽媽聽到這樣的話, 肯定想找個洞立馬鑽進去,
Advertisiment
2.“你的乳☆禁☆頭那麼大/小/平/凹, 孩子能吃得上嗎?”
這同樣是對新媽媽身體的一種否定。 正常的乳☆禁☆頭在一定程度上囊括多種形態範圍, 你沒見過這樣並不代表不正常。 並且寶寶對媽媽乳☆禁☆頭的感知並不是通過視覺, 在餵養之前就對媽媽說這樣的話對媽媽是種打擊, 對寶寶來說也是很不公平的, 如果試都不試就直接否定, 那麼寶寶怎麼去努力學習如何吃奶?
3.“XX當初餵奶, 奶多得都能飆到牆上去!你都不能飆, 奶不夠吧!”
這種話最容易打擊新媽媽的自信心了。
Advertisiment
4.“寶寶是不是又餓了, 怎麼到現在還沒有奶喂給寶寶吃?”
寶寶出生後, 媽媽是他/她最想依賴和信任的人, 媽媽也一樣, 會對寶寶的需求十分敏感, 原本就一直擔心寶寶處於緊張狀態之中的媽媽, 其實很不願聽到別人質疑甚至指責她能否喂飽寶寶, 能否照顧好寶寶的需求, 這時的媽媽不僅需要寶寶的信任, 更需要獲得家人的信任和支持。
5.“你看, 孩子不睡覺, 沒吃飽吧?”
Advertisiment
寶寶睡的好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於家人會不會哄睡, 而不能全部歸咎于媽媽沒喂飽。 對媽媽說“你看, 孩子不睡覺, 沒吃飽吧?”, 會讓新媽媽覺得自己很沒用, 不能照顧好寶寶, 其實未必然。 寶寶還處在淺睡眠中時, 不能立刻將其放床上, 因為這時的寶寶很容易被驚醒, 被弄醒之後寶寶想要再次入睡, 就喜歡再砸吧幾口, 然後在媽媽懷裡睡著。 因為媽媽的懷抱是最接近子宮環節的地方, 有熟悉的心跳聲, 有羊水的味道, 還有溫暖的環抱, 所以孩子表現出來就是還想要到媽媽那裡吃奶。 其實細心一點的媽媽就會發現, 孩子只是輕輕咂幾口就又睡著了。
6.“多吃點, 不吃哪有奶!”
不停地讓媽媽多吃東西, 特別是不停的叫新媽媽喝豬蹄湯之類的所謂“下奶湯”。
Advertisiment
7.“你看, 寶寶又哭了, 他好像很想吃奶, 你剛剛沒喂飽吧”
母乳媽媽壓力之大就在於, 孩子的任何反應, 都要歸咎于媽媽身上。 哭是孩子唯一的語言, 而月子裡的寶寶哭鬧的一個最常見原因就是想念子宮,
Advertisiment
婆媳篇
8.“誰沒生過個孩子, 是女人都得受這罪!”
雖然話糙理不糙, 但要看這話誰說。 婆婆大人最好不要對新媽媽說這類話, 婆婆是過來人, 可能覺得生寶寶是大多女性都需經歷的過程, 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新媽媽們是第一次經歷,心裡肯定會有恐慌和不安,這時就需要家人更多的理解和寬慰。
9.“你買的這小衣服太……”
穿什麼買什麼,都是媽媽的一片心意,很多提前買的東西因為新媽媽經驗不足,用不上,其實這不要緊,而且已經買了,指責也於事無補。不要總說這個亂花錢了,那個白買了之類的話語,其實新媽媽心裡已經很懊惱了,無需再指責一次,而且剛當媽媽的人都比較興奮,恨不得一天給寶寶換十件衣服,這樣的心情家人應多多理解。
10.“你這樣弄寶寶不行!得……”
很多婆婆非常熱心,喜歡指導和包攬寶寶的所有事情,新媽媽歡迎這種指導還好,但千萬不要一開口,先加個“你這樣不行”,其實很多新媽媽有信心把孩子收拾好,“你不行”很容易打擊她們的自信。此外,很多老式的育兒理念不一定科學,比如寶寶的小腳應注意保暖,婆婆卻覺得應該晾著,原因是男孩兒的火力大,這樣的觀點顯然不太科學。另外,婆婆需要對新媽媽多份耐心,媽媽也在每天24小時觀察孩子,一點點摸索孩子的規律,多給她些時間和空間,成為她和寶寶的堅強後盾。
11.“看這大眼睛,可隨他爸爸了!”“咱不知道這孩子隨誰?這麼能鬧”
孩子一生下來,某些特點像爸爸或像媽媽是一種自然規律,不要一發現孩子有點小可愛,比如說小腳丫很秀氣,長了個小酒窩,皮膚白等等,就一口一個真像她爸爸,儘管他爸現在黑的跟煤塊似的,也得說和他爸小時候一樣白,孩子一哭聲大了就說,咱不知道這孩子隨誰?這麼能鬧,他爸小時候可聽話了,一聲不哭。這些說法有太強的偏袒性,寶寶也是媽媽的心頭肉,新媽媽們肯定不願意聽到家人經常這樣說。
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新媽媽們是第一次經歷,心裡肯定會有恐慌和不安,這時就需要家人更多的理解和寬慰。9.“你買的這小衣服太……”
穿什麼買什麼,都是媽媽的一片心意,很多提前買的東西因為新媽媽經驗不足,用不上,其實這不要緊,而且已經買了,指責也於事無補。不要總說這個亂花錢了,那個白買了之類的話語,其實新媽媽心裡已經很懊惱了,無需再指責一次,而且剛當媽媽的人都比較興奮,恨不得一天給寶寶換十件衣服,這樣的心情家人應多多理解。
10.“你這樣弄寶寶不行!得……”
很多婆婆非常熱心,喜歡指導和包攬寶寶的所有事情,新媽媽歡迎這種指導還好,但千萬不要一開口,先加個“你這樣不行”,其實很多新媽媽有信心把孩子收拾好,“你不行”很容易打擊她們的自信。此外,很多老式的育兒理念不一定科學,比如寶寶的小腳應注意保暖,婆婆卻覺得應該晾著,原因是男孩兒的火力大,這樣的觀點顯然不太科學。另外,婆婆需要對新媽媽多份耐心,媽媽也在每天24小時觀察孩子,一點點摸索孩子的規律,多給她些時間和空間,成為她和寶寶的堅強後盾。
11.“看這大眼睛,可隨他爸爸了!”“咱不知道這孩子隨誰?這麼能鬧”
孩子一生下來,某些特點像爸爸或像媽媽是一種自然規律,不要一發現孩子有點小可愛,比如說小腳丫很秀氣,長了個小酒窩,皮膚白等等,就一口一個真像她爸爸,儘管他爸現在黑的跟煤塊似的,也得說和他爸小時候一樣白,孩子一哭聲大了就說,咱不知道這孩子隨誰?這麼能鬧,他爸小時候可聽話了,一聲不哭。這些說法有太強的偏袒性,寶寶也是媽媽的心頭肉,新媽媽們肯定不願意聽到家人經常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