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有關嬰幼兒的前庭覺啟蒙

前庭覺是什麼呢?簡單說, 前庭覺是掌管人的平衡感, 能避免孩子在移動時跌倒, 並自我保護。 前庭平衡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不論行站坐臥、吃飯洗澡、搭車開車到讀書寫字, 都需依賴前庭的協調。 由於前庭系統和大腦在寶寶1歲前的可塑膠性極高, 所以, 家長不妨針對不同月齡孩子的需求來設計活動, 借此增加孩子前庭感覺經驗, 培育出平衡感佳、動作敏捷, 反應靈敏、學習快速、情緒穩定的小寶貝。

前庭系統是感覺系統之一, 負責掌管人的平衡感, 主要的功能為偵測地心引力;而孩子的前庭系統早在胎兒期時就已經開始發展運作,

Advertisiment
所以, 越早給予適當地刺激, 對於小寶貝的平衡感、反應靈敏度和動作敏捷、情緒穩定都有所助益。 透過簡單的遊戲來啟蒙, 孩子一點也不會感覺到壓力, 是最好也不過的了。

前庭覺 人體平衡感關鍵

前庭覺是人體七大感覺系統之一, 由於地球一直存在著地心引力, 人的一生都難以脫離它的影響。 舉例來說, 當人對於環境給予的重力反射訊息無法做出有效的處理時, 人的平衡感和空間感應力就會受到干擾, 它的重要性, 可見一般。

1、前庭覺的運作幫助我們保持身體姿勢的平衡和有效率的運動。 當個體進行加速或減速活動時, 前庭會調整頭部的相對位置, 以維持身體的平衡, 再撞到東西或跌倒時,

Advertisiment
能馬上反應, 以保護身體。

2、前庭覺掌管人體的平衡和空間方位的感應, 有如一架飛機的方向陀螺儀, 如果發展不佳, 可能會使人在不同的空間中迷失方向。 那怎麼說呢?因為光靠視覺人是無法精准地判斷空間方向的哦!必須結合前庭三半規管所提供的重力訊息, 才能使我們對所看到的景象賦予正確的詮釋。

3.前庭覺的有效運作, 有助於維持人體各種姿勢的平衡和協調, 大幅提升生活作息的品質;前庭搭配其他的感覺系統, 人才可以精准地判斷空間, 並保持個體運動時的平衡, 這樣兒童才能做的輕鬆, 玩的開心, 學的快樂。

4、小朋友最喜歡跑跑跳跳了, 而在追趕碰的同時, 如果沒有良好的前庭覺做基礎,

Advertisiment
孩子可能曾經常跌倒, 就很難快樂的起來。

5、前庭覺和其他感覺系統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諸如:眼球的追視能力、專注力、閱讀力、音感能力、觸覺傅等;而前庭同時引導肌肉張力的正常發展, 牽動著筋肉關節的活動, 進而影響到姿勢機能的統合。

6、前庭系統與兒童的語言發展關係密切。 由於語言的發展牽涉到視、聽、觸覺、以及嘴、舌、喉部、聲帶、腹部等的肌肉動作, 都與前庭的平衡反射關聯在一起。 所以當前庭系統發展不良時, 孩子的語言發展會受到影響, 而產生遲緩或障礙。

7.前庭覺刺激過度和不及都是不恰當的哦!如果發展不佳, 孩子的平衡感就會出現問題, 不能精准地計算距離與測量高度、沒有危險意識、大腦神經抑制功能失常、身體手眼無法協調等發展問題。

Advertisiment
但如果過於敏感, 孩子也可能會出現懼高膽小、容易暈車船、噁心嘔吐等現象。

8、一般而言, 前庭覺發展不良、平衡反射失常時, 孩子會有好動不安, 喜歡捉弄人、經常跌倒、愛旋轉爬高飆速或懼高怕快易暈眩;視知覺空間感應失常、容易碰撞桌椅、方向感不分, 眼球追視能力弱、專注力差、不喜歡閱讀寫字, 數學與理科學習嚴重困難;聽知覺音感能力不理想、對聲音反應過敏易驚慌、語言發展遲緩;本體運動覺不佳、身體雙側協調困難、動作計畫不當;甚至有腦神經抑制功能失常, 引發情緒障礙等。

