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母親過分保護釀戀母心理

佳佳快4歲了, 還總是離不開媽媽。 玩的時候, 睡覺的時候都要媽媽陪著。 平時, 只要媽媽在, 他就寸步不離地纏著媽媽。 佳佳對媽媽的依賴遠遠超過和他同齡的孩子。 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 孩子在1歲半至3歲時是敏感性和依賴性最強的時期, 如果母親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 就會造成孩子的戀母心理。 佛洛德在精神分析中曾提出男孩的“戀母情結”, 即男孩對母親的愛超過了一般的母子感情, 帶著某種佔有欲。


一般來說, 過於戀母的孩子, 往往是由母親的“感情私有”造成的, 這些母親希望孩子只愛她一個人,

Advertisiment
只對母親一個人親熱, 孩子愈依戀她, 她愈高興, 她不願意孩子對別人有感情, 認為這樣就會沖淡對她的感情。 母親的私心使她不能替孩子的將來著想。 這樣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人的性格大多是在一生最初幾年內形成的。 ”而母親的言行和感情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孩子呱呱墜地後, 母親是他的第一任老師。 嬰兒時期, 母親對孩子的懷抱, 女音的呼喚, 纏綿的歌聲, 輕柔的愛☆禁☆撫, 這種種良性的刺激對嬰兒的身心發育都是極為有利的。 隨著孩子的長大, 母親對孩子的愛☆禁☆撫如果依舊如故, 這樣會人為造成孩子的嬰兒化心理時期延長, 干預了孩子獨立性的形成。


4歲左右的幼兒,

Advertisiment
動作和語言的發展使他們開始喜歡同小夥伴交往, 也願意同母親以外的人接近。 孩子過分地依戀母親, 整日只想圍著母親轉, 他的社交圈子和生活面都太窄, 對他的智慧、合群行為的發展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 久而久之, 還會造成孩子性格孤僻, 感情脆弱, 不能適應社會。


兩周歲的孩子, 對母親心情的變化已經很敏感了。 獨生子女的家長往往比較容易溺愛子女。 當母親聽到孩子哭鬧時, 心中頓然不快, 便會百依百順。 不少孩子就用哭鬧的手段來取得母親的重視, 而母親總會以各種撫愛的方式來安慰孩子, 如此多次反復, 便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孩子的“戀母”心理。


作母親的應該認識到孩子是社會的一個成員,

Advertisiment
他將來必須同各種人接觸, 必須具有社會化的感情, 才能同別人協調地工作和生活。 不然, 母親就等於害了孩子。


那麼, 母親究竟該怎麼辦呢?


1.讓孩子同其他親人多接觸, 培養他對其他親人的感情。 你不妨讓孩子比較親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姑媽來家
生活幾天, 也可以讓孩子到他們家中去住住, 適當離開母親, 清除他的依賴性。


2.為孩子在親戚和鄰居中找幾個小夥伴, 培養他對小夥伴的友好感情, 讓他們互相串串門, 在一起玩玩。 這樣也可逐漸淡化孩子對母親的依戀。


3.鼓勵孩子和同齡人交朋友, 使他逐漸地體會到生活中不僅有母子之情, 父子之親, 親人之愛, 還有友情。 可能的話, 你還可以帶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到公園或其他場所玩玩,

Advertisiment
增加孩子間的感情。


4.不要對孩子做各種像對嬰兒那樣的親昵動作, 如親吻、擁抱, 過多地撫摸其身體等。 要讓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慢慢長大了, 不需要母親像對“小毛頭”那樣對待自己了。 這樣也可以逐漸淡化其對母親的依戀。


5.遇到孩子不愉快或哭泣時, 不必都用撫愛的方式來安慰他。 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 引起他對其他事物的興趣。 或者讓他獨自盡情地哭上一會, 不要去理他, 他自己會漸漸地安靜下來的。


6.從小養成孩子獨自睡覺的習慣。 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媽媽摟著睡, 或者摟著母親的脖子, 或者摸著母親的乳☆禁☆房, 否則就不肯入睡。 這種孩子往往較瘦弱、膽小、怯懦、愛哭, 缺乏獨立性。

Advertisiment
從小養成獨睡習慣, 可以有效地克服這種種現像。

7.平時, 不必過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 管頭管腳地束縛孩子的手腳。 即使你單獨同孩子在家, 也要儘量讓他獨立聽故事錄音、看電視、翻小人書等。 孩子的活動多了, 注意就不會只集中在母親一人身上了。
相關用戶問答