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於寶寶在出生後的頭幾個月中, 自己的防禦能力尚未健全, 易受病媒的侵犯, 母乳剛好可以提供這方面的支援。 但是這種支援是有限的, 並非萬無一失的:
1、母嬰存在個體差異性。 如果母體本身對目前周圍流行的病媒都沒有抗禦能力的話, 更何況已在母體外獨立生活的寶寶呢?
2、腸胃以外部位受惠較少。 餵食母乳是直接進入寶寶的胃腸, 所以其胃腸方面的抵抗力會較佳, 即不易腹瀉、嘔吐;但是在呼吸系統上的抵抗力則較弱。
Advertisiment
3、抗體減少。 寶寶約到四五個月後, 其體內來自母體血液傳輸的抗體明顯減少, 而單純依賴母乳中的抗體也不足以應付外界層出不窮的病媒, 所以生病次數自然會增加了。
4、非傳染性的疾病。 許多嬰幼兒的疾病如咳嗽、鼻塞, 可能與先天鼻腔的構造較狹窄及對環境的過敏有關, 是眾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導致的症狀。 比如:寶寶尿道發炎可能與先天的腎臟及泌尿系統畸形有關;肺炎、氣管炎可能是未被大人注意到的嗆奶引起的刺激反應;腹瀉、腸炎可能與飲食過敏有關;吐奶、溢奶則與胃敏感度有關, 等等。
因此, “吃母乳的寶寶較不易生病”只是在統計學上比較的結果,
Advertisiment
另外, 每個父母對寶寶症狀的敏感度不同, 有些父母太敏感了, 只要寶寶打個噴嚏或吐一次奶, 就認為寶寶生病了, 急急忙忙就抱去找醫生開藥吃, 或有時在醫生面前描述的症狀有可能誇大了些。 有關病情的描述主要是以父母陳述為依據, 而醫生處方藥物以針對症狀為主, 誇大的描述易使醫生誤診, 因此明明原是個健康的寶寶, 也可能因為父母過於敏感, 而做了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或多吃了不少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