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正確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

恐懼心理, 人人都有。 有些恐懼感是先天性自我保護性機制, 例如, 人對霹靂(響聲很大的雷)聲的感覺、對大聲呵斥者的感覺、對突然的動作、對劇烈的閃電等所產生的恐懼。 這種恐懼感, 年齡越小的人持續的時間越長;隨著年齡的增長, 持續的時間會越來越短, 引起恐懼的條件也會不斷地更換。


恐懼心理的產生是由某些生態因素和其他誘因決定的, 性別、年齡、社會、智力等都會促成恐懼心理的產生和發展。 有的學者認為3歲和11歲是兩個高☆禁☆潮。 嬰兒期常見的恐懼, 是聽到高聲、見到動物、見到生人、變換環境、觸摸異物、感到黑暗、感到孤獨、看到流血、感到疼痛等等。

Advertisiment
而幼兒期所害怕的事物不僅比嬰兒期多, 而且也比少年期多!雖然隨著年齡增長某些事物已不再使他們恐懼, 但是想像卻發展了恐懼, 例如:怕妖魔鬼怪、怕強盜、怕大灰狼、怕老虎外婆等等。 孩子將上小學或已經上小學, 恐懼心理會明顯減弱。 一般地, 女孩容易產生恐懼情緒。


恐懼心理的產生, 除先天性恐懼之外, 還有體驗性恐懼、遷移性恐懼、傳染性恐懼。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 接觸周圍世界的機會增多, 在接觸中難免出現問題, 例如被開水燙了、被火灼傷、被銳器碰破、被狗咬雞啄、從高處跌傷、被門擠疼、迷路、挨打等等, 這些痛苦的經驗使他感到害怕, 這便產生了體驗性恐懼。

Advertisiment
而被開水燙過的幼兒, 一看到沸騰的開水, 就躲得遠遠的;被門擠疼的幼兒, 進門總是跑進來或跳進來。 怕開水、怕搖晃的門扇、打過針的孩子怕穿白大褂的人, 這些就是遷移性恐懼。


傳染性恐懼又叫間接性恐懼, 是由成人的語言、行為、表情等媒介傳染給孩子的, 這種恐懼並不是孩子直接體驗積累產生的。 一種是成人感到恐懼, 幼兒從成人的語言、行為、表情等感覺到恐懼的情緒, 而被傳染了, 隨之也出現了恐懼心理;另一種是成人威嚇孩子的語言和動作而使幼兒產生恐懼。


時代的飛速發展, 要求我們培養富於闖勁、勇於探索的開拓性人才, 畏首畏尾的人是不能適應未來事業和生活的。 而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

Advertisiment
幼兒恐懼心理如果超過一定的量, 會使大腦中樞保持長時期的緊張狀態, 不僅會影響大腦的發育還會導致其他器官和系統發病, 使之睡眠不好、消化不良、心律不齊等, 甚至於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容易形成懦弱、多疑、孤僻等不良心理品質。 “末代皇帝”溥儀3歲便離開父母, 拘于深宮、獨處曠屋、夜聞更漏、與鼠雀為伴, 雖有太監在旁, 也僅在門外不得親近, 而且動輒給皇上“撤撤火”, 實在令人可怕。 3歲幼童總是處於極端恐懼之中, 最後形成多疑、浮躁、懦弱、怪僻性格, 恐怕這也是不奇怪的, 當然還有其他諸多因素。


恐懼對幼兒的危害極大, 家長應予以重視, 並及早預防, 想辦法幫助孩子克服或減弱恐懼心理。 不要嘲笑孩子的恐懼心理,

Advertisiment
叫孩子“膽小鬼”, 也不要力圖使孩子否認或掩蓋恐懼心理。


克服恐懼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強自信心。 盡可能放手讓孩子活動, 讓他們自己去體驗, 認識不熟悉的事物, 適應變化的環境, 自信心越來越強了, 恐懼心理自然化為烏有。


其次, 創造條件使幼兒接觸並瞭解那些本來不危險的事物, 以解除其恐懼心理。 例如, 向幼兒解釋, 使之相信周圍的人和事物無害;讓幼兒摸一摸使之害怕的物體, 或者家長親自摸一摸讓幼兒感到害怕的物體, 或家長親自到幼兒認為可怕的地方看一看、呆一會兒, 讓幼兒看到確實沒危險;家長還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精神準備, 克服潛在的不安情緒, 上幼稚園之前, 可先帶幼兒去看一看幼稚園,

Advertisiment
見一見老師和小朋友等等, 這對解除遷移性恐懼和傳染性恐懼是有效的。


家長決不能以恐嚇代替教育, 更不要給孩子講迷信或帶有恐怖色彩的故事, 一些幼兒心理承受不了的電影、電視節目, 也不應該讓孩子看。


但是, 這決不是說, 家長要嚴密監護孩子的生活, 而是應該創造條件使孩子接觸那些本來不可怕的事物, 給他講道理, 講科學知識, 鼓勵他去觸摸、去體驗、去適應, 鍛煉他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 幼兒對引起恐懼事物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 家長切不可採用強迫或壓制的手段使之硬性接觸, 否則, 不但不會消除恐懼, 反而會增強了恐懼。


家長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恐懼心理, 即使在真正令人恐慌的事物面前, 家長也要儘量鎮靜,經驗告訴我們:大人驚慌一分,孩子要驚慌十分。孩子起步跌跤總是難免的,如果家長驚慌失色,大聲叫嚷,連抱帶摸,本來還要爬起來再玩的孩子,也會大哭起來。特別要提醒做母親的,做祖母的,做外祖母的,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懲罰不當也會助長孩子的恐懼心理。嚴厲過分的懲罰,使孩子盲目的絕對服從,它的基礎不是愛和信任,而是恐懼。這種懲罰帶來的心理打擊比肉體痛苦還嚴重,它會使孩子始終處於極端恐懼之中,乃至於承受不了,出現呆滯、健忘,神經質等心理病態。一心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不切實際地任意將幼兒學習的時鐘提前,不管幼兒的興趣和承受能力,提早定向培養,加大壓力,結果欲速而不達,家長不怪自己,反而遷怒于孩子,甚至搬出老家規:“不打不成材”!“拳頭底下出英雄”。希望有這樣思想的家長,仔細想一想吧。

家長也要儘量鎮靜,經驗告訴我們:大人驚慌一分,孩子要驚慌十分。孩子起步跌跤總是難免的,如果家長驚慌失色,大聲叫嚷,連抱帶摸,本來還要爬起來再玩的孩子,也會大哭起來。特別要提醒做母親的,做祖母的,做外祖母的,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懲罰不當也會助長孩子的恐懼心理。嚴厲過分的懲罰,使孩子盲目的絕對服從,它的基礎不是愛和信任,而是恐懼。這種懲罰帶來的心理打擊比肉體痛苦還嚴重,它會使孩子始終處於極端恐懼之中,乃至於承受不了,出現呆滯、健忘,神經質等心理病態。一心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不切實際地任意將幼兒學習的時鐘提前,不管幼兒的興趣和承受能力,提早定向培養,加大壓力,結果欲速而不達,家長不怪自己,反而遷怒于孩子,甚至搬出老家規:“不打不成材”!“拳頭底下出英雄”。希望有這樣思想的家長,仔細想一想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