胎兒期至1歲前庭覺發展指標

從胎兒期開始, 寶寶的前庭覺發展就十分迅速哦!前庭系統是感覺系統之一,

Advertisiment
它同時也是人體的感覺系統中最早成熟的, 嬰幼兒的前庭發展從胎兒期開始就已發展的十分快速, 讓您不得不重視前庭覺胎教的必要性。

胎兒期

嬰幼兒的前庭覺發展大概在受精8-9周後就已形成;到了10-11周左右就已經開始動作了呢!它已經可以吸收來自地心的引力了哦!到了媽咪懷孕5個月時, 則前庭覺的發展更為完善, 可以感受母體的身體活動, 甚為驚人。 截至出生為止, 胎兒的前庭覺發已臻于完善, 所以待寶寶出生之後已經可以做出明顯的反應。

新生兒時期

剛出生的新生兒對於策略和移動已經有明顯的感覺, 並且會做出反應。 舉例來說, 當您將初生的寶寶抱起後忽然往下放低, 他就會顯得很慌張, 並伸出雙手做出類似擁抱的動作,這就是一種自然的反射動作。如果家裡的小寶寶沒有出現這些反射動作,則有可能為中樞神經異常,要特別留心。

出生1-3個月

寶寶能感受到自己身體和重力而來的感覺,並出現相當多的順應性反應。如果寶寶感受到重力,則會出現強而有力抗拒感,從中學習順應重力的刺激,並促使前庭和大腦產生相關反應,促使肌肉產生收縮、放鬆與協調。如:讓寶寶趴著,他會抬頭;大人如果撐住他的背部,他就可以坐的很好等。

出生4-6個月

4-5個月的寶寶頭部就非常有力了,已經可以抬頭和轉頭了呢!到了6個月大,趴著時由於神經系統對重力顯得特別敏感,促使寶寶同時抬頭,胸,並將手臂和腿抬離地面,僅依靠肚子來平衡全身做出像飛機起飛形狀的“俯臥伸展姿勢”。

其實,如果抱起寶寶,作搖晃、翻轉身體以及到處移動,這些強烈的重力和移動的感覺,能令他感到快樂。而如果受到重力、視覺指引和身體移動的影響,寶寶同時也會產生筋肉反應,如:可獨立坐一會兒,而不會失去平衡。

出生7-9個月

自出生就一直發揮功能,幫助嬰兒由仰臥翻轉成俯臥的“頭頸直立反射動作”(引發這種反射動作的感覺,來自重力以及頭頸部筋肉和關節的感覺),到了6-8個月大時,開始協助寶寶由俯臥轉換至趴著的姿勢,使嬰兒能移動身體,並在移動之間學習空間結構和距離概念。

出生10-12個月

此時期的寶寶已經可以爬的更遠了,並且和四周的環境產生更密切的關係。而骨骼也成長到足以支撐身體和頭部的力量,且筋肉也具有協調動作和計畫動作的能力;同時寶寶可以倚靠前庭協調肌肉關節、本體覺和視覺,來撐控一切的重力和移動,促使寶寶開始站起來,學習用雙腳來支撐與平衡身體,並練習跨步來走路。

刺激足夠 前庭發展絕佳

父母想要及早啟發孩子的前庭覺,就得從胎兒期就展開積極培育計畫。在胎兒8-9周大時,受孕情況穩定,就可開始刺激其前庭發展;並在嬰兒出生至1歲左右,按月齡成長依序逐漸增加前庭感覺輸入,以大幅度的增進寶寶的前庭平衡統合能力。所以,家長應從胎兒期就開始積極地給予刺激。

胎兒期 “魚兒水中游”

