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如何不在夾縫中求生存

中心事件

經過工商執法人員對遼寧全省范圍經銷奶粉的商場、超市、批發點等各類市場及攤位展開的“地毯式清查”, 截至目前, 沈陽已揪出410袋“問題奶粉”。 執法人員發現, 按照國家《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規定, 母乳代用產品包裝標簽上, 應用醒目的文字標示母乳喂養的優越性;
沒有此類標簽的嬰幼兒奶粉和標有“不適合喂哺嬰幼兒”警示語的奶粉, 不能購買, 更不能當母乳代用品。 但調查顯示, 許多奶粉外包裝標簽上, 根本沒有這種標示。

中央電視臺記者在對安徽阜陽受“毒奶粉”侵蝕的“大頭娃娃”進行追蹤采訪時發現:劣質奶粉的市場主要集中在農村一些貧困地區和落后地區,

Advertisiment
而購買這些劣質奶粉的, 大部分都是老人;因為這些嬰兒的父母, 多是在外地打工的男女;他們一般在生下嬰兒后不久, 就交由公婆或孩子的外祖父母帶養, 而這種放棄母乳喂養的做法, 又恰恰給了劣質奶粉一些可乘之機。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全世界每年有150萬嬰兒直接死于非母乳喂養。 因此, 嬰兒喂養是兒童生存的重大問題。 早在1991年, 為了提高兒童的營養水平和健康狀況, 中國開始實施“推廣母乳喂養項目”。 十幾年過去了, 母乳喂養的好處已盡人皆知, 但是調查顯示, 真正的推廣和落實還不盡如人意。

1、“問題奶粉”

嬰幼兒奶粉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嬰幼兒的生長發育,

Advertisiment
針對當前市場上, 特別是農村市場上嬰幼兒奶粉的質量現狀, 最大限度地減少假冒偽劣奶粉對嬰幼兒的危害, 日前, 沈陽工商局的12315向廣大沈城消費者發出消費預警:

第一, 要盡量到正規商場購買品牌信譽度較高的產品;第二, 不要購買包裝標簽標志不齊全的奶粉, 對無廠名、廠址、產品標準號的“三無”產品, 堅決不購買、不食用;第三, 國家《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規定, 母乳代用產品包裝標簽上, 應用醒目的文字標示母乳喂養的優越性。 沒有此類標簽的嬰幼兒奶粉和標有“不適合喂哺嬰幼兒”警示語的奶粉, 不能購買, 更不能當母乳代用品;第四, 盡可能購買小包裝上標有營養素配方列表的奶粉,

Advertisiment
并注意保留包裝袋。

2、全世界每年150萬嬰兒死于非母乳喂養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嬰兒在6個月內應該是全母乳喂養, 6個月后同時添輔食, 不間斷的母乳喂養應堅持到孩子滿一周歲。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每年有150萬嬰兒直接死于非母乳喂養。 因此, 嬰兒喂養是兒童生存的重大問題。 早在1991年, 為了提高兒童的營養水平和健康狀況, 中國開始實施“推廣母乳喂養項目”。 自1992年以來, 遵照聯合國兒基會促進母乳喂養制定的“十大步驟”, 我們在全國范圍內建成了大規模的“自建愛嬰醫院”, 而且“愛嬰醫院”按照國際標準建成。 有關資料顯示, 截至1999年底, 全國共有7392家醫院和6452家診所被評為“愛嬰醫院”。

為了強化母乳喂養, 有效控制有條件實施母乳喂養但又選擇母乳替代品,

Advertisiment
國際社會制定并通過了《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 其設計旨在:

保證嬰兒的營養和健康, 無論母乳或人工喂養;

消除商業給嬰兒喂養帶來的影響和壓力;

在認識到有一些嬰兒不能得到母乳喂養時, “保護和提倡母乳喂養, 并保證在有必要時適當地使用母乳替代品”。

《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涉及的產品:

嬰兒奶粉配方和特殊奶粉配方;

成長期奶粉配方和其他適用于2歲以下兒童食用的奶粉配方;

標示不全:

《遼沈晚報》報道, 據遼寧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工商執法人員對全省范圍經銷奶粉的商場、賣場、超市、便利店、批發點、食雜店、各類市場及攤位等單位, 開始了地毯式清查“問題奶粉”的行動,

