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能抗病

有不少年輕的父母感到困惑, 寶寶長到6個月左右開始小毛小病不斷, 一會兒拉肚子, 一會兒又感冒了……吃的是進口奶粉, 還及時添加了輔食, 營養是不缺的。 原因在哪兒呢?在有關嬰兒健康的研討會上, 專家對此作了解答。

上海市兒童研究所免疫教研室主任陳同辛說, 寶寶出生后能維持一段“健康期”, 要歸功于嬰兒體內具有的免疫物質, 即免疫球蛋白。 這些物質是嬰兒在胎兒期經胎盤從母體獲得, 并儲備在體內的。 以后, 隨寶寶的生長發育會逐漸消耗, 而嬰兒自身的免疫系統一般從3至4個月剛進入萌芽生長狀態,

Advertisiment
直至六、七歲才能真正通過自身合成免疫物質。 因此, 當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還不成熟, 無法產生足夠的免疫球蛋白時就特別容易生病。 母乳喂養的寶寶, 因母乳中富含活性免疫球蛋白, 能很好補充體內丟失的免疫物質, 所以就很少生病。 但是, 母乳在6個月以后質量開始下降, 到10個月以后免疫物質更是越來越少。

上海市瑞金醫院兒內科主任醫師俞善昌認為:嬰兒生病的原因, 一是生活環境及營養, 二是自身的免疫能力。 嬰兒常見的如傷風感冒、肺炎、腹瀉等病, 發病除照顧不周等原因外, 多數是嬰兒自身抵抗力不足, 也就是免疫能力較差造成的。 已知母乳對于嬰兒的免疫能力十分重要, 所以盡可能要堅持母乳喂養。

Advertisiment
據研究, 除母乳外, 牛剛生產后的前三天的初乳, 其中免疫球蛋白的成分和母乳含量大致一樣。

上海市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趙法亻及教授指出:營養是人的免疫力的物質基礎。 中國大多數嬰兒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嬰兒相比, 在頭4個月里生長發育大致一樣, 因為同是母乳喂養, 而母乳在成分上是十分接近的。 到4個月以后, 有不少嬰兒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嬰兒相比, 在體質上開始出現差距。 究其原因, 主要是有些營養跟不上, 如缺少免疫球蛋白等。

中國食品與營養咨詢委員會顧問、上海食品學會乳品專業委員會主任郭本恒先生介紹說, 一開始, 中國的嬰幼兒奶粉以豆基為原料, 含有單一的蛋白質。 以后主要以牛奶為原料,

Advertisiment
并添加了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還開發了如dha、核苷酸、β胡蘿卜素等能提高嬰兒智能、體格的營養素。 如今, 許多無法堅持母乳喂養的年輕媽媽, 越來越重視選擇含活性免疫球蛋白的接近母乳的代乳品, 來提高嬰兒的抗病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