胎兒所感受到的前庭刺激,主要來自於母體的活動。從胎兒期8-9周大開始,媽咪就可以與寶寶玩“魚兒水中游”的遊戲。玩法很簡單,只要孕媽咪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即可,不必因為懷孕就刻意減少活動,這樣才能刺激羊水運動,給寶寶足夠的前庭感覺,增進其平衡感。也可與寶寶來一場親子共舞,以增加胎兒的前庭刺激,不過,還是要提醒孕媽咪,如果身體不適,就別勉強,安全最重要。

針對上班族及有流產危機的孕媽咪,有一個更簡便的刺激法。就是孕媽咪每天1-2次坐在安樂椅上,放鬆心情,搭配輕柔的音樂,輕搖10-15分鐘。

新生兒時期 “抱抱親親”

抱抱親親對新生兒來說就是最好的啟蒙方式哦!讓小嬰兒從熟悉的海洋世界(羊水),適應充滿地心引力的新世界,和學習新的動作反應是十分重要的。由於羊水裡充滿了搖晃的刺激,所以在寶寶出生之後,媽咪可以輕柔地抱著寶寶親親他並輕輕搖晃,讓他重溫羊水世界的熟悉感覺,藉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前庭覺是人體最早發展的系統,如果刺激不足,胎兒的體重和筋肉發展會較差。適度的搖晃可以刺激胎兒大腦和肌肉的成熟。尤其是對早產兒和體重較輕的嬰兒而言。適度的搖晃對於孩子體重的增加也有幫助,媽咪不妨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在搖籃裡輕搖5-10分鐘,每日三次。

出生1-3個月 “搖搖樂”

寶寶的前庭持續在強化當中,而適度地將搖晃的感覺輸入,就是促使前庭系統正常化的最佳利器,所以搖籃就是嬰兒期最好的育嬰用品啦!

媽咪可以在臥室內播放巴羅克音樂或是自然音樂,再將寶寶置於搖籃中,輕輕地搖晃,讓寶寶在悠揚的樂音中享受前庭感覺刺激。此外,搖籃還有一個神奇的功效,就是安眠的作用,當寶寶似睡非睡時,媽咪只要將寶寶置於搖籃中輕搖,大腦慢慢地就會進入休眠狀態,寶寶自然容易入睡。

不過,為免孩子產生搖晃症候群,搖晃幅度嬰兒不宜超過5度,一歲以下不宜超過10度;且時間不宜過長(一次5-10分鐘為宜)。

出生4-6個月 “忽上忽下”

人體左右內耳均含有一對三半規管,主管人的前後,上下、左右不同緯度的重力平衡狀態,與其間交錯的空間方位,包含三度空間靜和動態的加速度、旋轉等任何頭部的重力平衡反射,當人移動或晃動時,內耳的三半規管會統合前後距離,左右方位,上下高度,使人感受空間變化,並做適當的反應。

做“忽上忽下”遊戲啟蒙時,媽咪可將寶寶以水準的方式抱起,並且慢慢地上下移動,讓寶寶感受上下不同的空間感,之後再改換一手托住寶寶的臀,另一手托住寶寶後頭和頭部的方式(即坐姿)平順地上下移動,有時托高一點,有時托低一點。

出生7-9個月 “顛倒乾坤”

此時期的寶寶平衡感已經較為成熟,可以接受來自不同的方向的前庭刺激,以及複雜的重力、空間變化。

媽咪可以一手托住寶寶的臀,另一手托住寶寶的頭頸部,使其呈現水準仰躺狀,之後再慢慢地讓孩子的腳上頭下,頭上腳下,使其有頭腳位置的變化;或是先讓孩子仰躺在床上,用手輕輕抓住孩子的兩隻小腳,平順而自然地將孩子倒提起來,接著模仿老爺鐘的鐘擺的方式,將孩子左右輕搖5-10次,若孩子出現驚慌的表情,則不宜再進行。

再來,媽咪也可以讓寶寶俯趴在大枕頭上,然後用手抓住並抬起寶寶的小腳(呈頭下腳上的動作),停留約10-15秒,接著再放平。

出生10-12個月 “天旋天轉”