Advertisiment
發現了七種410袋“問題奶粉”。

這些奶粉一是奶粉經銷商不能提供奶粉的正規供貨渠道證明;二是一些奶粉包裝上沒有國家衛生許可證;三是一些奶粉使用假冒商標。

在對“問題奶粉”做徹底清查的同時, 執法人員還發現, 按照國家《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規定, 母乳代用產品包裝標簽上, 應用醒目的文字標示母乳喂養的優越性。 沒有此類標簽的嬰幼兒奶粉和標有“不適合喂哺嬰幼兒”警示語的奶粉, 不能購買, 更不能當母乳代用品。 但調查顯示, 許多奶粉外包裝標簽上, 根本沒有這種標示。

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時空連線》記者在對安徽阜陽受“毒奶粉”侵蝕的“大頭娃娃”進行追蹤采訪時發現:劣質奶粉的市場主要集中在農村一些貧困地區和落后地區, 而購買這些劣質奶粉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因為這些嬰兒的父母,多是在外地打工的男女;他們一般在生下嬰兒后不久,就交由公婆或孩子的外祖父母帶養,而這種放棄母乳喂養的做法,又恰恰給了劣質奶粉一些可乘之機。

奶瓶和奶嘴;

6個月以下孩子的輔食。

專家指出,目前中國的法律中已包含《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中國的法律與《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也十分相似,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強調《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國家衛生部通過推行愛嬰醫院來實施和強制實施《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強制實施《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強制實施《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該擁有哪些資源?一旦違反將會得到何種強制性的處罰?

3、兒童營養狀況:

城鄉差別仍然很大

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國,兒童營養不良的主要表現在兒童體重不達標的比率較高(1998年10%),個子矮小(1998年17%);同時衡量嚴重營養不良的標準卻很低。在過去的10年內,這兩個指數都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自1990年以來,兒童營養不良率已降低了一半。根據《20世紀90年代世界兒童首腦會議中國兒童發展報告》,這種指數的降低主要得益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納入足夠營養)。然而,目前城鄉兒童營養狀況差別仍然很大,雖然這差別已從15%降到了10%。同農村相比,城市兒童的體重不達標的狀況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據悉,中國已采用了《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并致力于實施,而不準備另外制定其他的相關法規。1995年中國出臺了《母乳替代品銷售管理規定》,由三個獨立的機構負責監督規定的執行情況。

目前在農村,喂嬰兒鮮奶不具備條件,因為大多數家庭都沒有養奶牛。因此,奶粉市場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此次劣質奶粉的受害者,主要集中在農村貧困地區。由于最終端的零售商,從自己的利益考慮,賣一袋劣質奶粉的利潤,就能頂賣幾袋優質奶粉的利潤,所以他們就力推一些劣質奶粉。而一些打工者的父母,受了劣質奶粉“優勢”價格的誘惑,為了每袋奶粉能便宜四五塊錢,不經意間讓孫兒孫女成了劣質奶粉的受害者。

專家指出,有必要在農村這種接受信息很有限的地方對嬰兒家長進行營養教育,以保證孩子在6個月大時添加輔食而且不間斷的母乳喂養,持續到孩子出生后第二年;最大限度地減少嬰兒母親因外出打工而放棄母乳喂養的狀況。

4、奶粉公司采用各種形式違規促銷

英國救助兒童會作為英國一個主要的國際慈善機構,代表幼童嚴肅地承擔起倡導母乳喂養的重任。《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和后續的世界會議促使他們致力于保護選擇不受商業影響并且支持和倡導母乳喂養。

英國救助兒童會在監督實施《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包括為1997年在四個國家實行監督的母乳喂養共同監督機構指派秘書長。作為國際嬰兒食品行動網絡的成員之一,他們還在巴西、越南、巴爾干地區和英國做了更進一步的工作,支持嬰兒奶行動的工作。國際嬰兒食品行動網絡主要涉及對《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在全球實施的監督和倡導工作。

英國救助兒童會官員李萍告訴記者,英國救助兒童會之所以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是因為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品。母乳能提供給嬰兒平衡和完整的日常飲食,而且既衛生又經濟。母乳喂養有這些明顯的益處,而人工喂養則有危險,這方面的文獻記載還不少。

