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正確對待孩子情緒的發洩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定的情緒狀態, 如恐懼、喜悅、悲哀、憤怒等, 而孩子是不能自覺控制自己情緒的, 常常會發洩。 而家長往往不瞭解這一點, 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孩子像對大人一樣要求其情緒平穩, 不讓孩子喧泄情緒。 結果, 一些孩子壓抑慣了, 長大後, 性格抑鬱沮喪, 心理不夠正常。 或因壓抑過多, 突然進發、報復, 是極為有害的。


一、家長對孩子情緒的幾種態度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 對於孩童情緒發洩, 家長就採取完全放任的態度, 應由孩子以言語來抒發。 可是時下一般家長根本都無法容忍自己的孩子口出惡言。

Advertisiment
當孩子情緒起伏的時候, 家長的態度通常有下面四種:


1.禁止孩子流露任何情緒。

2.只允許孩子表露高興、愉快的情緒。


比如像“媽媽, 我好想你呀!”“爸爸, 我好高興啊!”等等。 至於像“媽媽, 我好討厭你!”這種話是絕對禁止的。 這種作法影響孩子正常的心態發展。


3.可以表示憤怒之意, 但是必須注意態度。


這樣的家長, 只讓孩子表示高興的情緒, 經常告訴孩子:不得無禮。 可是, 請問誰聽說過禮貌周到、文質彬彬的“吵架”?


4.不論是高興或是生氣, 都鼓勵孩子盡情表露。


這種做法, 當然是值得贊成的, 我們家長要做的, 當然也就是這一種, 原因是:


第一, 讓孩子抒發內心的不滿和怨恨, 就好像為他裝上一個安全活塞一樣, 如此才不致于使孩子心理壓抑過多,

Advertisiment
而後來個大爆炸。


第二, 心中若是積滿了怨恨, 就不會產生愛和喜悅, 這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 或許有人問:“像這樣的話, 父母的尊嚴何在?”首先我們必須先認清尊嚴的意義。 若說孩子將對父母的不滿暗藏心中竊竊咀咒, 這樣的父母就是有尊嚴嗎?當然不是。 尊嚴應該是一種心悅誠服, 全心歸向的心態。


二、怎樣處理孩子的情緒發洩


遇到情緒發洩孩子應用“回饋技巧”, 可以幫助父母和子女之間取得諒解。 “回饋技巧”的運用相當簡單, 只需依循下列三個要素:


1.仔細聆聽孩子所說的話。


2.明確判別出孩子所要表述的意思。
3.讓孩子的想法得到回饋。 讓孩子吸確知道父母的意圖。


下面向各位介紹一位懂得回饋技巧的父親,

Advertisiment
看看他的處理方式:


小強:爸, 華華老是喜歡動我的玩具, 把東西弄得一塌糊塗。


父親:心裡覺得不好受是嗎?


小強:豈只不好受, 我簡直氣瘋了!他沒有權力動我的東西麼!他有他的玩具, 幹嗎還來弄我的。


父親:真的這麼生氣?


小強:本來麼, 有時候我真希望沒有這麼一個夥伴。 真是討厭死了!


父親:你很討厭他, 不想要他了?


小強:是呀!真想把他扔進馬桶沖掉算了!


父親:想把華華丟進馬桶沖掉?


小強:就是這樣!他真壞, 不但動我的玩具, 還取笑我!你去揍他一頓, 要他以後別動我的玩具, 也不要取笑我!


父親:小強, 我理解你的心情。 可是我不會去打他。 我會想別的辦法讓他以後不再動你的玩具, 也不再取笑你, 好嗎?


這樣,

Advertisiment
父親不但不阻止小強, 而且, 讓他盡情抒發心中的怒氣, 並且, 一再表示向他認可。 然而, 認同並不代表父親就得照小強的意思去做, 他還是委婉地拒絕了小強的要求。 人與人之間唯有透過諒解才能化干戈為玉帛。


三、可能出現的問題


也許有些初學者會這樣抱怨:“我覺得自己簡直就像個傻瓜似的。 孩子說什麼, 我就得說什麼, 活像個答錄機!”這是必然的現象, 凡事的頭一遭都會讓人手忙腳亂, 不知所措, 待一切熟悉後, 自然就會好了。 當然使用回饋技巧時, 別盡重複孩子的話, 懂了他的意思後用自己的話表示。


還有些父母會埋怨說:“回饋技巧根本沒有用。 他還是老樣子。 ”大家或許誤解了回饋技巧的用意。 只要使用得當, 它“一定”有它的效果。

Advertisiment
所謂的效果並不是指外在明顯的改變, 而是指內在心態的感受。 若是每一次都能成功地將孩子的感受回饋給他, 他自然就會有種被充分瞭解的感覺, 這樣不是很好嗎?回饋技巧能有利於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思想交流, 幫助孩子渲泄情緒, 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 被重視、被尊敬, 從而促進孩子性格的正常形成和心理的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