前庭系統還有促進其他神經系統發展的功能!內耳的三半規管裡充滿了和神經細胞相連的絨毛,當外在刺激產生時,神經細胞就會獲得訊息,並做出反應。而旋轉可以促進三半規管內液體的流動,刺激管壁的絨毛,傳訊多面向的重力平衡感覺,活化前庭感覺系統,可強化筋肉關節張力,有助於幼兒站立與行走平衡感的發展。

家長可讓孩子俯趴在被單上,接著拉起頭部方向的被角,然後慢慢地將被單沿順時針方向轉1-3圈,稍作停留後,接著再逆時針轉1-3圈,藉以活化孩子的前庭覺。其次,也可以讓孩子趴在大人的肩膀上,由家長托起孩子的雙腳,接著大人先順時針自轉1-3圈,稍作休息後,再逆時針轉1-3圈。如果家長本身平衡感不佳,抱著寶寶坐在搖椅上玩,也是很好的刺激。

FUN 輕鬆 前庭覺啟蒙遊戲

觀察新生兒發現,嬰兒對於重力的刺激會出現反射動作,如:當家長將寶寶由腋下扶起時,他就會往前邁步,甚至能單手拉住木棒,全身懸空地被往上提起,這就是前庭反射的作用。在一歲前孩子會由躺而翻身,爬而站,所以,家長要好好把握胎兒期到出生1歲間的啟蒙良機,多與孩子互動,將會讓您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爸爸 媽咪 前庭覺健全發展小幫手!

前庭覺既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家長在啟蒙時需要注意哪些要項呢?前庭覺的刺激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和安全保護措施,並依孩子的月齡發展給予適切的刺激,溫和緩慢地加強神經抑制功能。其他的注意事項還有:

1、 在嬰兒腦部發育未成熟時,不可給予大幅度的搖晃,並避免因空間不足碰撞到物品,使得寶寶腦部受傷,或神經纖維破裂,造成四肢麻痹、認知障礙,或發展遲緩。

2、 寶寶需要足夠的地心引力刺激才會有良好的前庭覺哦!因此,家長應適度地讓寶寶活動,不要老是將孩子抱在手上或放在嬰兒車裡,以免影響他的身體發展和認知反應。

3、 搖籃是很好的育嬰用品。它不僅可以啟蒙孩子的前庭覺、促進平衡感,更可強化神經抑制功能,安穩情緒,選用搖籃以可以自行控制搖晃幅度的傳統式手控式搖籃最為恰當,避免使用電動搖籃和彈力搖椅。

4、 如果能組合其他感覺刺激,對孩子而言,將有更大的效果,但要注意,由於前庭感覺輸入屬於較強烈的感覺刺激,所以,在小朋友精神狀況不佳,身體有病痛,或是臨睡前,飯前飯後1小時都不適宜進行。

5、 如果孩子有腦波異常狀況,如:癲癇,抽搐等父母應避免給予旋轉刺激,以免使寶寶腦神經過度興奮,引發腦部異常放電,影響病情。

多面平衡遊戲 適用5個月大以上寶寶

功效:針對前庭做多面向的平衡刺激,並且加以強化。

玩法:讓寶寶俯趴或仰躺在彈力大球上,接著前後,左右搖擺,待寶寶適應之後,媽咪可以用雙手托住寶寶的腋下,讓寶寶坐在大球上,前後左右推動,使寶寶感覺前後左右失衡的重力狀態,並協調他恢復平衡。

速度刺激遊戲 適用七個月以上寶寶

功效:促進寶寶加速或減速時的平衡,並提升大腦的反應。

玩法:將寶寶置於棉被、嬰兒車,螃蟹車,滑車中,由慢至快的拖動,如:直線前進,直線後退,或變換不同方向,注意哦!父母不可一下貿然進行過快的刺激,以免孩子受到驚嚇,其間也可以變換寶寶的姿勢,以俯臥,坐姿或是仰躺來進行。