當英國救助兒童會通過有關資料得知,他們正在監測的城市之一——安徽省某市,母乳喂養率已達85%(在出院時母親們全母乳喂養)。為了證實這些數字的真實性,考慮到中國的母親正在成為奶粉生產公司的目標,奶粉公司通過強有力的市場營銷手段推銷母乳替代品,提供免費樣品給懷孕和哺乳期的母親,或推銷成長期所需的奶粉及其他產品;從2000年9月至2001年6月,英國救助兒童會在中國的安徽省,進行了為期11個月的嬰兒哺乳的市場調查。在調研工作中,他們向健康衛生工作者征詢了他們為年輕母親提供的咨詢和培訓服務,以及醫務工作人員得到的免費樣品情況和年輕母親在醫療機構內得到免費的樣品情況。

由英國救助兒童會完成的隨機嬰兒喂養習慣調查表明:產后一個月內完全母乳喂養率低于57.7%,很多母親嘗試混合喂養而不采取完全母乳喂養,除喂母乳外還給孩子喂水或糖水。

調查顯示,奶粉市場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針對不同年齡設計了不同品種的奶粉,為學生、剛學會走路的幼兒、孕婦和哺乳期的母親等。這就意味著任何時候一個母親走進超市,她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因為存在選擇,奶粉公司就使用各種形式的促銷手段。他們常常送出一些與嬰兒喂養無關的免費禮品,同時使用各種渠道刊登其奶粉廣告。

5、標簽違反《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

《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描述:“標簽應提供有關正確使用產品的必要信息而不是設法阻止母乳喂養。配方奶粉的生產商和分銷商應保證每罐奶粉上都印有一個清晰和明顯的、易讀懂的標簽說明,或在整張標簽上使用恰當的文字說明,說明包含以下內容:1)“重要注意事項”或類似的文字說明;2)一個強調母乳喂養的聲明。而據市場調查顯示,有的廠家專門聲稱自己有“不含乳糖的嬰兒配方奶粉”,有的奶粉罐上的插圖覆蓋了《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第九條規定的部分聲明。這樣一來聲明不是“清晰和明確的”,也不能夠很容易地看見。而依照《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規定,“奶粉罐的標簽上既不能有嬰兒的照片也不能印上其他圖片或理想化反映和描述嬰兒配方奶粉使用的內容。”中國銷售的很多產品上有大量的圖片,這些微笑的玩具熊理想化反映了產品的用途,這就違反了《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第九條。

《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還規定,“對于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范圍內的產品,不能利用廣告銷售產品,不能提供樣品,或以其他促銷手段銷售產品,或以優惠價格將產品直接零售給消費者,如產品展示、打折票券、額外獎勵、特價銷售、虧本銷售和捆綁銷售都是不允許的。”

而市場調查顯示,買一袋成長期配方奶粉可免費送一個奶瓶,或買一罐某牌奶粉送一把傘。這種鼓勵購買違反了母乳替代品國際準則第五條的有關部分規定。

《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規定,不應該使用廣告或其他形式向公眾推銷母乳替代品的宣傳資料。“有關資料只能由醫療機構(而不是藥店或商店)分發,發送給母親和懷孕婦女”。而一些公司的有關母乳替代品的宣傳單都是由超市發送的,而這些資料按規定只能由醫療機構分發,這就違反了《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第四和第五條之規定。某國際著名公司代表還將免費樣品送給帶兒子去診所接受免疫接種的英國救助兒童會的員工。這違反了《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第六條、第五條第二款和第五款的規定。

《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規定,醫療保健機構不能被用作宣傳和推銷嬰兒配方奶粉的地方。亦不能在此張貼各種相關產品的廣告和海報等,或分發生產商或分銷商提供的資料。生產商和分銷商付錢或提供其他便利條件給醫療機構的“專業的服務代表”,育兒法指導護士或其他類似人員是不允許的。

在關于嬰兒喂養方式的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共詢問了41名醫護人員,問他們是否接受過免費奶粉并在醫院分發給母親。雖然在正式場合被調查者都否認曾接受過免費奶粉,但在吃飯時一些人承認有過此類行為。

