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正確對待孩子的遷怒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常發現一些學齡前的孩子特別容易發怒, 愛發小脾氣, 這是由於孩子沒具備一定量的心理耐受力所造成的, 不足為怪。 奇怪的是, 不少孩子剛才還好好的, 突然會發怒;或者是一會兒還在與小夥伴玩耍, 一會兒又突然跑回家與父母吵鬧;還會莫名其妙地與另一個小朋友耍小脾氣。 遇到這種現象, 不少年輕的父母常誤認為是孩子怪脾氣, 或者誤認為是孩子任性, 不予重視。


其實, 這是一種幼兒遷怒的表現, 心理學上稱之為憤怒遷移。 遷怒與故意、侵犯、暴行是有區別的, 它的明顯特點是發洩物件間接,

Advertisiment
不確定, 是一種突發性的, 短暫的情緒別移的激動。 如某一孩子在與小夥伴遊戲時, 因活動中發生了不愉快, 可潛在的憤怒沒發洩到直接的與之玩耍的當事人身上, 而是跑回家突然對父親、母親大吵大哭, 嘴裡還會嚷嚷著什麼, 甚至會丟自己的玩具, 這就是遷怒行為。 遷怒行為往往與父母教育方法有關, 孩子從小跌倒了, 跺地, 拍打桌子, 被爸爸罵哭了, 媽媽假意打爸爸, 久而久之, 形成遷怒習慣, 什麼都是別人的不是, 睡不著覺怪床歪。


遷怒是一種抑制的、軟弱的心理現象, 與憤怒的本質相同, 只是由於發洩物件間接, 很難發現引起的原因, 這與孩子的情感表達有關, 當孩子的直接感情表達受阻或不能用語氣表達感情的,

Advertisiment
通過軀體症狀表達出來。 壓制遷怒, 把遷怒誤認為是怪脾氣而加以訓斥, 不理睬, 等等, 則會使孩子的感情表達進一步受阻, 久而久之會形成習慣性壓抑, 會嚴重危害幼兒的心理健康。


防治孩子遷怒的最好方法是疏導。 遷怒與感情、語言的表達有關, 一旦遇上孩子遷怒行為時, 家長應和顏悅色地指出這種亂發脾氣的行為是不好的, 瞭解孩子出現遷怒的原因, 引導孩子說說不愉快在那裡, 或教給孩子正確處理的方法, 或說服孩子不該為這樣的小事發怒, 教育孩子不要發脾氣, 要講道理, 等等, “心病要心藥醫”, 只有瞭解了事由, 加以疏導, 遷怒才會被子息下來。


遷怒與環境也有一定的關係, 缺乏社會的、學校(幼稚園)的、家庭的同情和支持,

Advertisiment
或者小朋友之間關係面臨困境, 常會引起孩子的遷怒行為。 因此, 教育工作者、家長(包括一切成人)都應積極創設幼兒活動的和諧、歡樂、團結、互助的環境, 讓孩子在寬鬆的、友好的天地中生活, 從小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理解他人, 幫助他人的好行為, 這是控制遷怒的根本辦法。


此外, 一旦當孩子出現遷怒行為時還可有意識地製造愉快氣氛, 或說個笑話, 或講個逗人快樂的故事, 等等, 想方設法讓孩子遺忘暫時的情緒浮動。 孩子的遺忘性強, “風暴”過去了, 又會一如既往地說笑, 玩耍, 俗話說:“小囡無氣肚”就是這個意思。 這也是控制遷怒的一個辦法。

總之, 要認真對待孩子的遷怒行為, 減少導致孩子憤怒的直接因素,
Advertisiment
及時疏導遷怒行為, 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 使孩子從小學會客觀地對待環境和自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