懸蕩刺激遊戲 適用8個月以上

功效:懸蕩對前庭而言是最有效的刺激,它不但可以有前後、左右、高度以及速度的刺激,還能整合不同方向的重力反射刺激。

玩法:找一個搖床或是搖椅或是一張小被單,讓寶寶躺在被單或是搖籃裡,就可以開始做前庭感覺的輸入了,如:前後、左右,甚至是多面向的輕柔平順的搖晃都可以。此外,安全座椅秋千也是很好的玩具,但提醒家長,搖晃幅度不可過大,單次搖晃時間不可過久,也不可讓孩子單獨處在秋千上,以免發生危險!

並伸出雙手做出類似擁抱的動作,這就是一種自然的反射動作。如果家裡的小寶寶沒有出現這些反射動作,則有可能為中樞神經異常,要特別留心。

出生1-3個月

寶寶能感受到自己身體和重力而來的感覺,並出現相當多的順應性反應。如果寶寶感受到重力,則會出現強而有力抗拒感,從中學習順應重力的刺激,並促使前庭和大腦產生相關反應,促使肌肉產生收縮、放鬆與協調。如:讓寶寶趴著,他會抬頭;大人如果撐住他的背部,他就可以坐的很好等。

出生4-6個月

4-5個月的寶寶頭部就非常有力了,已經可以抬頭和轉頭了呢!到了6個月大,趴著時由於神經系統對重力顯得特別敏感,促使寶寶同時抬頭,胸,並將手臂和腿抬離地面,僅依靠肚子來平衡全身做出像飛機起飛形狀的“俯臥伸展姿勢”。

其實,如果抱起寶寶,作搖晃、翻轉身體以及到處移動,這些強烈的重力和移動的感覺,能令他感到快樂。而如果受到重力、視覺指引和身體移動的影響,寶寶同時也會產生筋肉反應,如:可獨立坐一會兒,而不會失去平衡。

出生7-9個月

自出生就一直發揮功能,幫助嬰兒由仰臥翻轉成俯臥的“頭頸直立反射動作”(引發這種反射動作的感覺,來自重力以及頭頸部筋肉和關節的感覺),到了6-8個月大時,開始協助寶寶由俯臥轉換至趴著的姿勢,使嬰兒能移動身體,並在移動之間學習空間結構和距離概念。

出生10-12個月

此時期的寶寶已經可以爬的更遠了,並且和四周的環境產生更密切的關係。而骨骼也成長到足以支撐身體和頭部的力量,且筋肉也具有協調動作和計畫動作的能力;同時寶寶可以倚靠前庭協調肌肉關節、本體覺和視覺,來撐控一切的重力和移動,促使寶寶開始站起來,學習用雙腳來支撐與平衡身體,並練習跨步來走路。

刺激足夠 前庭發展絕佳

父母想要及早啟發孩子的前庭覺,就得從胎兒期就展開積極培育計畫。在胎兒8-9周大時,受孕情況穩定,就可開始刺激其前庭發展;並在嬰兒出生至1歲左右,按月齡成長依序逐漸增加前庭感覺輸入,以大幅度的增進寶寶的前庭平衡統合能力。所以,家長應從胎兒期就開始積極地給予刺激。

胎兒期 “魚兒水中游”

胎兒所感受到的前庭刺激,主要來自於母體的活動。從胎兒期8-9周大開始,媽咪就可以與寶寶玩“魚兒水中游”的遊戲。玩法很簡單,只要孕媽咪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即可,不必因為懷孕就刻意減少活動,這樣才能刺激羊水運動,給寶寶足夠的前庭感覺,增進其平衡感。也可與寶寶來一場親子共舞,以增加胎兒的前庭刺激,不過,還是要提醒孕媽咪,如果身體不適,就別勉強,安全最重要。

針對上班族及有流產危機的孕媽咪,有一個更簡便的刺激法。就是孕媽咪每天1-2次坐在安樂椅上,放鬆心情,搭配輕柔的音樂,輕搖10-15分鐘。

新生兒時期 “抱抱親親”