而且媒體在傳播母乳喂養信息方面也有缺失:嬰兒配方奶粉在一周內至少三次在不同的時間在電視上播出(有錄像帶證明)。各公司利用雜志推銷他們的產品,使用明顯的品牌名稱。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正成為奶粉公司的主要目標,由于對《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的內容缺乏了解,所以雖然很多地方母乳喂養率已有所提高,但不利因素依然很明顯。主要表現在沒有對混合喂養和配方奶粉喂養的潛在危險提供信息;因此使母親們不能獲悉有關信息,作出明智的選擇;而只能很容易地受奶粉公司各種促銷活動的影響。因此在中國需要加強對《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的宣傳。

6、完全母乳喂養率不足57.7%

在對母乳替代品市場做上述調研的同時,從2000年至2001年,英國救助兒童會又在中國安徽省進行了歷時兩個多月的另一項調查。此次調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安徽省城鄉地區母親們對嬰兒喂養的實施情況;調查共采訪了10個不同的機構:包括保健站、婦產醫院和區醫院。走訪的10個機構中有四個在合肥市,另外四個在鄉鎮和農村。采訪的對象33.6%來源于城市,剩余66.4%來源于農村。

調查人員共采訪了190位母親(從生下來幾天到一周歲之間的孩子的母親)。問題包括她們怎樣喂養孩子?是否已開始添加輔食?一直在給孩子吃什么?在關于孩子的喂養方面她們得到和接受過什么建議和信息?也采訪了許多醫務工作者,主要了解她們對嬰兒喂養方面的相關知識和了解他們在產前和產后都給母親們提了哪些建議。44個被采訪的醫務工作者中有一半是醫生,其他是護士、助產士和健康教育工作者。

調查結果:對于不滿6個月的孩子,即1~5個月大的嬰兒:80.8%的母親說是全母乳喂養,3.8%說是用奶瓶和其他方式喂養,15.4%說她們采用混合方式喂養嬰兒。可是那些說是全母乳喂養的人在被問及在最近24小時是否給孩子喂過什么食物時,39.7%說是,60.3%說否。考慮到所有6個月以下孩子,42.3%的嬰兒在先前24小時內除母乳外還進食過其他東西,依此信息則全母乳喂養率(ebr)僅為57.7%。

當被問及孩子生下來后,第一次母乳喂養時間時:10.7%在產后1小時喂奶,60.6%在產后24小時內喂奶,28.7%在產后24小時之后喂奶。因此,可以看到及時初次喂奶率僅為10.7%。結論:在全母乳喂養的嬰兒中,只有72.1%的嬰兒吃過初乳。有資料顯示開始母乳喂養的時間越早,母乳喂養嬰兒的成功率越高。很多母親喂奶較晚,有近30%的人在產后24小時才喂奶,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母乳分泌,這樣一來母親們往往會用其他液體來補充母乳。

為何停止母乳喂養?25%的母親回答:因為要回去工作;75%的母親回答:奶水不足。英國救助兒童會的一名員工最近在參加產前培訓時發現,有人常提到母乳不足,這就會導致母親們相信母乳不足是很普遍的,而且意味著她們將不再努力增加母乳。混合喂養的危險從來未被人提及,也沒有提及用奶瓶喂養會導致疾病和腹瀉的危險性。

據悉,在合肥市的婦幼醫院,門口和候診區都張貼著提倡母乳喂養,禁止向母親們提供低價或免費的嬰兒配方奶粉的樣品或其他相關樣品的宣傳畫。然而,在其他醫院,這些政策的宣傳畫卻正好貼在奶粉公司提供的推銷嬰兒配方奶粉的宣傳畫的旁邊。

蘇珊·仙裴在她的《中國育兒文獻》中有一篇文章寫道,“很明顯,雖然在中國的建議性文獻中無異議地而且清楚地提倡母乳喂養,但在有關母乳喂養中也詳細地描述了面臨母親和她們的嬰兒的許多困難、問題和危險。奶量不足,母乳受到污染,奶頭破裂,奶水受阻不暢,母乳成分不穩定,哺乳損害母親身體,母乳養分不充分等都是討論母乳喂養時收到的大量的備受關注的話題。”蘇珊·仙裴在書中總結說,雖然母乳喂養的確存在潛在的問題,但假如母乳喂養無法進行,那人工喂養就是唯一的選擇。人工喂養的問題容易解決:對付棘手的母乳喂養問題的方法就是給嬰兒一個奶瓶。

