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病例:一位豆蔻年華的姑娘, 長得十分肥胖, 經過一段時期的減肥, 她的體重才逐漸下降, 具有了女性曲線美。 后來談了戀愛, 結了婚。 誰知婚后第二天新娘就滿肚子不高興, 原來, 新郎在新婚之夜發現新娘的腹部和腿根部處有一條條的皮膚紋路。 他認為這是“妊娠紋”, 他一口咬定新娘對他不忠誠, 以前非但結過婚, 而且還懷孕過, 生過小孩。 任憑新娘怎么解釋, 他都不相信。 新娘沒法, 最后同新郎一起來到醫院婦產科。 聽了醫生的一番解釋后, 新郎才知道自己冤枉了妻子。 他向妻子賠了禮,
Advertisiment
確實, 婦女懷孕以后體內會發生許多變化, 皮膚自然也不會例外。 皮膚方面的變化, 主要有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旺盛以及妊娠紋等。 妊娠紋一般在懷孕5~6個月時出現。 這種皮紋兩端細, 中央寬, 彎彎曲曲呈波浪形, 長短不一, 大小不等。 條紋表面光滑, 稍凹陷, 有皮膚變薄之感, 常一條條平行, 有時也會互相融合。 新的妊娠紋顏色粉紅或紫紅, 而且常有黑色素沉著。 分娩后, 在產褥期, 妊娠紋會逐漸退變而遺留白色或銀白色并有光澤的疤痕樣線紋, 不過質地仍然柔軟。 如果再次懷孕, 那么除舊紋外還會再添新紋。
妊娠紋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同皮膚的結構有關了。
皮膚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所組成。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增加, 從而使皮膚彈性減弱, 還能使真皮內彈力纖維的脆性增加, 以致在張力增高時發生撕裂。 由于激素的作用, 在局部皮膚萎縮變薄的問時, 真皮內的毛細血管和靜脈壁也擴張、變薄, 使血液的顏色易于外露, 所以妊娠紋常呈粉紅色或紫紅色。 據統計, 大約70%的孕婦可出現妊娠紋。
未婚少女, 不曾懷孕, 是不會有妊娠紋的。 不過, 對于一些肥胖者來說, 由于皮下脂肪大量堆積在腹部、大腿、臀部和乳☆禁☆房等處, 使這些部位的皮膚在機械性作用下高度伸展, 以后一旦變瘦, 隨著皮下脂肪量的減少,
Advertisiment
為什么體形不胖的少男少女也有可能會出現萎縮紋呢?原來, 這與激素含量有關。 前面已經談到, 人體腎上腺所分泌的糖皮質激素能把皮膚中的彈性纖維蛋白分解成糖類, 使彈性纖維變性。 此外, 這種激素還能抑制纖維母細胞的增生, 使皮膚失去彈性。 處于發育期間的少男少女這種激素分泌量較多, 加上生長發育迅速使皮膚伸展過度, 這樣, 更容易使皮膚彈性纖維斷裂,
Advertisiment
某些病理性因素, 也會導致萎縮紋的發生。 例如, 得了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巨大卵巢腫瘤切除后以及大量腹水消退后等等, 都有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皮紋。 所以, 皮膚上的條紋名堂多得很, 千萬不要“見風就是雨”, 更不要因此而影響夫妻感情, 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