抱抱親親對新生兒來說就是最好的啟蒙方式哦!讓小嬰兒從熟悉的海洋世界(羊水),適應充滿地心引力的新世界,和學習新的動作反應是十分重要的。由於羊水裡充滿了搖晃的刺激,所以在寶寶出生之後,媽咪可以輕柔地抱著寶寶親親他並輕輕搖晃,讓他重溫羊水世界的熟悉感覺,藉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前庭覺是人體最早發展的系統,如果刺激不足,胎兒的體重和筋肉發展會較差。適度的搖晃可以刺激胎兒大腦和肌肉的成熟。尤其是對早產兒和體重較輕的嬰兒而言。適度的搖晃對於孩子體重的增加也有幫助,媽咪不妨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在搖籃裡輕搖5-10分鐘,每日三次。

出生1-3個月 “搖搖樂”

寶寶的前庭持續在強化當中,而適度地將搖晃的感覺輸入,就是促使前庭系統正常化的最佳利器,所以搖籃就是嬰兒期最好的育嬰用品啦!

媽咪可以在臥室內播放巴羅克音樂或是自然音樂,再將寶寶置於搖籃中,輕輕地搖晃,讓寶寶在悠揚的樂音中享受前庭感覺刺激。此外,搖籃還有一個神奇的功效,就是安眠的作用,當寶寶似睡非睡時,媽咪只要將寶寶置於搖籃中輕搖,大腦慢慢地就會進入休眠狀態,寶寶自然容易入睡。

不過,為免孩子產生搖晃症候群,搖晃幅度嬰兒不宜超過5度,一歲以下不宜超過10度;且時間不宜過長(一次5-10分鐘為宜)。

出生4-6個月 “忽上忽下”

人體左右內耳均含有一對三半規管,主管人的前後,上下、左右不同緯度的重力平衡狀態,與其間交錯的空間方位,包含三度空間靜和動態的加速度、旋轉等任何頭部的重力平衡反射,當人移動或晃動時,內耳的三半規管會統合前後距離,左右方位,上下高度,使人感受空間變化,並做適當的反應。

做“忽上忽下”遊戲啟蒙時,媽咪可將寶寶以水準的方式抱起,並且慢慢地上下移動,讓寶寶感受上下不同的空間感,之後再改換一手托住寶寶的臀,另一手托住寶寶後頭和頭部的方式(即坐姿)平順地上下移動,有時托高一點,有時托低一點。

出生7-9個月 “顛倒乾坤”

此時期的寶寶平衡感已經較為成熟,可以接受來自不同的方向的前庭刺激,以及複雜的重力、空間變化。

媽咪可以一手托住寶寶的臀,另一手托住寶寶的頭頸部,使其呈現水準仰躺狀,之後再慢慢地讓孩子的腳上頭下,頭上腳下,使其有頭腳位置的變化;或是先讓孩子仰躺在床上,用手輕輕抓住孩子的兩隻小腳,平順而自然地將孩子倒提起來,接著模仿老爺鐘的鐘擺的方式,將孩子左右輕搖5-10次,若孩子出現驚慌的表情,則不宜再進行。

再來,媽咪也可以讓寶寶俯趴在大枕頭上,然後用手抓住並抬起寶寶的小腳(呈頭下腳上的動作),停留約10-15秒,接著再放平。

出生10-12個月 “天旋天轉”

前庭系統還有促進其他神經系統發展的功能!內耳的三半規管裡充滿了和神經細胞相連的絨毛,當外在刺激產生時,神經細胞就會獲得訊息,並做出反應。而旋轉可以促進三半規管內液體的流動,刺激管壁的絨毛,傳訊多面向的重力平衡感覺,活化前庭感覺系統,可強化筋肉關節張力,有助於幼兒站立與行走平衡感的發展。