毫無疑問,為了爭奪日益擴大的市場份額,母乳替代品公司之間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專家指出,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全社會應攜起手來,廣泛開展母乳喂養的意識教育;同時有關職能部門也應加大力度,查處那些公然違反《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的商業行為,讓每一個新生命從出生的那一瞬間,就能擁有一個健康、安全的生長環境。

而購買這些劣質奶粉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因為這些嬰兒的父母,多是在外地打工的男女;他們一般在生下嬰兒后不久,就交由公婆或孩子的外祖父母帶養,而這種放棄母乳喂養的做法,又恰恰給了劣質奶粉一些可乘之機。

奶瓶和奶嘴;

6個月以下孩子的輔食。

專家指出,目前中國的法律中已包含《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中國的法律與《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也十分相似,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強調《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國家衛生部通過推行愛嬰醫院來實施和強制實施《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強制實施《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強制實施《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該擁有哪些資源?一旦違反將會得到何種強制性的處罰?

3、兒童營養狀況:

城鄉差別仍然很大

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國,兒童營養不良的主要表現在兒童體重不達標的比率較高(1998年10%),個子矮小(1998年17%);同時衡量嚴重營養不良的標準卻很低。在過去的10年內,這兩個指數都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自1990年以來,兒童營養不良率已降低了一半。根據《20世紀90年代世界兒童首腦會議中國兒童發展報告》,這種指數的降低主要得益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納入足夠營養)。然而,目前城鄉兒童營養狀況差別仍然很大,雖然這差別已從15%降到了10%。同農村相比,城市兒童的體重不達標的狀況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據悉,中國已采用了《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并致力于實施,而不準備另外制定其他的相關法規。1995年中國出臺了《母乳替代品銷售管理規定》,由三個獨立的機構負責監督規定的執行情況。

目前在農村,喂嬰兒鮮奶不具備條件,因為大多數家庭都沒有養奶牛。因此,奶粉市場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此次劣質奶粉的受害者,主要集中在農村貧困地區。由于最終端的零售商,從自己的利益考慮,賣一袋劣質奶粉的利潤,就能頂賣幾袋優質奶粉的利潤,所以他們就力推一些劣質奶粉。而一些打工者的父母,受了劣質奶粉“優勢”價格的誘惑,為了每袋奶粉能便宜四五塊錢,不經意間讓孫兒孫女成了劣質奶粉的受害者。

專家指出,有必要在農村這種接受信息很有限的地方對嬰兒家長進行營養教育,以保證孩子在6個月大時添加輔食而且不間斷的母乳喂養,持續到孩子出生后第二年;最大限度地減少嬰兒母親因外出打工而放棄母乳喂養的狀況。

4、奶粉公司采用各種形式違規促銷

英國救助兒童會作為英國一個主要的國際慈善機構,代表幼童嚴肅地承擔起倡導母乳喂養的重任。《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和后續的世界會議促使他們致力于保護選擇不受商業影響并且支持和倡導母乳喂養。

英國救助兒童會在監督實施《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包括為1997年在四個國家實行監督的母乳喂養共同監督機構指派秘書長。作為國際嬰兒食品行動網絡的成員之一,他們還在巴西、越南、巴爾干地區和英國做了更進一步的工作,支持嬰兒奶行動的工作。國際嬰兒食品行動網絡主要涉及對《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在全球實施的監督和倡導工作。

英國救助兒童會官員李萍告訴記者,英國救助兒童會之所以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是因為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品。母乳能提供給嬰兒平衡和完整的日常飲食,而且既衛生又經濟。母乳喂養有這些明顯的益處,而人工喂養則有危險,這方面的文獻記載還不少。

當英國救助兒童會通過有關資料得知,他們正在監測的城市之一——安徽省某市,母乳喂養率已達85%(在出院時母親們全母乳喂養)。為了證實這些數字的真實性,考慮到中國的母親正在成為奶粉生產公司的目標,奶粉公司通過強有力的市場營銷手段推銷母乳替代品,提供免費樣品給懷孕和哺乳期的母親,或推銷成長期所需的奶粉及其他產品;從2000年9月至2001年6月,英國救助兒童會在中國的安徽省,進行了為期11個月的嬰兒哺乳的市場調查。在調研工作中,他們向健康衛生工作者征詢了他們為年輕母親提供的咨詢和培訓服務,以及醫務工作人員得到的免費樣品情況和年輕母親在醫療機構內得到免費的樣品情況。

由英國救助兒童會完成的隨機嬰兒喂養習慣調查表明:產后一個月內完全母乳喂養率低于57.7%,很多母親嘗試混合喂養而不采取完全母乳喂養,除喂母乳外還給孩子喂水或糖水。

調查顯示,奶粉市場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針對不同年齡設計了不同品種的奶粉,為學生、剛學會走路的幼兒、孕婦和哺乳期的母親等。這就意味著任何時候一個母親走進超市,她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因為存在選擇,奶粉公司就使用各種形式的促銷手段。他們常常送出一些與嬰兒喂養無關的免費禮品,同時使用各種渠道刊登其奶粉廣告。

5、標簽違反《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

《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描述:“標簽應提供有關正確使用產品的必要信息而不是設法阻止母乳喂養。配方奶粉的生產商和分銷商應保證每罐奶粉上都印有一個清晰和明顯的、易讀懂的標簽說明,或在整張標簽上使用恰當的文字說明,說明包含以下內容:1)“重要注意事項”或類似的文字說明;2)一個強調母乳喂養的聲明。而據市場調查顯示,有的廠家專門聲稱自己有“不含乳糖的嬰兒配方奶粉”,有的奶粉罐上的插圖覆蓋了《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第九條規定的部分聲明。這樣一來聲明不是“清晰和明確的”,也不能夠很容易地看見。而依照《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規定,“奶粉罐的標簽上既不能有嬰兒的照片也不能印上其他圖片或理想化反映和描述嬰兒配方奶粉使用的內容。”中國銷售的很多產品上有大量的圖片,這些微笑的玩具熊理想化反映了產品的用途,這就違反了《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第九條。

《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還規定,“對于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范圍內的產品,不能利用廣告銷售產品,不能提供樣品,或以其他促銷手段銷售產品,或以優惠價格將產品直接零售給消費者,如產品展示、打折票券、額外獎勵、特價銷售、虧本銷售和捆綁銷售都是不允許的。”

而市場調查顯示,買一袋成長期配方奶粉可免費送一個奶瓶,或買一罐某牌奶粉送一把傘。這種鼓勵購買違反了母乳替代品國際準則第五條的有關部分規定。

《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規定,不應該使用廣告或其他形式向公眾推銷母乳替代品的宣傳資料。“有關資料只能由醫療機構(而不是藥店或商店)分發,發送給母親和懷孕婦女”。而一些公司的有關母乳替代品的宣傳單都是由超市發送的,而這些資料按規定只能由醫療機構分發,這就違反了《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第四和第五條之規定。某國際著名公司代表還將免費樣品送給帶兒子去診所接受免疫接種的英國救助兒童會的員工。這違反了《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第六條、第五條第二款和第五款的規定。

《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規定,醫療保健機構不能被用作宣傳和推銷嬰兒配方奶粉的地方。亦不能在此張貼各種相關產品的廣告和海報等,或分發生產商或分銷商提供的資料。生產商和分銷商付錢或提供其他便利條件給醫療機構的“專業的服務代表”,育兒法指導護士或其他類似人員是不允許的。

在關于嬰兒喂養方式的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共詢問了41名醫護人員,問他們是否接受過免費奶粉并在醫院分發給母親。雖然在正式場合被調查者都否認曾接受過免費奶粉,但在吃飯時一些人承認有過此類行為。

而且媒體在傳播母乳喂養信息方面也有缺失:嬰兒配方奶粉在一周內至少三次在不同的時間在電視上播出(有錄像帶證明)。各公司利用雜志推銷他們的產品,使用明顯的品牌名稱。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正成為奶粉公司的主要目標,由于對《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的內容缺乏了解,所以雖然很多地方母乳喂養率已有所提高,但不利因素依然很明顯。主要表現在沒有對混合喂養和配方奶粉喂養的潛在危險提供信息;因此使母親們不能獲悉有關信息,作出明智的選擇;而只能很容易地受奶粉公司各種促銷活動的影響。因此在中國需要加強對《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的宣傳。