家長可讓孩子俯趴在被單上,接著拉起頭部方向的被角,然後慢慢地將被單沿順時針方向轉1-3圈,稍作停留後,接著再逆時針轉1-3圈,藉以活化孩子的前庭覺。其次,也可以讓孩子趴在大人的肩膀上,由家長托起孩子的雙腳,接著大人先順時針自轉1-3圈,稍作休息後,再逆時針轉1-3圈。如果家長本身平衡感不佳,抱著寶寶坐在搖椅上玩,也是很好的刺激。

FUN 輕鬆 前庭覺啟蒙遊戲

觀察新生兒發現,嬰兒對於重力的刺激會出現反射動作,如:當家長將寶寶由腋下扶起時,他就會往前邁步,甚至能單手拉住木棒,全身懸空地被往上提起,這就是前庭反射的作用。在一歲前孩子會由躺而翻身,爬而站,所以,家長要好好把握胎兒期到出生1歲間的啟蒙良機,多與孩子互動,將會讓您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爸爸 媽咪 前庭覺健全發展小幫手!

前庭覺既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家長在啟蒙時需要注意哪些要項呢?前庭覺的刺激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和安全保護措施,並依孩子的月齡發展給予適切的刺激,溫和緩慢地加強神經抑制功能。其他的注意事項還有:

1、 在嬰兒腦部發育未成熟時,不可給予大幅度的搖晃,並避免因空間不足碰撞到物品,使得寶寶腦部受傷,或神經纖維破裂,造成四肢麻痹、認知障礙,或發展遲緩。

2、 寶寶需要足夠的地心引力刺激才會有良好的前庭覺哦!因此,家長應適度地讓寶寶活動,不要老是將孩子抱在手上或放在嬰兒車裡,以免影響他的身體發展和認知反應。

3、 搖籃是很好的育嬰用品。它不僅可以啟蒙孩子的前庭覺、促進平衡感,更可強化神經抑制功能,安穩情緒,選用搖籃以可以自行控制搖晃幅度的傳統式手控式搖籃最為恰當,避免使用電動搖籃和彈力搖椅。

4、 如果能組合其他感覺刺激,對孩子而言,將有更大的效果,但要注意,由於前庭感覺輸入屬於較強烈的感覺刺激,所以,在小朋友精神狀況不佳,身體有病痛,或是臨睡前,飯前飯後1小時都不適宜進行。

5、 如果孩子有腦波異常狀況,如:癲癇,抽搐等父母應避免給予旋轉刺激,以免使寶寶腦神經過度興奮,引發腦部異常放電,影響病情。

多面平衡遊戲 適用5個月大以上寶寶

功效:針對前庭做多面向的平衡刺激,並且加以強化。

玩法:讓寶寶俯趴或仰躺在彈力大球上,接著前後,左右搖擺,待寶寶適應之後,媽咪可以用雙手托住寶寶的腋下,讓寶寶坐在大球上,前後左右推動,使寶寶感覺前後左右失衡的重力狀態,並協調他恢復平衡。

速度刺激遊戲 適用七個月以上寶寶

功效:促進寶寶加速或減速時的平衡,並提升大腦的反應。

玩法:將寶寶置於棉被、嬰兒車,螃蟹車,滑車中,由慢至快的拖動,如:直線前進,直線後退,或變換不同方向,注意哦!父母不可一下貿然進行過快的刺激,以免孩子受到驚嚇,其間也可以變換寶寶的姿勢,以俯臥,坐姿或是仰躺來進行。

懸蕩刺激遊戲 適用8個月以上

功效:懸蕩對前庭而言是最有效的刺激,它不但可以有前後、左右、高度以及速度的刺激,還能整合不同方向的重力反射刺激。

玩法:找一個搖床或是搖椅或是一張小被單,讓寶寶躺在被單或是搖籃裡,就可以開始做前庭感覺的輸入了,如:前後、左右,甚至是多面向的輕柔平順的搖晃都可以。此外,安全座椅秋千也是很好的玩具,但提醒家長,搖晃幅度不可過大,單次搖晃時間不可過久,也不可讓孩子單獨處在秋千上,以免發生危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