6、完全母乳喂養率不足57.7%

在對母乳替代品市場做上述調研的同時,從2000年至2001年,英國救助兒童會又在中國安徽省進行了歷時兩個多月的另一項調查。此次調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安徽省城鄉地區母親們對嬰兒喂養的實施情況;調查共采訪了10個不同的機構:包括保健站、婦產醫院和區醫院。走訪的10個機構中有四個在合肥市,另外四個在鄉鎮和農村。采訪的對象33.6%來源于城市,剩余66.4%來源于農村。

調查人員共采訪了190位母親(從生下來幾天到一周歲之間的孩子的母親)。問題包括她們怎樣喂養孩子?是否已開始添加輔食?一直在給孩子吃什么?在關于孩子的喂養方面她們得到和接受過什么建議和信息?也采訪了許多醫務工作者,主要了解她們對嬰兒喂養方面的相關知識和了解他們在產前和產后都給母親們提了哪些建議。44個被采訪的醫務工作者中有一半是醫生,其他是護士、助產士和健康教育工作者。

調查結果:對于不滿6個月的孩子,即1~5個月大的嬰兒:80.8%的母親說是全母乳喂養,3.8%說是用奶瓶和其他方式喂養,15.4%說她們采用混合方式喂養嬰兒。可是那些說是全母乳喂養的人在被問及在最近24小時是否給孩子喂過什么食物時,39.7%說是,60.3%說否。考慮到所有6個月以下孩子,42.3%的嬰兒在先前24小時內除母乳外還進食過其他東西,依此信息則全母乳喂養率(ebr)僅為57.7%。

當被問及孩子生下來后,第一次母乳喂養時間時:10.7%在產后1小時喂奶,60.6%在產后24小時內喂奶,28.7%在產后24小時之后喂奶。因此,可以看到及時初次喂奶率僅為10.7%。結論:在全母乳喂養的嬰兒中,只有72.1%的嬰兒吃過初乳。有資料顯示開始母乳喂養的時間越早,母乳喂養嬰兒的成功率越高。很多母親喂奶較晚,有近30%的人在產后24小時才喂奶,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母乳分泌,這樣一來母親們往往會用其他液體來補充母乳。

為何停止母乳喂養?25%的母親回答:因為要回去工作;75%的母親回答:奶水不足。英國救助兒童會的一名員工最近在參加產前培訓時發現,有人常提到母乳不足,這就會導致母親們相信母乳不足是很普遍的,而且意味著她們將不再努力增加母乳。混合喂養的危險從來未被人提及,也沒有提及用奶瓶喂養會導致疾病和腹瀉的危險性。

據悉,在合肥市的婦幼醫院,門口和候診區都張貼著提倡母乳喂養,禁止向母親們提供低價或免費的嬰兒配方奶粉的樣品或其他相關樣品的宣傳畫。然而,在其他醫院,這些政策的宣傳畫卻正好貼在奶粉公司提供的推銷嬰兒配方奶粉的宣傳畫的旁邊。

蘇珊·仙裴在她的《中國育兒文獻》中有一篇文章寫道,“很明顯,雖然在中國的建議性文獻中無異議地而且清楚地提倡母乳喂養,但在有關母乳喂養中也詳細地描述了面臨母親和她們的嬰兒的許多困難、問題和危險。奶量不足,母乳受到污染,奶頭破裂,奶水受阻不暢,母乳成分不穩定,哺乳損害母親身體,母乳養分不充分等都是討論母乳喂養時收到的大量的備受關注的話題。”蘇珊·仙裴在書中總結說,雖然母乳喂養的確存在潛在的問題,但假如母乳喂養無法進行,那人工喂養就是唯一的選擇。人工喂養的問題容易解決:對付棘手的母乳喂養問題的方法就是給嬰兒一個奶瓶。

毫無疑問,為了爭奪日益擴大的市場份額,母乳替代品公司之間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專家指出,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全社會應攜起手來,廣泛開展母乳喂養的意識教育;同時有關職能部門也應加大力度,查處那些公然違反《母乳替代品市場國際準則》的商業行為,讓每一個新生命從出生的那一瞬間,就能擁有一個健康、安全的生長環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